过丽芳
- 作品数:15 被引量:139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72例颅内结核的MRI影像表现及其分型的探讨
-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的MRI表现特点、分型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09年9月~2011年2月的颅内72例,分析总结其MRI特点及其分型,并测量脑实质结核弥散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单纯脑实质结核38例:共...
- GUO Li-fang过丽芳LV Yan吕岩XIE Ru-ming谢汝明周新华李宏军
- 关键词:颅内结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病理机制临床分型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 2011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建立ADC值对胸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阈值。方法对12例行手术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的肺癌患者术前行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扫描采用基于ASSET技术的STIR-EPI-DWI序列。将肺癌术前检查与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eADC值进行比较。结果12例患者共检出72个胸部淋巴结,56个手术切除的胸部淋巴结中,34个为转移性淋巴结,22个为非转移性淋巴结。转移性胸部淋巴结的ADC值(3.03×10^-3mm^2/s±0.699)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3.63×10^-3mm^2/s±0.486;P=0.001),eADC值(6.12×10^-2±6.24)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2.97×10^-2±1.36;P=0.026^a)。以ADC值≤3.225×10^-3mm^2/s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52.9%、81.8%、52.9%、81.8%、64.3%。结论应用ASSET技术及STIR—SE—EPI序列可以获取胸部淋巴结的DWI图像和ADC数值,对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 贺伟周新华贺文徐金萍过丽芳
-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肺癌肿瘤转移淋巴结
- 颅内结核的MRI特点及抗结核治疗动态分析被引量:4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颅内结核的MRI表现特点及抗结核治疗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搜集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2月颅内结核患者72例,将颅内结核病灶分为单纯脑实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和同时具有脑实质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混合型3种类型,分析其MRI特点.单纯脑实质结核根据病灶大小,≤0.3 cm者称为粟粒,>0.3 cm且<1.0 cm者称为结节,≥1.0 cm者称为结核瘤.36例患者进行了动态随访检查,观察其抗结核治疗过程中3及6个月时的动态MRI变化,并计算病灶的消失率,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38例单纯脑实质结核共883个病灶,均呈多发性广泛分布,其中423个(47.9%)≤0.3 cm、330个(37.4%)在0.3~1 cm之间、130个(14.7%)≥1.0 cm.结核性脑膜炎型24例以脑基底池脑膜强化为主.10例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2种表现.36例动态MRI随访患者中,22例表现为单纯脑实质结核,粟粒病灶、结节病灶及结核瘤治疗3个月病灶消失率分别为52.2%(59/113)、33.3%(33/99)和0,治疗6个月病灶消失率分别为87.6%(99/113)、50.5%(50/99)和18.2% (2/11);粟粒病灶在3及6个月时的病灶消失率明显高于结节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657、34.786,P值均<0.01).治疗3个月后9个病灶出现反常性增大,至治疗6个月病灶消失.结核性脑膜炎10例,吸收相对缓慢,2例病变加重并合并脑积水或脑梗死.结论 按照脑实质结核病灶大小及分布分为粟粒型、多发结节型及结核瘤型较为客观,把握颅内结核抗结核治疗动态MRI表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过丽芳吕岩周新华贺伟谢汝明徐金萍宁锋钢周震赵泽钢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82例脑实质结核和肺癌脑转移瘤的MRI鉴别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MRI,尤其是增强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脑实质结核及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方法对42例脑实质结核和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行MRI平扫、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和DWI扫描。分析2者MRI表现特点,测量病灶各部分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实质ADC值的比值(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值),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42例脑实质结核均为多发性结节,82.56%(374/453)病灶直径<1.0cm;T1WI增强图像上33.77%(153/453)的病灶呈均匀结节状强化、66.23%(300/453)呈环形强化,环壁厚薄较均匀、内外壁较光滑,约36.42%(165/453)的病灶周围存在不同程度水肿,以轻、中度为主。而32.50%(13/40)的肺癌脑转移瘤呈单发结节,41.01%(57/139)病灶直径<1.0cm,T1WI增强图像上4.32%(6/139)病灶呈均匀结节状强化、9.35%(13/139)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86.33%(120/139)病灶呈环形强化,仅19.17%(23/120)的瘤壁厚薄较均匀,余表现为壁毛糙或伴壁结节,75.54%(105/139)的病灶周围存在水肿,且以中、重度水肿为主。脑实质结核实性部分、壁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15)×10-3 mm2/s和(1.07±0.20)×10-3 mm2/s],均低于肺癌脑转移瘤的实性部分、壁ADC值[分别为(1.10±0.25)×10-3 mm2/s和(1.28±0.32)×10-3 mm2/s],相应t值分别为3.648、5.051,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MRI可显示脑实质结核及肺癌脑转移瘤病灶的不同形态特点,DWI和ADC值能反应2种疾病组织微观结构变化,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 过丽芳周新华谢汝明吕岩贺伟
- 关键词:肺肿瘤脑肿瘤
- DWI评估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比较CT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6例肺癌患者术前的CT和DWI资料,以病理结果为参照,对CT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对MR图像运用感兴趣区技术分别测量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值。计算CT和DWI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对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转移性胸部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值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0.000)。CT诊断肺癌胸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62.1%、72.2%、59.3%、74.7%和67.9%,DWI分别为59.8%、87.4%、77.6%、74.8%和75.7%,DWI的诊断效果与CT未见明显差异(P=0.202),但特异性明显高于CT(P=0.004),准确性稍高于CT(P=0.080)。结论 DWI及表观扩散系数值对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 贺伟徐金萍周新华贺文过丽芳谢汝明吕岩
-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肺癌淋巴结
- 颅内结核MRI特点及其抗结核治疗动态研究
- 研究背景与目的结核病可累及全身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约6%的结核病可侵及神经系统。而发生于脑膜或脑实质结核病变的确诊多有赖于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和脑脊液培养查找抗酸杆菌,但其培养过程相对缓慢及阳性率低,不能很好的帮助临床早...
- 过丽芳
- 关键词:颅内结核DWIADC值
- 文献传递
- CT诊断与鉴别诊断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LCD)的CT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LCD患者。以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影像不典型的纵隔及肺门区的团块状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包括肺门区类癌14例、纵隔及肺门区淋巴结核21例、胸腺瘤15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结节病12例、淋巴瘤15例及肺癌淋巴结转移25例。观察肿块影像及增强扫描强化特点。结果 10例LCD患者中,7例位于纵隔及2例位于左肺门淋巴结的病灶为透明血管型,1例位于右肺门淋巴结的病灶为混合型。CT平扫10例LCD均表现为结节及球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5例病灶内见分支、条状及斑片状低密度影,1例可见分支、片状钙化。LCD病灶强化方式:1例右肺门混合型病灶呈中度强化,其余病灶均呈明显强化并呈快进慢出型动态强化方式。9例明显强化病灶中4例病灶可见较粗大的滋养血管。9例透明血管型LCD与纵隔及肺门区常见实性结节样病变CT值比较:LCD最大增强CT值明显高于胸腺瘤、纵隔淋巴结结核、神经源性肿瘤、肺门区支气管腔外类癌,明显低于支气管腔内类癌CT值(P均<0.05)。结论胸部透明血管型LCD的CT影像具有一定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
- 吕岩谢汝明周震过丽芳周新华
-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胸部
- 82例脑实质结核和肺癌脑转移瘤的MRI鉴别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MRI,尤其是增强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D对脑实质结核及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方法对42例脑实质结核和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行MRJ平扫、Gd-DTPA增强和DWI扫描。分析两者MR/表现特点,测量病灶各部分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实质ADC值的比值(rADC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42例脑实质结核均为多发性结节,82.56%(374/453)病灶〈1.0cm,T1增强上33.77%(153/453)病灶均匀结节状强化、66.23%(300/453)呈环形强化,环壁厚薄较均匀、内外壁较光滑,约36.42%(165/453)的病灶周围存在不同程度水肿,以轻、中度为主;而32.50%(13/40)肺癌脑转移瘤呈单发结节,41.01%(57/139)病灶〈1.0cm,T1增强上4.32%(6/139)病灶呈均匀结节状强化、9.35%(13/139)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86.33%(120/139)病灶呈环形强化,仅19,17%(23/120)的瘤壁厚薄较均匀、余表现为壁毛糙或伴壁结节,75.54%(105/139)的病灶周围存在水肿,且以中、重度水肿为主。脑实质结核实性部分、壁平均ADC值分别为(O.97±0.15)×10^-3mm%和(1.07±0.20)×10^-3mm2/s,均低于肺癌脑转移瘤的实性成分、壁ADC值(1.10±O.25)×10^-3mm2/s和(1.28±0.32)×10^-3mm2/s,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增强MRI可显示脑实质结核及肺癌脑转移瘤病灶的不同形态特点,DWI和ADC值能反映两种疾病组织微观结构变化,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 过丽芳周新华谢汝明吕岩贺伟
- 关键词:脑转移MRIADC值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脑实质结核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实质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脑实质结核病例48例,回顾性分析其DWI表现特点,并测量脑实质结核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脑实质结核的DWI表现复杂,病灶中心约1/2表现为等信号,余表现为高、低或混杂信号。测得在T1增强扫描上呈均匀强化、环形强化伴实性中心及环形强化伴液性中心的病灶中心平均ADC值分别为(0.92±0.14)×10-3mm2/s、(0.99±0.17)×10-3mm2/s和(2.00±0.55)×10-3mm2/s,环形强化病灶的壁平均ADC值为(1.05±0.19)×10-3mm2/s,病灶周围水肿平均ADC值为(1.18±0.24)×10-3mm2/s,均大于正常脑实质ADC值[(0.83±0.09)×10-3mm2/s],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实质结核病灶扩散不受限,DWI检查及ADC值的测量对脑实质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过丽芳周新华李宏军吕岩谢汝明贺伟宁锋钢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MRI及其新技术在颅内常见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 2011年
- 颅内感染性疾病是一组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在近10余年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类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MRI检查己被公认为颅内感染性病变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尤其是DWI、MRS、PWI等磁共振功能成像新技术的出现,可早于形态影像学改变显示病灶的病理变化,有助于我们早期发现细微的异常,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过丽芳周新华
- 关键词:颅内感染性疾病MRI检查磁共振功能成像影像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