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任堂 作品数:40 被引量:99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东莞市厚街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 广东省东莞市科技局立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生物学 更多>>
一种培养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仪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培养检测仪,包括保护壳、气缸、机械手、培育器、控制系统和荧光检测系统,所述培育器设置有若干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安装有培养皿,与传统的检测仪相比,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培育器,可通过机... 付文金 邓任堂 赖丽莎 谢岭平 张露文献传递 肠病毒EV71-IgM抗体与核酸检测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对2010年本院手足口病病例进行EV71核酸与EV71-IgM抗体检测,比较两方法的阳性符合率,评价抗体与核酸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和两检测方法在诊断手足口病的互补性与意义。方法分别用RT-PCR方法与酶联免疫方法检测EV71-RNA和EV71-IgM抗体,选取其中住院60例核酸阳性并已同时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的患者进行研究,结合病历资料,分析临床症状出现与抗体产生的时间关系。结果对临床320例病例分别进行抗体与核酸检测,两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5.8%和32.9%;60例核酸阳性的患者,有49例检出抗体阳性,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是81.7%(49/60);此49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较轻,多在出现低热、部分皮疹后2~3d才入院;而核酸阳性抗体阴性的11例病例,均为出现手、足、口、臀皮疹12h~1d入院的患者,多以高热病重急诊入院,此时抗体尚未产生,入院后2~3d均进行了抗体检测为阳性。结论核酸与抗体检测在EV71型手足口病中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具有较好的互补效果。对未能开展核酸检测的基层医院,可选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抗体,对诊断和防控EV71型肠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有重要意义。 彭兰芬 张少丰 付文金 邓任堂 黄志宏关键词:手足口病 液相芯片技术快速检测CYP2C9、CYP2C19、CYP4F2、VKORC1及ABCB1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基于液相芯片技术,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细胞色素P4502C9(CytoChrome P4502C9,CYP2C 9)、CYP2C19、CYP4F2、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VKORCI)及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l(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l,ABCB1)等与华法林和氯吡格雷相关药物基因多态性的方法。方法方法学的建立。从Genbank中查找与华法林和氯吡格雷药物相关的8个靶位点附近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多重PCR扩增,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allele specific primer extension,ASPE),MagPlex-Tag微球杂交,经液相芯片系统Luminex 200检测荧光信号,确定基因型;优化反应体系并进行方法学评价。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抗血栓治疗患者血液样本,共260例,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其8个靶位点,并与测序结果比较。结果本方法检测260例样本结果显示:纯合子荧光强度中位值(medi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比率均>0.9或<0.1,杂合子MFI比率均在0.3〜0.6之间;各基因型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低于6.4%和10.9%;所需DNA最低检测限为0.75ng;260例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本研究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华法林和氯吡格雷相关药物基因型的方法。 许红丽 邓任堂 陈梅莲 陈载鑫 黄志宏 司徒博 孔桂兴 赖丽莎 郑磊 付文金关键词:液相芯片 糖尿病肾病血和尿NGAL水平观察 被引量:13 2011年 近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由此引发的各种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也在增多,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不明,蛋白尿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最近有研究认为肾小管功能紊乱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付文金 邓任堂 王少波 陈梅莲 陈楚填 刘亮 包杰 方爱娟 郑磊 黄志宏 汤惠华 陈载鑫 叶长钦 熊石龙 彭兰芬 王前关键词: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 NGAL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肾病蛋白尿 发病机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组特征和聚类分析研究 2024年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基因组特征并进行相关聚类分析,为防治CRKP引起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方法,对2023年1—6月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临床非重复的19株CRKP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比较菌株间基因组特征,对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及同源性进行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9株CRKP分离自8个不同临床科室,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CRKP基因组长度在4.90~5.85 Mbp之间,每个CRKP基因组的重叠群(contigs)N50均>20 kb;总体GC含量中位数M(Q 1,Q 3)为57.0%(50.4%,57.1%);比较基因组特征发现3个基因组变异度较高的区域。WGS检测到11类共32种耐药基因,19株CRKP均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_(KPC-2)和bla_(OXA-48))、bla_(TEM-1B)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qnrS1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fosA磷霉素耐药基因,且每株菌仅携带一种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KPC-2)检出率高达94.7%(18/19)。MLST分型为ST11、ST437和ST147三种型别,ST11型占89.5%(17/19),属优势克隆型别,以获得性耐药基因为基础作聚类分析,发现菌株72和菌株90,菌株88、84、66和菌株79等耐药基因聚类分析较为接近,存在3个克隆传播模式。综上,CRKP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聚类分析显示院内克隆传播与获得性耐药基因密切相关,以ST11-bla_(KPC-2)型菌株为优势菌株,应加强CRKP监控,并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以减少院内传播。 李丽娟 李丽娟 张露 邓任堂 邓任堂 黄文彩 黄文彩关键词:耐药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 聚类分析 高糖环境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1的表达 2015年 目的模拟糖尿病条件,观察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生长情况和Smad1表达的变化,探讨高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用DMEM/F12细胞液培养HK-2细胞,分为对照组,中糖组(1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25mmol/L葡萄糖),分别培养24h、48h、72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K-2的形态和数量变化,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Smad1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组刺激72h后,与对照组相比HK-2细胞数为(105.333±6.429)×105/m L,而对照组HK-2细胞数为(50.333±2.51)×105/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糖组HK-2细胞形态改变,Smadl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高糖能够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数量及形态发生改变,并且这一作用可能与Samd1表达增加有关。 陈梅莲 付文金 谢岭平 王杜娟 李柳燕 邓任堂关键词:高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 SMAD1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组织因子及其促凝血活性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尿液组织因子(TF)含量及其促凝血活性(PCA)在不同尿微白蛋白水平的2型糖尿病(DM)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86名2型DM患者按照尿白蛋白/肌酐(UACR)比共分为3组,即UACR<30mg/g的正常蛋白尿组42例,30mg/g≤UACR<300mg/g的微量白蛋白尿组26例,UACR≥300mg/g的大量白蛋白尿组18例,21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各组尿液TF含量和一步凝固法检测TF-PCA活性。常规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RP(Hs-CRP)、肾功能。结果 DM组TF含量和PCA活性随尿蛋白水平升高而升高,在不同糖尿病组别间存在差异;尿液TF活性与尿素、肌酐、胱抑素C、hs-CRP、UACR、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测定指标无相关性,而尿液TF含量仅与hs-CRP、UACR呈正相关。结论 2型DM尤其是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TF呈高表达,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病程进展相关。 付文金 郑磊 王前 邓任堂 叶长钦 王少波 彭兰芬 熊诗龙 汤惠华关键词:2型糖尿病 尿液 凝血活性 微白蛋白 替加环素对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对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检验室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经替加环素分离的400株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杆菌等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并与其他菌种的药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细菌、鲍曼不动杆菌与肠杆菌属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性、敏感性与使用最低浓度均显著优于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米诺环素(P〈0.05)。结论:替加环素抗生素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及革兰氏阳性菌2种多重耐药菌均具有较佳的体外抑菌活性。 方松柏 邓任堂 林惠贞 陈志广 尹汉华关键词:替加环素 多重耐药菌 体外抗菌活性 液相芯片技术快速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降糖药物基因多态性的方法学建立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相关药物基因多态性的液相芯片检测系统。方法根据7个目的基因的rs号,在Genbank中查找其靶位点附近碱基序列(目的基因包括磺脲类受体1,转录因子7类似物2,胰岛素受体底物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与多药和有毒化合物排出家族,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1等),以PrimerPlex软件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rimer6.0软件设计含检测位点的PCR引物,通过多重PCR扩增,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延伸(ASPE),MagPlex~Tag微球杂交,液相芯片系统Luminex 200检测荧光信号,确定基因型,优化反应体系并以5份代表性标本进行方法学评价。收集2019年1月~12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样本115例,采用建立的系统检测上述7个靶位点,并随机选取25例与测序结果比较。结果7个目标基因经PCR扩增,产物电泳成像后清楚可见7条目标条带,无非特异性条带;经优化ASPE杂交条件,选择退火温度55℃,Biotion~dCTP浓度与dCTP浓度的比值为3∶1,37℃孵育45 min时检测效果最佳;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纯合子荧光强度中位值(medi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比率均>0.9或<0.1,杂合子MFI比率在0.4~0.6之间。纯合子MFI比率批内批间CV在0.9%~3.3%和2.1%~4.6%,而杂合子则在2.9%~7.3%和5.2%~11.2%;DNA最低检测限为0.75ng;25例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准确度100%。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新的液相芯片检测系统,高效便捷,能同时检测7个目的基因型,满足临床的需求。 邓任堂 许红丽 孔桂兴 赖丽莎 揭育帮 陈梅莲 付文金关键词:液相芯片 2型糖尿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NGAL滤过分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中的表达,探讨其滤过分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及正常对照28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三组,即UACR〈30mg/g的正常蛋白尿组64例,30mg/g≤UACR〈300m晚的微量白蛋白尿组36例,UACR≥300mg/g的大量白蛋白尿组18例。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尿中的NGAL的含量,常规方法测定血、尿肌酐等其它常用临床指标,按照BdignanoD提出公式计算NGAL滤过分数(FeNGAL),按照Macisaac公式估算GFR,统计分析FeNGAL与常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DM患者FeNGA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呈递增改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2)FeNGAL与胱抑素C、UACR成正相关(R分别为0.279,0.485),与eGFR成负相关(R=-0.235)。结论FeNGAL可早期反映DM患者肾脏损害程度,且优于尿微量白蛋白及单一血、尿NGAL。 邓任堂 付文金 彭兰芬 陈楚填 陈梅莲 汤惠华 叶长钦 刘亮 陈载鑫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NG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