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万寿

作品数:74 被引量:52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腺癌
  • 17篇乳腺
  • 15篇乳腺癌
  • 14篇切除
  • 14篇切除术
  • 13篇肿瘤
  • 13篇甲状腺
  • 12篇手术
  • 9篇细胞
  • 7篇术后
  • 6篇腺肿瘤
  • 6篇并发
  • 6篇并发症
  • 5篇修补术
  • 5篇直肠
  • 5篇肠癌
  • 4篇凋亡
  • 4篇阴性
  • 4篇阴性乳腺癌
  • 4篇预后

机构

  • 58篇中山大学附属...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市红十字...
  • 2篇暨南大学
  • 2篇长沙市中心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东莞市虎门医...
  • 1篇池州市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第四...

作者

  • 73篇邱万寿
  • 24篇李玺
  • 21篇许瑞云
  • 18篇吴珏堃
  • 17篇凌云彪
  • 14篇檀谊洪
  • 11篇杜国能
  • 11篇肖玉根
  • 9篇严国标
  • 9篇黄泽楠
  • 9篇刘威
  • 9篇姜华
  • 9篇卫洪波
  • 9篇魏波
  • 8篇郭卫平
  • 8篇黄勇
  • 8篇刘仁斌
  • 8篇陈图锋
  • 7篇汪壮流
  • 7篇谭东兴

传媒

  • 9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岭南现代临床...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新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国胃肠外科...
  • 2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14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IAH2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IAH(seven in absentia homologues)2的表达情况,探讨SIAH2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10例乳腺癌及癌旁石蜡包埋组织中SIAH2,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35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IAH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IAH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中SIAH2蛋白表达量(P<0.05);乳腺癌组织中SIAH2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中SIAH2mRNA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 SIAH2过表达与乳腺癌密切关系。SIAH2可能成为防控乳腺癌的靶点。
吴珏堃唐勇邱万寿
关键词:乳腺癌癌旁组织
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0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ND)对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0)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32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CND组,n=112)与B组(无CND组,n=12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A组及B组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49例(43.8%)和6例(5.0%),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较B组多(P=0.013);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和B组分别有5例(4.4%)和8例(96.6%)复发,组间无明显差异(P=0.776),A组复发病例均为pN1患者。在A组患者中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原发肿瘤的分级与是否有包膜外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目前不能证实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以改善cN0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或减少肿瘤复发,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助于对肿瘤准确分期,可用于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和随访管理。
郭卫平李玺邱万寿陈图锋区广生卫洪波
关键词: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乳晕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操作空间建立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在乳晕人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中建立操作空间的解剖平面。方法2012年6—12月45例行乳晕人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注水针顶住胸骨柄在胸大肌浅筋膜的深面注射膨胀液,经胸骨上间隙进入颈深筋膜浅层后方建立操作空间。结果45例手术操作成功,分离操作空间的时间平均为6.8min(4~12min)。无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无一例术后要求药物止痛;无皮肤灼伤、皮下瘀斑、皮下积液、颈部皮肤麻木;2例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术后2周内治愈。术后颈部皮瓣水肿表现为胸骨上凹消失(38例)或隆起(7例),1个月后均恢复正常,43例随访6~12个月,平均7.3月,诉颈部和胸壁皮肤绷紧感分别有24例和3例,在术后3~6个月内消失。结论在乳晕人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中,经胸大肌浅筋膜深面进入颈深筋膜浅层后方的方法建立操作空间简单、快速、暴露好,术后疼痛轻,皮肤并发症少。
檀谊洪杜国能肖玉根陈庞州严国标谭东兴王昆邱万寿
关键词: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乳晕入路
甲基硒酸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抑制和化疗增敏作用
邱万寿吴珏堃刘威李玺唐勇
甲状腺切口瘢痕最小化综合技术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在甲状腺开放手术中,采用切口瘢痕最小化综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采用新方法(切口瘢痕最小化综合技术),96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术后早期(1周)、晚期(3月和12月)瘢痕评分,以及患者本人对切口瘢痕的满意度。结果:新方法组和常规方法组的早期瘢痕评分分别为4.91±0.66和4.08±0.90(P<0.05);术后3月切口评分各为8.71±0.66和6.08±0.90(P<0.05),术后12月切口评分各为9.32±0.66和7.24±0.90(P<0.05);新方法组和常规方法组对切口瘢痕表示满意的分别有62例和48例(P<0.05)。结论:在甲状腺开放手术中,采用切口瘢痕最小化综合技术能有效减轻术后瘢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檀谊洪肖玉根严国标王昆谭东兴杜国能李玺邱万寿
关键词:甲状腺切口瘢痕
肠内营养对腹部大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作用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腹部大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作用。方法 :对 1992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在我院外科行腹部大手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 2 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12例 (A组 )采用空肠内营养治疗 ,11例 (B组 )采用肠外营养治疗 ,分别比较两组病人的胃排空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体重减轻量。结果 :空肠内营养组的胃排空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体重减轻量分别为 ( 11 8± 4 3)d ,( 18 9± 6 1)d ,( 5 6± 0 5 )kg ,均显著少于肠外营养组 ( ( 18 2± 6 5 )d(P <0 0 5 ) ,( 2 6 4± 5 8)d(P <0 0 5 ) ,( 7 9± 0 5 )kg(P <0 0 1)。结论 :空肠营养能有效地促进胃排空障碍的恢复 。
邱万寿许瑞云汪壮流杨柳
关键词:腹部手术手术后并发症胃排空肠营养
异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及其治疗
2009年
结直肠肿瘤原发病灶切除术后〉6个月出现的肝脏转移称之为异时性肝转移。本文就目前对异时性肝转移的国外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肿瘤细胞可能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转移到肝脏;原发灶为TNMⅢ期、肿瘤大小〉3cm、浸润溃疡型病灶为危险因素;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优于同时性肝转移;肿瘤的大小与数目是主要决定预后的不良因素;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切除率,射频消融是治疗不可切除病灶的首选方法。
檀谊洪邱万寿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
非哺乳期乳腺外周慢性炎症的临床特点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总结分析非哺乳期乳腺外周慢性炎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例非哺乳期乳腺外周慢性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无明显发热和局部乳房红肿表现,术前15例诊断为乳腺癌,20例乳腺癌未排除,伴乳房疼痛20例,合并免疫功能下降13例。17例既往有哺乳期乳腺炎病史,与其他患者相比,此组患者年龄较轻,多伴有疼痛症状,较少合并免疫功能低下。14例行空芯针穿刺,12例确定为慢性炎症。2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乳腺慢性炎症、乳腺组织坏死并慢性炎症、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方法包括病灶完整切除,创面开放引流或置管冲洗,患者均痊愈。结论外周非哺乳期乳腺慢性炎症易与乳腺癌混淆,空芯针穿刺活检是确诊本病的有效手段。与传统术式比较,对有感染灶残留的病灶切除后置管冲洗引流可缩短病程。
李玺刘仁斌邱万寿黄勇姜华刘瑞磊吴珏堃黄泽楠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治疗
半边旗提取物5F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观察中草药半边旗提取物5F对三阴型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探讨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5F(0、5、10、20、40 mg/L)分别处理MDA-MB-231乳腺癌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5F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5F处理后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5F处理后乳腺癌细胞株的凋亡率;收集5F处理后的乳腺癌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e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5F可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抑制效果与5F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经5F作用24 h后,MDA-MB-231细胞的凋亡率为40.13%,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经5F处理后,参与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的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弱,促细胞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强,凋亡执行分子Caspase-3表达增强,且上述蛋白表达水平与5F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5F可抑制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与5F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吴珏堃刘威龙梅珺李玺邱万寿
关键词:凋亡
修补术加PGV与修补术加奥美拉唑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两种不同疗法——穿孔修补术加近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PGV)与穿孔修补术加奥美拉唑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4年1月-1996年12月相继入院的48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1例)在穿孔修补术的基础上,加行PGV。B组(27例)仅作穿孔修补术,术后辅予奥美拉唑方案(即口服奥美拉唑加羟氨苄青霉素加灭滴灵)。术后定期随访。随访结果按Visick标准分级。结果A组术后半年和2年疗效优良者(VisickⅠ加Ⅱ级)分别为18例(85.7%)和17例(81.0%),溃疡复发者(VisickⅣ级)分别为1例(4.8%半年)和2例(9.5%2年)。B组术后半年和2年疗效优良者分别为19例(66.7%)和10例(37.0%),溃疡复发者分别为5例(18.5%)和12例(44.5%)。A组疗效优于B组(P<0.01)。Hp检测,A组术后半年和两年的Hp阳性率分别为81.0%和85.7%(P>0.05);B组分别为18.5%和51.9%(P<0.01)。结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在施行修补术后,应同时加行PGV。
许瑞云汪壮流邱万寿凌云彪郑峰邓美海
关键词:修补术修补术奥美拉唑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穿孔迷走神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