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冰
- 作品数:51 被引量:142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孤独谱系障碍儿童极端男性化大脑理论的脑影像学证据
- 肖舟张久平沈继英柯晓燕肖湘梁凤晶邱婷肖婷肖朝勇邹冰方慧储康康
- 关键词:核磁共振脑结构
- 2~3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脑影像学诊断预测模型的建立
- 目的 通过分别建立基于幼儿期ASDs儿童脑皮层体积、厚度和表面积的诊断预测模型,比较三者的预测准确性,寻找ASDs儿童的早期诊断最佳脑影像学预测指标.方法 1、对46例2~3岁ASDs儿童(病例组)和39名年龄、性别、智...
- 肖湘吴建盛肖舟梁凤晶肖婷邱婷肖朝勇邹冰储康康张久平方慧柯晓燕
- 南京城区学龄儿童攻击性行为相关因素的调查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南京城区学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江苏省南京市抽取4678名小学生,使用一般情况问卷及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对学龄儿童的一般情况及攻击性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攻击性行为的检出率为3.6%(167/46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主型养育方式[(其他型OR=1.94,95%CI=1.10~3.42),混合型(OR=1.96,95%CI=1.35-2.85)]和进行过遗传学筛查(OR=0.71,95%CI=0.52~0.99)是学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保护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攻击性行为因子分与其他问题行为的因子分存在正相关(r=0.52~0.80,均P<0.01)。结论:南京地区学龄儿童中约有3.6%存在攻击性行为,非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未进行新生儿遗传学筛查的学龄儿童更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 王瑶王瑶储康康张久平张久平王晨阳方慧邹冰焦公凯刘青香张敏柯晓燕
-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学龄儿童儿童行为量表
- SLC25A12基因多态性与孤独性障碍的关联
- 2008年
- 目的:探讨SLC25A1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孤独性障碍的遗传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芯片杂交技术,在124个汉族孤独性障碍患儿核心家系中,检测了SLC25A12基因的2个SNP位点(rs2056202,rs2292813),采用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和单倍型的方法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124个患儿核心家系中,所测得的2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χ2=0.009,P=0.92;χ2=0.006,P=0.94)。而且这2个SNP处于一个强连锁不平衡区域(D’=0.842,r2=0.566)。对124个核心家系TDT检验,发现带有杂合子基因的父代优先传递给子代的等位基因的传递率和此传递率的置信区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样本的2个SNP位点,未发现与孤独性障碍的显著关联。结论:SLC25A12基因可能不是这些汉族家庭儿童孤独性障碍的主要易感基因。
- 邹冰周颖柯晓燕程璐陈平杭跃跃洪珊珊孙蓓丽王民洁陆祖宏
- 关键词:孤独性障碍单核苷酸多态性
- 2~3岁孤独症儿童杏仁核-梭状回环路的磁共振研究
- 目的在孤独症中,梭状回所介导的面孔加工异常被认为与杏仁核所介导的面孔知觉受损密切相关,且杏仁核-梭状回环路的异常在孤独症成人中已被证实。由于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3岁前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为了探讨这个环路与孤独症起病的关系,...
- 梁凤晶张久平柯晓燕肖朝勇肖婷肖湘肖舟邹冰沈继英邱婷方慧储康康
-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孤独症核心家系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5-HTTLPR)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ER),测定了82个儿童孤独症核心家系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结果 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显示等位基因传递无统计学意义(X2=0.014,P>0.05)。结论 5-HTTLPR与儿童孤独症没有关联,5一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可能在儿童孤独症发病中不起主要作用。
- 焦公凯王伟勇张志珺王民洁林节邹冰王晨阳柯晓燕陈一心
-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传递不平衡检验
- 高功能孤独障碍患儿感兴趣脑区组织密度的对照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高功能孤独障碍患儿与正常儿童在结构磁共振成像上感兴趣脑区组织密度的差异。方法:在SPM平台上使用Anatomy工具箱测量了18名年龄6~14岁的高功能孤独障碍患儿和16名年龄、性别、智商、身高、体重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结构磁共振成像上感兴趣脑区的组织密度。结果:高功能孤独障碍患儿左侧初级视觉皮层V1区的组织密度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5);双侧海马内嗅皮质、右侧杏仁基底外侧核的组织密度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学龄高功能孤独障碍患儿枕叶视觉皮层以及边缘系统的脑组织密度存在多处异常。
- 洪珊珊柯晓燕邹冰汤天宇李惠国周振宇杭跃跃阮宗才陆祖宏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结构组织密度儿童精神病学
- 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门诊的6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进行评估,以发育性运动协调问卷(DCDQ)评定发育性运动协调问题。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DCDQ得分低于正常儿童,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中20·0%同时存在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33·3%为可疑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其中25·0%的注意缺陷型、20·0%的多动-冲动型和22·2%的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同时存在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三种亚型与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的共病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密切相关,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三种亚型与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均存在共病,这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金华柯晓燕曾美惠邹冰杭跃跃张宁
- 关键词:儿童精神病学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儿童孤独症血浆5-羟色胺水平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通过检测血浆 5 羟色胺 (5 HT)水平 ,初步探讨儿童孤独症的生化病理机制。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定量检测 5 4例儿童孤独症患儿 (病例组 )及 2 6名健康儿童 (对照组 )的血浆 5 HT水平 ,并作比较。 结果 :病例组的血浆 5 H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 结论 :提示高 5 HT可能是儿童孤独症生物学标志。
- 焦公凯王伟勇张志珺方群邹冰王晨阳金利波柯晓燕王民洁林节
-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
- 孤独谱系障碍2~3岁患儿杏仁核体积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分析2~3岁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与发育障碍儿童杏仁核体积的差异,并对ASD儿童杏仁核体积与社会情绪功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对46例ASD儿童(ASD组)和39例年龄、性别、发育商与之匹配的发育障碍儿童(对照组)进行磁共振扫描,手工勾画杏仁核,比较两组杏仁核体积的差异,利用婴幼儿沟通及象征性行为发展量表(Communication and Symbolic Behavior Scales Developmental Profile,CSBS-DP)评估患儿的社会交流能力,分析杏仁核体积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3岁ASD儿童双侧杏仁核体积明显增大[左侧:(0.83 ±0.15) cm^3与(0.72±0.13) cm^3,t=3.55,P=0.001;右侧:(0.86±0.15)cm^3与(0.77±0.12) cm^3,t =2.83,P=0.006];在控制年龄和发育商后,ASD组儿童左侧杏仁核体积与社交领域中的手势项目(r=-0.331,P=0.042)及象征性行为领域中的游戏技巧项目均呈负相关(r=-0.333,P=0.041).结论 2~3岁的ASD儿童存在杏仁核体积增大,可能与患儿的社会情绪功能受损有关.
- 梁凤晶肖湘肖婷肖朝勇刘文肖舟柴学邹冰沈继英邱婷柯晓燕
- 关键词:孤独性障碍杏仁核磁共振波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