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倩华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地貌
  • 3篇地貌特征
  • 2篇洞穴
  • 2篇岩溶
  • 2篇岩溶洞
  • 2篇岩溶洞穴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溶洞
  • 2篇发育
  • 2篇发育特征
  • 1篇岩溶景观
  • 1篇景观
  • 1篇更新世
  • 1篇风化
  • 1篇风化作用
  • 1篇沉积环境

机构

  • 6篇河北师范大学
  • 4篇河北省环境演...

作者

  • 6篇郑倩华
  • 5篇王健
  • 3篇孙艳萍
  • 3篇黄华芳
  • 3篇张晓曼
  • 1篇张小曼

传媒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河北临城崆山白云洞溶洞地貌和沉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3年
河北崆山白云洞发育在以中寒武统张夏组厚层鲕粒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通过对洞穴结构、形态以及沉积物特征的观测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古气候演变研究,认为:(1)白云洞由3层洞穴构成,上层为大型厅堂状,中层和下层为狭窄廊道状。洞穴展布受控于NNW、NE和近EW向断裂。(2)洞穴发育形态、规模不仅与岩性和构造有关,还取决于洞穴形成时期的构造稳定性及与之耦合的气候条件,其成层分布是间歇性构造抬升的结果。(3)溶洞沉积物形态多样,其中毛细水沉积的网状卷曲石、协同沉积的玉簪对净瓶等极为罕见。(4)溶洞发育过程中历经多次坍塌,损毁严重。现今的白云洞岩石破碎,结构稳定性差,易遭破坏。研究白云洞地貌和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对预测其未来变化、保护洞穴旅游资源有重要意义。
张晓曼王健郑倩华孙艳萍黄华芳
关键词:地貌特征影响因素
河北省曲阳聚龙洞地貌特征及成因
河北省曲阳聚龙洞位于保定西部山区,是具有北方暖温带特色的较大型岩溶洞穴,洞内发育了类型丰富、造型多样的岩溶景观。但较之于北方其他研究较为成熟的洞穴而言,聚龙洞的研究较为薄弱。作者在2012年8月先后两次赴曲阳灵山地区进行...
郑倩华
关键词:岩溶景观地貌特征
文献传递
河北省临城白云洞景观成因类型
2013年
河北省临城白云洞是我国北方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形成的罕见溶洞,发育于早古生代中寒武统张夏组碳酸岩为主的地层,洞内侵蚀-溶蚀景观和化学沉积景观类型十分丰富,形态多样,具有石幔、石旗、石盾、石钟乳、石笋、石花、石葡萄、鹅管等景观,尤以卷曲石、鹅管、石花等景观最具特色。
孙艳萍王健张小曼郑倩华黄华芳
关键词:景观
河北省崆山白云洞成因与演化被引量:3
2013年
河北省崆山白云洞发育在以中寒武统张夏组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平面形态主要受NNW向、NE向和近EW向断裂控制,垂向上可分为3层,各层洞穴以沿陡倾断裂侵蚀、溶蚀而成的通道相连。第一层厅堂状溶洞(天堂、人间和地府)沿NNW向断裂展布,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晚期;第二层格网状洞穴(迷宫和龙宫上部)沿NNW和NE向断裂发育,形成于中更新世中期—晚更新世初;第三层形态曲折的廊道形洞穴(龙宫下部)主要追踪NE和NNW向断裂延伸,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早全新世初期。在白云洞形成发育过程中,曾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破坏。现今的白云洞,景观损毁、岩石破裂严重,灾害承受力低,因此洞穴结构稳定性保护和洞穴地质环境治理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郑倩华王健张晓曼孙艳萍黄华芳
关键词:更新世
河北临城崆山白云洞溶洞地貌和沉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北崆山白云洞发育在以中寒武统张夏组厚层鲕粒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通过对洞穴结构、形态以及沉积物特征的观测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古气候演变研究,认为:(1)白云洞由3层洞穴构成,上层为大型厅堂状,中层和下层为狭窄廊...
张晓曼王健郑倩华孙艳萍黄华芳
关键词:岩溶洞穴地貌特征发育特征
河北省崆山白云洞成因与演化
河北省崆山白云洞发育在以中寒武统张夏组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平面形态主要受NNW向、NE向和近EW向断裂控制,垂向上可分为3层,各层洞穴以沿陡倾断裂侵蚀、溶蚀而成的通道相连.第一层厅堂状溶洞(天堂、人间和地府)沿NNW向...
郑倩华王健张晓曼孙艳萍黄华芳
关键词:岩溶洞穴发育特征风化作用沉积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