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军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结核
  • 4篇肺结核
  • 4篇病毒
  • 3篇乙型
  • 3篇肝炎
  • 3篇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中药
  • 2篇脱氧
  • 2篇脱氧核糖
  • 2篇脱氧核糖核酸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
  • 2篇米夫
  • 2篇免疫
  • 2篇结核分枝杆菌
  • 2篇拉米夫定
  • 2篇核酸

机构

  • 8篇深圳市宝安区...
  • 4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黄石理工学院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深圳市慢性病...
  • 1篇黄石市传染病...
  • 1篇黄石市理工学...

作者

  • 8篇郑军
  • 4篇林巧
  • 3篇聂广
  • 3篇张国良
  • 2篇钟红剑
  • 2篇刘腊香
  • 2篇刘晋洪
  • 2篇黄文焰
  • 2篇刘映霞
  • 2篇曾进
  • 1篇彭毅
  • 1篇邱勇龙
  • 1篇陈伊
  • 1篇王正春
  • 1篇周伯平
  • 1篇王峰
  • 1篇罗菊珍
  • 1篇陈心春
  • 1篇王燕华
  • 1篇唐瑛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作用。方法:标准化疗的41例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0.1g/d,对照组未用拉米夫定。两组患者均随访至4.3年。结果:化疗中,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肺结核并HBV-DNA阴性、其他HBV-M阳性组,单纯肺结核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28.57%,95.00%,9.68%及5.07%。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结论:肺结核并HBV感染,且HBV复制,化疗中应用拉米夫定有重要意义,是治疗肺结核并HBV感染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方法。拉米夫定抗HBV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肺结核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
徐风王正春王燕华彭毅王烽郑军罗菊珍肖木生徐强胜徐玉映
关键词:结核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拉米夫定
补益类复方中药调控流感病毒样颗粒免疫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A的表达水平
2016年
目的探讨补益类复方中药对流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免疫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 17A,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VLPs组、VLPs+益气方组、VLPs+补血方组、VLPs+滋阴方组、VLPs+壮阳方组、VLPs+霍乱毒素组和PBS组共7组,每组6只,分别于0和14天通过鼻腔使用VLPs(10μg/次)进行免疫,联合中药组在第1至第13天连续灌服中药。中药佐剂按生药量200 mg/kg剂量接种。在免疫第0天、13天及28天采集外周血并分离血浆和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浆IL-17A浓度,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PBMC中分泌IL-17A的细胞数,即斑点形成集落数(spot forming cells,SFCs)。结果 (1)无论是在免疫应答早期还是后期,VLPs能有效诱导外周血浆中IL-17A的分泌,而联合益气方组血浆中IL-17A水平进一步提高(P<0.05);(2)Elispot技术能有效检测PBMCs中分泌IL-17A的阳性细胞。与单纯VLPs免疫组相比,益气方和滋阴方均能显著增加分泌IL-17A的细胞数(P<0.01),在免疫后28天尤为明显。结论益气方、滋阴方可以显著增强流感VLPs诱导的IL-17A表达水平,益气联合滋阴方有望成为新型流感疫苗佐剂。
林巧邱勇龙侯杏芳郑军张国良曾进刘映霞聂广
关键词:病毒样颗粒白细胞介素-17A
干扰素调节因子4基因在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两个层面探讨健康人群和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慢性HBV携带者19例(病例组),健康对照者22例(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分离PBMC,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观测CD4+T细胞中IRF-4+细胞比例,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IRF-4mRNA水平,比较两组人群IRF-4表达差异。结果:通过FACS分析在CD4+T细胞群中明显出现IRF-4+细胞群;病例组和对照组IRF-4+细胞比例分别为(3.29±0.83)%、(2.26±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8,P=0.000 3);病例组IRF-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66±5.15 vs 5.53±2.74,t=4.06,P=0.000 2)。结论:慢性HBV携带者IRF-4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可以作为免疫干预的潜在靶点。
刘腊香詹森林林巧钟红剑聂广郑军刘晋洪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慢性HBV携带者
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的作用。方法:标准化疗的41例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0.1g.d-1,对照组未用拉米夫定,疗程半年。两组患者均随访至4.3年。观察肺结核并HBV复制患者化疗中,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与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2例肺结核并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阳性41例,阳性率为40.20%,化疗中,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肺结核并HBV-DNA阴性、其它HBV-M阳性组,单纯肺结核组的肝功能受损率分别为28.57%,95%,9.68%及5.07%。随访至4.3年,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未抗病毒组,死亡4例(20%),且死亡与肝病直接相关(肝衰竭),发生肝硬化2例;肺结核并血清HBV-DNA阳性抗病毒组,无肝硬化及死亡病例。结论:肺结核并HBV感染,且HBV复制,化疗中应用拉米夫定有重要意义。拉米夫定抗HBV治疗,对改善存在HBV复制的肺结核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并有HB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化疗前可常规检查血清HBV-DNA。血清HBV-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建议化疗中常规联用拉米夫定抗HBV治疗。
徐风王正春王燕华彭毅王烽王峰郑军罗菊珍肖木生徐强胜徐玉映
关键词:肺结核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拉米夫定
补益类复方中药增强流感VLPs疫苗免疫原性的佐剂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补益类复方中药作为佐剂增强流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疫苗免疫原性的可行性。方法将4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分别为VLPs组、VLPs+益气方组、VLPs+养血方组、VLPs+滋阴方组、VLPs+壮阳方组、VLPs+霍乱毒素组和PBS阴性对照组,分别于0和第14天通过鼻腔使用VLPs进行免疫,加用中药复方佐剂组在第1天至第13天连续灌服中药。VLPs疫苗按10μg/次接种,中药佐剂按200 mg/kg剂量接种,霍乱毒素按1μg/次鼻腔接种。在免疫前及免疫后第13天、第28天采集外周血,在第28天同时采集肺腔灌洗液,测定小鼠外周血清中Ig G水平和肺泡灌洗液中Ig A水平,并进一步对外周血清中和抗体效价进行测定。结果(1)补益类中药具有良好的增强外周血Ig G体液免疫应答的功能,其中益气方、滋阴方可以早期快速提高Ig G水平(P<0.01),而益气方则可以进一步持续性提升Ig G水平(P<0.01);(2)益气方、补血方和滋阴方均可以显著提高VLPs诱导肺腔Ig A水平(P<0.01),其中以益气方组升高最为明显;(3)无论是在免疫应答早期还是后期,益气方、滋阴方均显著提高流感VLPs诱导小鼠外周血中和抗体效价(P<0.01)。结论益气方、滋阴方可以显著增强流感VLPs诱导的外周体液免疫应答和肺脏局部黏膜免疫应答水平,益气联合滋阴方有望成为新型中药佐剂进而增加流感VLPs疫苗免疫原性。
林巧郑军张国良李秀芬曾进刘映霞聂广
关键词:疫苗佐剂
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微RNA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和肺结核中的差异表达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和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微RNA(miRNA)表达谱的差异.方法 选择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31例,同时选择上述医院体检科的LTBI者31例.从肺结核和LTBI人群中各挑选6例(男、女各3例)进行miRNA芯片检测,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TaqMan qPCR检测验证其在两组人群(各25例)中表达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差异表达的miRNA诊断肺结核的价值.应用miRFocus靶基因预测集成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预测的靶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与LTBI人群相比,肺结核患者CD14+单核细胞中表达上调2倍以上的miRNA有4个,表达下调2倍以上的miRNA有36个.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40个miRNA分子可分为2个基因簇.从2个基因簇中各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miRNA分子(miR-378和miR-483-5p)进行TaqMan qPCR验证.结果显示,miR-378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为4.17 ±0.25,显著高于其在LTBI人群中的表达水平(2.31 ±0.24,=5.25,P<0.01);miR-483-5p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为1.71±0.16,显著低于其在LTBI人群中的表达水平(2.97 ±0.15,t =5.4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iR-378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为0.76,特异性为0.72;miR-483-5p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为0.84,特异性为0.76.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378和miR-483-5p的靶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凋亡、抗原提呈、信号转导等过程.结论 LTBI和肺结核人群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miRNA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其中miR-378和miR-483-5p可以作为有效分子标识鉴别诊断两组人群.
林巧钟红剑邹容容刘腊香郑军张国良陈心春周伯平唐瑛
关键词:微RNAS
肺结核患者免疫状态分析与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发病、转归过程中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连续变化及其对患者的病情、病程、疗效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潜伏感染者、现患者及健康未感染者血清中IFN-γ、IL-4、IL-17等相关细胞因子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血清中IL-4、IL-17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FN-γ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潜伏感染组血清中IL-4、IL-17水平亦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病例组血清中IL-4、IL-17水平高于潜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水平要低于潜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部分细胞因子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患者病情、病程、疗效转归有紧密的关系,检测IFN-γ、IL-4、IL-17等有助于指导肺结核的治疗,为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黄文焰刘晋洪郑军陈涛温贵华陈伊
关键词:肺结核细胞因子免疫调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定1例被引量:1
2011年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田鼠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其中部分是条件致病菌[1]。肺结核患者同时感染NTM,其临床表现、X线片特征与肺部感染极其相似,因此,分枝杆菌及非分枝杆菌的培养、鉴定对结核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有效化疗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黄文焰郑军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