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燊燊
-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逼近阳极法电动力学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被引量:24
- 2007年
- 在电修复过程中,距离阳极越近,pH越低,氧化还原电位越高,越有利于从土壤颗粒中释出重金属并加速电动力学修复土壤过程。本文采用逼近阳极法以不断缩短两极间距离,增强电修复效果。研究中采用模拟Cd污染土壤,在电场强度为1V·cm-1的条件下验证逼近阳极法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逼近阳极法能够有效地降低修复过程的能耗。在达到同样修复效果的情况下,其单位体积能耗仅为单阳极法的56%。此外,逼近阳极法还显著增大了土壤中Cd的迁移速率,从而缩短了修复过程所耗时间。在距离阳极5、10、15和20cm处,Cd的平均富集速率分别为单阳极法的1.50、2.44、3.72和2.00倍,整体修复耗时仅为传统方法的60%。可见,逼近阳极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并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郑燊燊申哲民陈学军王文华
- 关键词:镉土壤电动力学修复能耗
- 阴极逼近法电动修复贵州地区典型汞污染土壤的研究
- 汞及其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和致畸作用(WHO,1990),且积累效应和遗传毒性明显,一直是国内外极为关注的优先控制污染物。我国被Hg污染的耕地面积有3.2×104公顷,每年产生污染环境的Hg达1.9×108kg。贵州...
- 郑燊燊
- 关键词:电动修复汞污染土壤污染土壤修复解吸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电动修复Cd污染土壤的DBLM模型被引量:16
- 2007年
- 以模拟Cd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在电场强度为1V·cm-1的条件下研究了电动修复过程中土壤中不同位置pH值和Cd浓度的关系,建立了一套与阳极距离相关的线性模型。该模型表明,阳离子交换膜阻止阴极产生的OH-进入土壤,阳极产生的H+在土壤颗粒表面不断发生吸附-脱附过程并达到平衡,土壤各剖面pH值与该剖面和阳极的距离成反比。此外,在电动修复初期,土壤中Cd分布较为均匀,不同位置Cd去除速率与该位置和阳极的距离成反比。由修复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的结果也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r2>0.94)。有助于预测不同位置的电动修复效果,了解土壤中Cd的迁移过程及制约因素,为增强修复效果及改进电动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 郑燊燊申哲民陈学军王文华
- 关键词:CD污染土壤电动修复土壤PH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