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 作品数:15 被引量:104 H指数:5 供职机构: 荆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1例右冠状窦瘤破裂患者的急救风险管理 2016年 主动脉冠状窦瘤破裂(rupture of aortic sinusaneurysm,RASA)又称Valsalva′s窦瘤破裂,是一种少见的心脏急症。它以呼吸困难,心悸,骤然胸痛和胸骨左缘粗糙、响亮、双期连续性心脏杂音为主要表现,可致急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1]。大多数窦瘤发生于右冠状窦且多数破入右心室,其次是右心房。未破裂的窦瘤临床上大多无自觉症状,诊断较难,多在体检中被发现。一旦破裂,心功能迅速恶化,若诊治不及时常危及患者生命,预后极差[2]。 郑艳 付沫 傅保国 黄俊 王莉 高静关键词:窦瘤破裂 心脏杂音 右心房 风险管理 急诊科护士对急性疼痛待查患者病情评估现状调查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对急性疼痛待查患者病情认知程度及评估现状,探讨如何提高护士病情评估能力,建立规范病情评估体系。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荆州市5家医院9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对急性疼痛待查患者病情评估现状得分是69.89±12.13,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工作年龄、学历和职称的急诊科护士对急性疼痛待查患者病情评估现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对急性疼痛待查患者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主要依据临床经验和直觉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对一些潜在危险性因素缺乏科学的认识和评价方法,医院管理者需要寻求有效的方法帮助护士提高对急性疼痛待查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风险识别,保证患者安全。 郑艳 付沫 黄俊 冯烨关键词:急诊科护士 病情评估 护士对双硫醒反应新进展的认知现状调查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调查护士对双硫醒反应新进展的认知现状,以针对性培训提高其防治能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12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双硫醒反应新进展知识问卷调查。结果37.26%的护士没有听说过双硫醒反应;5.19%的护士认为双硫醒反应不会危及生命;24.53%的护士在做头孢菌素皮试前不会询问患者饮酒史;54.72%的护士认为应用致双硫醒反应药物后,不饮酒就不会发生双硫醒反应。护士双硫醒反应新进展知识问卷得分为0~25(11.164±5.90)分;外科护士双硫醒反应新进展知识得分低于其他科室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对双硫醒反应知识认知不足,应加强护士掌握双硫醒反应新进展培训,提高诊治能力和做好防范,杜绝双硫醒反应的发生。 李玉肖 郑艳 丁永艳关键词:护士 双硫醒反应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某院急诊科进行院内转运的87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血氧饱和度、急诊B超、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是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发生病情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血氧饱和度、携氧装置、Ⅲ类管路、护工参与转运是技术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AUC分别为0.813,0.756。结论构建的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姚小云 李玉肖 陈亚玲 傅保国 丁娟 郑艳关键词: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视觉模拟评分对急性疼痛待查患者病情评估的研究及应用》 付沫 傅保国 郑艳 李玉肖 黄俊 李艾华 陈亚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视觉模拟评分对急性疼痛待查患者病情评估的研究及应用》课题于2014年9月开始设计,提交医院学术委员会,获得通过批准,2014年12月获荆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项目编号2014061。全部研究...关键词:关键词:疼痛 护理质量 多途径综合评价系统在医院医德医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王芳 郑艳 张小红 张海锋 陈艳 李丹 何世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患者作为消费者享受相应权利的意识正在日渐增强。患者满意度是患者根据自己对健康的认识,综合衡量自身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和经济条件,对医疗服务做出的一种综合评价。患者满意度调查是医院医德医风、医...关键词: 运用品管圈降低急诊科急救物品缺陷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科急救物品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急诊科急救物品缺陷率"的活动主题,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效果检查等。结果:急诊科急救物品缺陷率由实施前的48.53%降低至实施后的24.49%。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急诊科急救物品缺陷率,发挥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共同协作能力。 郑艳 陈实娥 李艾华 刘庆关键词:品管圈 急救物品 集束化管理对急诊留观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的效果 被引量:11 2017年 急诊患者疾病种类繁多、病种复杂,急诊观察室的留观患者多是病情不能立即确诊、需待床人院,且病情不稳定者;而急诊多数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病情的把握多停留在急性症状的护理上,缺乏对病情整体、系统的了解,因而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并且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黄俊 廖欢 郑艳 贺喜元 傅保国 付沫关键词:急诊 留观 危重患者 急诊科患者依从性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急诊科患者对医护人员采取的抢救治疗及护理措施往往具有盲目性和抵触情绪,这种不配合及依从性差的现象对疾病的康复及预后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急诊科患者依从性表现现状,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对医护人员的相关性配合,促进医患关系及疾病的早日康复。 郑艳关键词:依从性 急诊科 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先兆预警研究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先兆预警对暴力发生的影响。方法对可识别暴力行为先兆(STAMP)评估体系进行汉化,对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后应用于临床实践,包括对就诊和留观患者进行暴力先兆行为评估和预警,加强自身防护;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暴力先兆行为的识别率由实施前0.28%上升至实施后1.33%,暴力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0.09%下降至实施后0.03%,医护人员应用STAMP暴力评估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STAMP汉化满意,应用于急诊工作场所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暴力事件早期识别,早防范,从而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率。 黄俊 贺喜元 傅保国 李艾华 郑艳 卢先玉 王莉 冯烨 胡成关键词:急诊科 工作场所暴力 执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