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剑锋
-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D打印定位导板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个性化3D打印定位导板在颅内病变定位和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3月至5月收治的15例手术治疗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重建颅脑三维影像明确病变体表投影边界并设计、打印个性化定位导板。术前将定位导板贴合于患者皮肤,标记病变位置及边界,并通过神经导航进行定位评估,验证定位导板标记结果的准确性。术中根据显微镜下所见进行病变位置识别,术后复查颅脑CT和MRI评估病变切除效果。结果15例患者的个性化定位导板与皮肤贴合满意,皮肤切口和骨窗设计均满足手术要求,所有手术均一次性完成并成功切除病变组织,术中均未对皮肤切口进行二次扩切调整。术后48 h内复查患者颅脑MRI示11例肿瘤患者病变切除满意(9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4例血肿患者术后12 h内复查颅脑CT提示3例血肿清除率为80%以上,1例血肿清除率为7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漏、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门诊、电话随访1~3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个性化3D打印导板定位方法简单便捷,定位结果准确,可以辅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术前规划,优化手术切口设计,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和应用。
- 师忠杰高鑫周立伟王硕郭剑锋谭国伟王占祥
- 关键词:3D打印
- 颅后窝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总结锁孔入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8例,其中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有明显血管压迫123例,难以明确责任血管5例。结果术后随访6~ 48个月,平均32个月。治愈102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2例。复发4例,经再次行微血管减压术治愈2例。术后出现周围性面瘫3例,同侧听力下降1例,经对症治疗痊愈,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可作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外科方法。
- 叶永造王占祥刘希尧谭国伟郭剑锋薛伟明沈上杭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原发性减压术显微血管入路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细菌耐药性调查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肺部感染患者细菌种类及耐药性进行调查,为预防及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SICU自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189例确诊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使用WHONET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NSICU肺部感染患者分离检出病原菌21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4株,革兰阴性菌173株。排前4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48株(22.12%)、肺炎克雷伯杆菌46株(21.20%)、金黄色葡萄球菌38株(17.51%)、鲍曼不动杆菌36株(16.59%)。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及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等抗生素敏感(100%),以及对复方新诺明较为敏感(94.7%)之外,对其余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均<65.0%;铜绿假单胞菌除阿米卡星(95.8%)、妥布霉素(89.6%)、庆大霉素(83.3%)、头孢吡肟(77.1%)以及头孢他啶(75.0%)之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65.0%;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阿米卡星(91.3%)、美洛培南(91.3%)、哌拉西林/舒巴坦(91.3%)、亚胺培南(89.1%)及头孢替坦(89.1%)的敏感性较高。除氨苄西林(0.0%)、哌拉西林(2.2%)及呋喃妥因(21.7%)之外,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其余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60.0%;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妥布霉素的敏感率为33.3%之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30.0%。结论 NSICU肺部感染病原菌呈高度集中及多重耐药趋势。应针对NSICU肺部感染及耐药菌谱特点,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控制和减少肺部感染的产生及发展。
- 陈曦孙金莉陈四方郭剑锋谭国伟王占祥
-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可调压分流管置入治疗脑积水疗效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系统评价可调压分流管置入治疗脑积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收集可调压分流管与常规非可调压分流管置入比较治疗脑积水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非随机的同期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1992年1月至2012年1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个非随机的同期对照试验,共1 4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可调压分流管在总体有效率[RR=1.14,95%CI(1.03,1.27),P=0.01]、2年生存率[RR=1.25,95%CI(1.04,1.51),P=0.02]、二次手术换管率[RR=0.53,95%CI(0.39,0.73),P<0.001]、总并发症发生率[RR=0.62,95%CI(0.51,0.76),P<0.001]和分流过度或不足发生率[RR=0.42,95%CI(0.21,0.83),P=0.01]方面均优于常规非可调压分流管,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1年生存率[RR=1.04,95%CI(0.91,1.19),P=0.55]、术后感染率[RR=1.08,95%CI(0.73,1.60),P=0.71]和分流管相关并发症[RR=0.80,95%CI(0.56,1.21),P=0.20]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提示可调压分流管在增加分流有效率、减少分流并发症和延长患者远期生存率方面存在优势。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还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能否作为分流手术首选在临床推广。
- 徐昊王占祥陈东汉张绍林郭剑锋谭国伟陈四方朱宏伟
-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可调压分流管META分析
- Onyx结合弹簧圈栓塞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分析
- <正>目的探讨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经动脉入路栓塞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方法对20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应用Onyx结合弹簧圈经动脉入路栓塞,并评价疗效。结果采用经动脉入路成功栓塞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0...
- 马永会叶永造姜月明薛伟明王占祥谭国伟郭剑锋
- 文献传递
- 人脑胶质瘤细胞裸鼠原位移植双荧光模型的建立
- 2016年
- 目的建立裸鼠的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位移植双色荧光模型。方法体外培养转染有增强型红色荧光蛋白(ERFP)的人U87细胞(ERFP—U87),制成细胞悬液后接种于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裸小鼠脑部右侧尾状核区域,活体成像系统上动态观察肿瘤的生长,4周后HE染色移植瘤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与宿主基质细胞的关系。结果表达EGFP的裸鼠在活体成像系统下可见全身组织器官均带有绿色荧光。接种ERFP-U87细胞后1周于移植部位可见红色荧光,且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HE染色移植瘤组织显示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深染,核大,可见分裂相及多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组织与宿主基质分别呈现红、绿色荧光,肿瘤组织与鼠脑组织界限不清,可见肿瘤发生血管,正常内皮细胞形成血管,部分管壁有肿瘤细胞包绕,肿瘤组织中呈现绿色荧光。结论双色荧光胶质瘤动物模型可作为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 于宁李张昱高鑫郭剑锋陈四方朱宏伟叶永造谭国伟
- 关键词:原位移植模型活体成像绿色荧光蛋白红色荧光蛋白
- 应用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
- <正>目的探讨Onyx胶在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7年12月应用Onyx胶经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40例,通过对治疗结果,临床并发症及预后的分析,评价Onyx胶在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 马永会叶永造姜月明薛伟明王占祥谭国伟郭剑锋
- 文献传递
- 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 肖德勇王占祥谭国伟刘希尧郭剑锋朱宏伟
-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的疗效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的疗效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科从2012-01∽2015-01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术,对照组78例采用大骨瓣开颅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mR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98.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RS平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骨瓣开颅术相比,小骨窗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更加显著,而且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升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姜月明王占祥朱宏伟马永会谭国伟郭剑锋薛伟明刘希尧叶永造陈四方弓凯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