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利
- 作品数:14 被引量:162H指数:8
- 供职机构: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4年
- 急性扁桃体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其发病急骤,具有一定的传染性[1]。以发热、咽喉红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多采用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方法。为了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优势,笔者应用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60例,报道如下。
- 潘丽兰申娜张永泽张新花李玲刘连臣郭建利
- 关键词:喜炎平阿奇霉素扁桃体炎
- 消痰化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研究消痰化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脂质代谢和肝脏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 mRNA]表达的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造型组(模型组)、东宝肝泰(阳性药)组以及消痰化瘀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各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复制NAFLD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肝组织中TC、TG的含量改变,观察肝组织PGC-1α和PEPCK mRNA的表达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消瘀化痰中药能降低模型大鼠TC、TG、FFA、ALT、AST、FBG、FINS的含量或活性,促进PGC-1α和PEPCK mRNA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IR)和肝组织的脂变程度。结论:消痰化瘀中药之所以具有治疗NAFLD的作用,可能与其能够调控PGC-1α和PEPCK mRNA表达,抑制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改善体内胰岛素抵抗水平,纠正脂类物质代谢的紊乱有关。
- 刘宇郭建利刘晨旭韩雪石铖路帅郝蕾张一昕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痞满脂质代谢PEPCK
- 益肾活血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和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中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MDA(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门诊筛选符合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8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益肾活血方治疗组44例、硫酸氨基葡萄糖对照组44例,2组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膝关节静息痛、膝关节站立痛、行走最远距离、日常生活能力,同时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SOD和MDA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72.72%,而且,2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MDA的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SOD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中的TNF-α、IL-6和MDA水平,增强SOD活力,减轻或抑制关节的炎症反应,抗氧自由基损伤,保护软骨细胞和基质,减轻对其的损伤和破坏有关。
- 郭建文王茹春郭建利路帅王亚芬
-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益肾活血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
- 丹参、泽泻对NAFLD大鼠脂代谢及PPARα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探究丹参、泽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东宝甘泰组和丹参水煎剂组、泽泻水煎剂组、丹参-泽泻(丹泽)水煎剂组。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建立NAFLD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表达,HE法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各用药组均能明显改善血脂和肝功能(P<0.01),升高肝组织PPARαmRNA的表达(P<0.01),尤以丹泽组降脂作用更为明显。结论:丹参、泽泻和丹泽水煎剂能显著改善NAFLD大鼠脂代谢紊乱,改善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肝组织中PPARαmRNA表达有关。
- 路帅郭建利彪雅宁陈健石铖韩雪
- 关键词:丹参泽泻胁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 消痰化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PGC-1α mRNA表达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消痰化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 NAFLD)模型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γ辅助活化因子-1α (PPARγ coactivator-1α, PGC-1α)mRNA表达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其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东宝肝泰组及消痰化瘀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通过饲养高脂饲料复制NAFLD大鼠模型。消痰化瘀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灌胃消痰化瘀药液43.34、32.50、21.67 g/kg,东宝肝泰组灌胃东宝肝泰片混悬液0.9 g/kg,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8周。观察各组大鼠血清TC、TG、ALT、AST、FB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和肝组织中TC、TG、FFA水平,采用PCR检测肝组织PGC-1α mRNA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瘀化痰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血清TG[(0.55±0.10)mmol/L、(0.58±0.09)mmol/L、(0.67±0.11)mmol/L比(1.18±0.15)mmol/L]、TC[(1.48±0.24)mmol/L、(1.69±0.27)mmol/L、(1.74±0.27)mmol/L比(3.29±0.26)mmol/L]、FFA[(251.08±48.18)μmol/L、(277.53±56.73)μmol/L、(291.82±48.67)μmol/L比(432.19±67.83)μmol/L]、ALT[(29.32±4.17)U/L、(31.26±4.74)U/L、(33.56±5.18)U/L比(47.21±8.67)U/L]、AST[(11.05±2.18)U/L、(12.15±2.67)U/L、(12.96±2.93)U/L比(19.43±3.68)U/L]、FBG[(5.68±1.22)mmol/L、(6.86±1.36)mmol/L、(7.94±1.82)mmol/L比(11.88±2.54)mmol/L]、FINS[(8.48±1.22)mmol/L、(9.55±1.95)mmol/L、(9.96±1.74)mmol/L比(12.96±2.67)mmol/L]水平降低,HOMA-IR[(1.91±0.26)、(2.91±0.65)、(3.52±0.58)比(6.89±1.21)]降低,肝组织中FFA[(242.19±35.13)μmol/L、(259.78±29.33)μmol/L、(277.62±34.29)μmol/L比(436.48±52.15)μmol/L]、TG[(23.65±3.28)mmol/L、(24.41±3.15)mmol/L、(25.37±3.59)mmol/L比(15.98±2.
- 郭建利路帅刘晨旭刘宇韩雪郝蕾张一昕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 丹参不同组分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8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丹参不同组分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东宝肝泰对照组、丹参总酮组和丹参总酚酸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C、TG、ALT、AST和肝组织中TC、TG、FFA、SOD、MDA的含量或活性改变,并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丹参总酮和总酚酸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TC、TG、FFA、MDA的含量,降低血清ALT、AST的活性,增加肝组织SOD活性,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且总体疗效以丹参总酚酸为佳。结论:丹参总酮和总酚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 郭建利张睦清韩雪何英肖路帅张一昕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超氧化物歧化酶丹参总酚酸
-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9年
- 案例教学法目前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我国一些院校的中医医学教育工作者已逐渐开始在中医各科课程的教学中探索性地应用或借鉴了案例导学式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分别从中医基础课程、中医临床课程两大类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现状,对其概况予以综述,以便大家了解、查验案例教学法应用方案、应用情况以及应用成效。
- 杨剑陈相春胡彬杨丽萍娄立娟许雷郭建利
-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法中医CBL教学改革
- 越鞠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脏PPAR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越鞠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NAFLD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东宝肝泰对照组和越鞠丸高、低剂量组。提取肝脏总RNA,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PPARα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肝组织匀浆TC、TG的含量,并做病理切片。结果模型组大鼠PPARαmRNA的含量明显降低,血脂和肝脏脂质含量明显升高,肝脏呈明显脂肪变性,经药物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肝脏PPARαmRNA表达明显增强,血脂和肝脏脂质含量显著降低,肝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越鞠丸能增强NAFLD大鼠肝脏PPARα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NAFLD的分子机制之一。
- 邓国兴张金兰高玮韩雪张一昕郭建利
- 关键词:越鞠丸非酒精性脂肪肝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 丹参不同组分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PPARα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中药丹参的不同组分(丹参总酮和总酚酸)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喂食高脂饲料复制NAFLD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东宝肝泰对照组、丹参总酮组和丹参总酚酸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和肝组织中TC、TG的含量或活性变化,用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PPARαmRNA的表达变化,并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丹参两种组分都能降低实验动物血清中TC、TG、ALT、AST的含量或活性,降低和肝组织中TC、TG的含量,促进肝脏PPARαmRNA的表达,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结论:丹参总酮和总酚酸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肝组织中PPARαmRNA的表达,进而促进脂肪酸代谢有关。
- 张睦清韩雪郭建利郭秋红刘连臣张一昕
- 关键词:丹参总酚酸非酒精性脂肪肝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 消痰化瘀中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探讨
- 2019年
- 观察消痰化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脏SREBP-1c和ACCm RNA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60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东宝肝泰)组以及消痰化瘀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复制NAFLD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TC、TG、FFA、ALT、AST和肝组织中TC、TG、FFA的活性或含量改变,观察肝脏SREBP-1c和ACCm RNA的表达变化以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瘀化痰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血中TG、TC、FFA、ALT、AST和肝组织中TG、TC、FFA的活性或含量明显降低(P <0. 05) ,肝脏SREBP-1c和ACC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 05) 。结论:调控SREBP-1c和ACC基因的过度表达,抑制脂质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可能是消痰化瘀中药对NAFLD的治疗作用机理之一。
- 鲍新民郭建利路帅韩雪张一昕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乙酰辅酶A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