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琴
- 作品数:33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北京协和医院食管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探讨如何延长食管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 1961~ 1992年我院 1 098例食管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 PCR及 RT- PCR方法检测 1996年 30例食管癌新鲜标本的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HIT)的缺失情况。结果食管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不断提高,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不断降低,但术后 5年生存率无明显改变,延误诊断及非根治性切除影响了术后长期生存。 FHIT基因的 cDNA缺失在食管癌组织为 64 2%,在癌旁组织为 20%。结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和 FHIT基因在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的缺失分别是早期食管癌诊断的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指标,后者也可作为食管癌切除范围的指标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根治性切除及术后营养支持对延长术后生存期十分重要。
- 郭惠琴李泽坚张志庸孙成孚徐乐天李卫东王秀琴吴旻
- 关键词:食管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FHIT基因术后生存期
- NSCLC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治疗疗效的受益和副反应的风险后,量体裁衣般的治疗策略。2004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指出,未来十年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过渡期。确实,近十年来分子标志物、靶向治疗等体现个体化治疗优异性的新的诊疗方法的飞速发展,使得NSCLC的个体化治疗的实现成为可能。本文即是综述了当前NSCLC个体化治疗领域最新的进展,与各位同仁分享交流。
- 赵宇郭惠琴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
- 循环中的核酸作为肺癌检查新手段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循环核酸是指存在于血液(血浆或血清)中的细胞外游离DNA和RNA。血液循环联系了全身各个器官,因此,在物理检查尚不能发现肺癌的时候,血液检测可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和健康人相比,肿瘤患者循环DNA水平相对较高,虽然二者之闯也存在交集。PCR技术可以检测到血浆中各个肿瘤特异性基因序列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微卫星改变,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区DNA超甲基化和线粒体DNA变异。
- 赵宇郭惠琴
- 关键词:肺癌循环DNA
- 晚期和局部晚期NSCLC患者βⅢ-tubulin和p53表达与紫杉醇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晚期和局部晚期NSCLC患者βⅢ-tubulin和p53表达情况与含紫杉醇化疗方案敏感性关系。方法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33例病理学诊断的晚期和局部晚期NSCLC患者,在化疗前对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βⅢ-tubulin和p53表达情况,对所有患者选用紫杉醇+铂类或5-Fu化疗方案。结果βⅢ-tubulin(-)含紫杉醇化疗方案有效率明显高于βⅢ-tubulin(+)(72%vs0%,P=0.000371),手术率更高(36%vs0%,P=0.046)。p53表达与否对紫杉醇化疗有效率和手术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1)。βⅢ-tubulin(-)且p53(+)采用紫杉醇化疗有效率为80%(P=0.022)。结论βⅢ-tubulin和p53表达情况可作为预测含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有效性和指导患者个体化化疗的指标。
- 郭惠琴赵宇
- 关键词:紫杉醇微管蛋白
- 肺保存的临床状况及实验研究进展
- 1996年
- 近十年来,肺移植手术已成为临床终末期肺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而肺移植的成功与良好的肺保存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供防保存方法主要有轴心冷却和单纯灌洗,其缺血安全时限仅为6小时。而长时限的成功的肺保存不仅能够增加供肺的来源,而且可以减少排异反应的强度和频度,并为HLA配型提供充裕的时间。为延长缺血的安全时限及改善保存肺的质量,
- 郭惠琴
- 关键词:肺移植肺保存
- 检测NSCLC血清循环EGFR突变值得推广被引量:1
- 2012年
- 靶向治疗的涌现极大的改善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目前国内外多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对于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可明显获益。因此,在为此类患者制定治疗决策时,获取EGFR基因突变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检测手术或穿刺所取的肺癌组织标本来检测EGFR基因。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其肿瘤组织标本往往难以获得,或不能取得足量适合检测的标本。这种有创操作方能取得标本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临床大夫及患者更需要一种能方便取得EGFR突变信息的检测方法。
- 郭惠琴
- 关键词: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NSCLC晚期非小细胞癌组织标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循环EGFR基因突变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2年
- 肺癌日益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威胁,统计显示,肺癌已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仍居高不下。由于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传统的以铂类为基础的二联方案化疗疗效不佳,大量数据显示5年存活率〈20%。而靶向治疗的出现大大的改善了这种状况。
- 赵宇郭惠琴
- 关键词:肺癌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qPCR-HRM法检测NSCLC血清循环EGFR突变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利用qPCR-HRM法检测血清循环EGFR突变的可能性并与组织检测结果比较。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石蜡标本及术前静脉血样,用qPCR-HRM法分别检测其EGFR突变情况。结果 42例血样中EGFR突变率35.7%(15/42),肿瘤组织则为33.3%(14/42)。统计表明血浆和组织中的EGFR突变的检测结果未见差别(P>0.05)。κ值为0.842(P<0.001)。结论使用qPCR-HRM法检测NSCLC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的EGFR突变具有极好的一致性。
- 赵宇窦亚玲郭惠琴李晓光刘巍李泽坚
- qPCR-HRM法检测NSCLC组织EGFR突变
- 2012年
- 目的比较qPCR-HRM法和测序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差异。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石蜡标本,分别用qPCR-HRM法和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使用McNemar检验比较其差别。结果 42例标本qPCR-HRM法检测EGFR突变率为33.3%(14/42),测序法为28.6%(13/42),统计学计算未见差异(P=0.5)。结论 qPCR-HRM法检测NSCLC组织EGFR基因突变是一种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可用于体细胞EGFR突变的检测和测序前突变的筛选。
- 郭惠琴窦亚玲赵宇李晓光刘巍李泽坚
- 关键词: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65%~70%为晚期(Ⅲ、Ⅳ期)。对于这类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有望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晚期NSCLC(ⅢB、Ⅳ期)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1995~2003年部分接受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ⅢB~Ⅳ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评估患者的生存率,评价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疗效。结果全组51例患者,ⅢB期20例,Ⅳ期31例,总体中位生存期为37.0月±7.6月,术后1年生存率为86.35%±5.21%,3年生存率为52.96%±8.83%。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望提高可手术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
- 郭惠琴孙杰朱一鸣曹智理
-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