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网膜
  • 2篇下腔出血
  • 2篇膜下
  • 2篇出血
  • 1篇蛋白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痉挛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作用
  • 1篇生理学
  • 1篇水通道
  • 1篇水通道蛋白
  • 1篇水通道蛋白-...
  • 1篇水肿
  • 1篇通道蛋白

机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姜海涛
  • 3篇金星星
  • 2篇朱莽
  • 1篇李金正
  • 1篇王茂德
  • 1篇谢江涛
  • 1篇徐高峰
  • 1篇王逢鹏

传媒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乌司他丁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乌司他丁(UTI)对雄性SD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建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干预,观察其对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的防治及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ormal组)、假注血组(sham组)、注血组(SAH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SAH+UTI组)。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组织学变化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变化,计算血管舒张度(D/T)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基底动脉NF-κB的表达。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AH+UTI组评分较SAH组明显改善(P<0.05);基底动脉测量发现,SAH组较Sham组血管周径及D/T值明显减低(P<0.05),SAH+UTI组较SAH组血管周径及D/T值增大(P<0.05);海马CA1区HE染色:与Normal及Sham组比较,SAH组神经元密度明显减少(P<0.05);SAH+UTI组与SAH组比较神经元密度增大(P<0.05);基底动脉NF-κB的表达:SAH组及SAH+UTI组基底动脉NF-κB的表达均较Sham组及Normal组增多(P<0.05);应用乌司他丁可以减轻SAH后NF-κB的表达(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SAH后DCVS,并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改善大鼠SAH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姜海涛王逢鹏谢江涛李金正朱莽金星星徐高峰王茂德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乌司他丁脑保护
水通道蛋白-4与脑水肿的研究进展
2013年
神经外科脑部疾病如颅脑损伤、颅内.占位病变、炎症、脑血管病、脑寄生虫病、脑先天性疾病等几乎所有疾病都伴随继发性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脑疝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对颅内疾病的过程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临床治疗脑水肿仍然局限于渗透性利尿、高渗脱水以及外科减压,缺乏针对脑水肿发生与消退机制的治疗手段。
姜海涛金星星
关键词:继发性脑水肿水通道蛋白-4颅内压增高脑部疾病脑寄生虫病先天性疾病
高压氧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血脑屏障(BBB)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股动脉血枕大池单次注血法建立大鼠实验性SAH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不同时间点对HBO组给予高压氧暴露。并分不同时间点测脑含水量、BBB通透性及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SAH后各组脑含水量、BBB通透性、MMP-9表达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但在同一时间点HBO组较SAH组脑含水量、BBB通透性、MMP-9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HBO可能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减轻了BBB的破坏,从而减轻脑水肿,对大鼠SAH后BBB具有保护作用。
姜海涛朱莽金星星谢江涛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生理学蛛网膜下腔出血药物作用明胶酶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