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辉
- 作品数:53 被引量:32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感潮河流用生态浮床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潮河流用生态浮床,由浮床单元相互连接而成,每个浮床单元包括其上设有水生植物的浮板,每个浮床单元的所述浮板下方悬挂设有内部包裹有含反硝化菌的生物填料的纱网。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实现了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协...
- 孙连鹏冯晨刘阳金辉
- 文献传递
- 广州市内环路项目环境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广州市内环路工程是广州市中心区内在建的一条连续性的高等级环市道路 ,全长 2 6 7公里 ,其主要功能是为了缓解市内交通问题。文中分析了内环路工程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从系统工程角度探讨和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 金辉
- 关键词:公路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策略
- 一种自循环式厌氧反应器及使用该反应器的污水处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循环式厌氧反应器及使用该反应器的污水处理装置,该自循环式厌氧反应器内部从下而上依次设置一级三相分离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将其内部从下至上分隔成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和沉淀区三部分,在其顶部设有其内部通...
- 孙连鹏欧俊文杨颖欧阳雄唐悦恒金辉
- 文献传递
- 城市群(圈)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框架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为例被引量:34
- 2003年
- 21世纪城市群将成为新的竞争单位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城市群发展战略 ,并开始了城市群规划的编制工作。从战略环境影响高度 ,文章提出了在编制城市群规划同时应编制城市群环境规划 ,并就城市群环境问题辨析、城市群环境规划目的任务、规划理论依据、方法论作了阐述 ,同时 ,还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规划为例 ,对编制程序。
- 王树功周永章麦志勤金辉
- 关键词: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
- 城市应急供水系统建设探讨——以汕头市为例
- 头市为例,根据汕头市水资源特点和供水现状,构建汕头市应急供水系统的框架。城市应急供水系统包含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部分,通过对汕头市应急水源地的建设和实施方法的研究、供水应急预案的编制,对建立、健全城市应急供水系统进行了...
- 林洁贞金辉
- 关键词:水源管理非工程措施
- 东江干流东莞段水质研究被引量:20
- 2001年
- 东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干流之一 ,是广东东部至关重要的水系 ,文中详细分析了东江东莞段 90年代中后期的水质状况 ,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东江东莞段水质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水质变化趋势。
- 金辉
- 关键词:东江干流水质分析
- 广州市内环路对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被引量:4
- 2000年
- 对广州市内环路工程进行分析 ,以内环路沿线地区为重点研究区域 ,根据内环路高架桥的设计与内环路沿线生态景观现状 ,从城市整体景观与生态角度出发 ,对内环路对广州市城市生态景观影响作出评价。认为广州市内环路工程对广州市城市生态景观影响有 :1.内环路建设塑造了广州市中心区城市新景观 ;2 .破坏局部地段现有的视觉景观及生态环境 ;3.由于高架路对阳光的遮蔽作用 ,日照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比无内环路时下降 ,改变了沿线植物生态系统结构。
- 金辉李榴芬
- 关键词:内环路生态景观城市环境影响评价
- 珠江口横门大气氮、磷干湿沉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6
- 2010年
- 通过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中山横门的大气沉降采样分析,初步探讨了珠江口大气氮、磷干湿沉降的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氮(TN)、总磷(TP)降雨量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0.82、0.52、2.14、0.039mg·L-1,干湿总沉降通量分别为1.584、1.142、4.295和0.055g.m-2.a-1。NH4+-N、NO3--N和TN干、湿沉降通量相当,而TP以湿沉降为主。TN大气沉降通量春、夏、秋三季相当,均明显高于冬季,TP则以夏季最大,秋季次之,而冬季最小。
- 樊敏玲王雪梅王茜林文实金辉
- 关键词:干沉降湿沉降营养盐沉降通量珠江口
- 臭氧对剩余污泥的破解效果研究
- 为研究臭氧对污泥的破解效果,在剩余污泥中通人臭氧进行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氧化时间的增加,臭氧对污泥的溶胞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污泥液相中蛋白质的浓度和UV254均上升,蛋白质浓度最高达56.3mg/L,30min...
- 史锦芳金辉游思琴李彪
- 关键词:污泥处理臭氧
- 文献传递
- 不同季节浮床美人蕉对水体氮素等污染物的去除被引量:31
- 2008年
- 采用浮床无土栽培的方法,以人工模拟水槽为实验场所,在水槽内的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种植美人蕉,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吸附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氮素。实验结果表明,春季浮床美人蕉对水中氮素的去除效果较好,经过五天的处理,TN去除率约为58.4%;NH4+-N去除效果显著,2天内去除率达100%。与春季相比,秋季浮床美人蕉对氮素的去除效果有所下降,但去除规律大致相同,经过五天的处理,TN去除率为50.4%;对NH4+-N的去除效果仍很明显,4天内去除率可达100%。研究结果为浮床植物系统的全年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 孙连鹏刘阳冯晨王卓超金辉
- 关键词:生态浮床脱氮富营养化美人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