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宏达
- 作品数:85 被引量:532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黄芪多糖对克氏原螯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4
- 2014年
- 研究了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效果。用添加0%、0.2%、0.4%、0.8%黄芪多糖的基础饲料作为药饵,投喂20 d后,对各组经PCR检测WSSV呈阴性的健康克氏原螯虾进行WSSV病毒悬液腹节背部注射攻毒试验,当添加0%黄芪多糖的阳性对照组中死亡率达到100%时,添加0.2%、0.4%、0.8%黄芪多糖实验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6.67±13.33)%、(91.11±7.70)%、(73.33±17.64)%。为了评价黄芪多糖对克氏原螯虾各器官组织的影响,对其鳃、肝胰腺、心肌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发现:添加0%黄芪多糖的阳性对照组中克氏原螯虾的鳃、肝胰腺、心肌组织出现细胞排列无序、细胞破裂、核仁皱缩等明显的病理变化;而添加0.8%黄芪多糖的实验组中克氏原螯虾的鳃、肝胰腺组织未见明显病变,心肌组织核仁出现一定程度的皱缩,但细胞尚未破裂。研究表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添加0.8%的黄芪多糖可提高26.67%的存活率,对克氏原螯虾抗WSSV感染有很好的提高效果,可望在生产中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 洪徐鹏陆宏达张庆华夏思瑶唐嘉荩丁正峰薛晖唐建清
- 关键词:黄芪多糖白斑综合征病毒克氏原螯虾病理组织切片
- 患暴发性病毒病的中国对虾肝胰脏病理变化被引量:9
- 1994年
- 本文报导上海地区患暴发性病毒病的中国对虾肝胰脏病理变化的研究结果。组织病理变化方面,肝胰脏呈以弥漫性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病变;在肝胰脏的上皮细胞核内见到2种病毒颗粒,还见到2种球形包涵体,其浮尔根染色反应为阳性。生化病理变化方面,病虾肝胰脏的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减弱,表明病虾代谢功能与免疫功能明显衰退。
- 蔡完其陆宏达
- 关键词:肝胰脏中国对虾病虾病理变化暴发性坏死
- 全文增补中
- 上海低盐度封闭海域IMTA建立及大黄鱼生态养殖被引量:2
- 2020年
- 在上海金山低盐度封闭海域建立了IMTA(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系统,进行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成鱼生态养殖试验及营养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水生植物穗花狐尾藻、近江牡蛎进行生态修复后,水体中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磷酸盐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8.82%、37.50%、55.32%、53.85%和45.18%,大黄鱼存活率达到94%,10月份特定增长率0.22%±0.018%/d。生态养殖的大黄鱼肥满度、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分别为1.82±0.25、1.36%±0.32%、3.18%±0.22%,均显著低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13.7%、25.7%、24.5%(P<0.05)。特别是粗脂肪含量为31.14%±0.11%,显著低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42.46%±0.08%(P<0.05);粗蛋白、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66.79%±5.94%、3.84%±0.003%和73.15%±0.07%,均分别显著高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54.91%±4.88%、3.14%±0.005%和65.96%±0.03%(P<0.05);生态养殖大黄鱼的必需氨基酸的缬氨酸(Val)、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苏氨酸(Thr)、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含量显著高于非生态养殖大黄鱼20.7%,36.0%,22.1%,20.5%,20.1%,25.2%,18.2%(P<0.05)。以上结果表明,大黄鱼可以在5~6低盐度海域生存和养殖,生态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具有更高营养价值。
- 张琪霍元子刘巧刘萌萌陆宏达华雪铭何培民
- 关键词:大黄鱼生态修复营养成分变化
- 一种便于形态学观察的粘孢子虫染色封存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形态学观察的粘孢子虫染色封存方法,包括制作粘孢子虫悬浮液、制作蛋白甘油粘性玻片、烘片、染色、脱色洗片以及脱水封片步骤。本发明的方法整个流程制作一般不超过2小时,如果使用染色架和染缸进行,还可以实现批量...
- 陆宏达毛毛竹攸汀李振伟卢俊余伟楠柴下
- 文献传递
- 健康与患上皮瘤病异育银鲫主要组织可溶性蛋白质电泳比较
- 2009年
-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健康和患上皮瘤病的异育银鲫血清中和上皮(瘤)、脾脏、肾脏、心脏和肝脏5种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后进行扫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患病鱼的血清及上皮瘤、脾脏和肾脏组织中的蛋白质电泳谱带与健康鱼相比有较大的变化,血清缺失3条谱带同时新出现6条谱带,上皮瘤缺失4条谱带同时新出现5条谱带,脾脏缺失6条谱带同时新出现6条谱带,肾脏缺失8条谱带同时新出现2条谱带;与其他组织相比较,患病鱼的心脏和肝脏组织中蛋白质谱带变化相对较小,分别缺失1条和2条谱带,无新的谱带出现。这些蛋白质谱带的缺失和增加,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了该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同时蛋白质谱带的特定变化可作为该病诊断的辅助或主要依据之一。
- 陆宏达张连义朱光来王锡珍王建国竹攸汀
- 关键词:异育银鲫上皮瘤蛋白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聚缩虫实验室培养的最适条件
- 用相同面积的粗糙和光滑PE塑料薄膜、粗糙和光滑透明塑料板、毛载玻璃片和光滑载玻片同时浸入培养有聚缩虫的水体中,放置在相同的水深度下,间隔12 h,连续观察96 h,统计聚缩虫的附着生长情况,结果显示粗糙PE塑料薄膜附着生...
- 王宁陆宏达
- 关键词:聚缩虫
- 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病原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55
- 1999年
- 对上海市崇明县、江苏省太仓市等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以出现大量腹水为主要症状的病蟹进行细菌分离 ,经人工感染、生理生化试验和菌种鉴定 ,引起河蟹腹水病的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和拟态弧菌 (Vibriomimicu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这两种致病菌都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氯霉素高度敏感 ,这些药可作为防治该病的首选药物。
- 陆宏达金丽华范丽萍薛美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嗜水气单胞菌拟态弧菌抗菌药物
-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检测武汉单极虫病方法的建立
-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立了一种检测异育银鲫武汉单极虫(Thelohanellus wuhanensisum)病的方法。采用液氮、热水浴反复冻融裂解、酚/氯仿抽提及冰乙醇沉淀法纯化武汉单极虫作为模板D...
- 柴下陆宏达
- 关键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常规PCR灵敏度
- 快速诊断中国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的冰冻切片方法
- 1998年
- 采用组织切片染色、冰冻切片染色、组织涂片染色和粪便涂片染色这四种观察包涵体的方法,对中国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进行诊断。四种诊断方法结果的比较表明,冰冻切片诊断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不易漏检的优点,可弥补组织切片诊断法时间长、组织涂片诊断法不可靠和粪便涂片诊断法易漏检的缺点。
- 陆宏达
- 关键词:中国对虾细小病毒病病毒包涵体
- 阿维菌素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和组织病理研究
- 王锡珍陆宏达
- 关键词:阿维菌素异育银鲫急性毒性组织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