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枫潇
-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PET薄膜功能性表面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液晶显示、生物医用等领域。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普通的聚酯薄膜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使用领域,对PET薄膜进行必要...
- 陆枫潇
- 关键词:理化性能细菌粘附化学组成
- 一种采用星形共聚物改性增透聚酯薄膜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有机薄膜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增加其透光率和疏水性的工艺方法。以聚苯乙烯作为引发剂,通过与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星形聚苯乙烯-...
- 张洪文陆枫潇常舰姜彦俞强
- 文献传递
- 含硅光学用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与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通过自由基聚合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分别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苯乙烯St进行共聚。采用旋涂法将所得聚合物涂覆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表面。研究不同含量的硅烷偶联剂、引发剂、不同种类单体对PET薄膜表面性能的影响。数据表明,相比于PET薄膜,涂覆有共聚物的PET薄膜性能有较大变化,透光率有一定程度增大,表面自由能有所减小。
- 张洪文袁珣陆枫潇姜彦俞强
- 关键词:增透膜透光率表面自由能
- 一种含硅光学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硅光学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研究方法,属于有机薄膜材料表面改性领域。通过碱催化水解正硅酸乙酯得到不同粒径的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溶胶颗粒,将其旋涂于PET薄膜表面,再通过浸渍涂布的方法将硅烷偶联剂(如十二氟庚基丙...
- 张洪文沙龙陆枫潇杨亮炯姜彦俞强
- 文献传递
- 聚酯薄膜表面接枝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细菌粘附行为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B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仪(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以及扫描电镜(SEM),研究不同反应时间下接枝共聚物对PET薄膜表面组成、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利用接触角测试对比研究PET薄膜接枝改性前后的表面疏水性;采用平板菌落计数的方法研究薄膜改性前后的微生物粘附性。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PET薄膜表面水接触角不断增大,当反应时间为12h时达99.5°,疏水性显著提高;PET薄膜表面对微生物的粘附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
- 张洪文陆枫潇姜彦俞强
- 关键词: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疏水性细菌粘附
- 聚酯薄膜表面接枝含硅氧烷共聚物及微生物黏附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表面接枝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PET-g-PS-b-PDMS),制备具有强疏水性表面的聚酯薄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AT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改性前后聚酯薄膜的表面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与表征;利用接触角测试仪和微生物黏附实验对比研究接枝改性前后PET薄膜的润湿性和对微生物黏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延长,聚酯薄膜表面接枝量增加,水接触角增大.当接枝聚合反应时间为12 h,接枝密度可达0.72 mg/cm2,接触角达到126°,薄膜表面细菌黏附量也随之降到最低.
- 张洪文陆枫潇姜彦俞强
- 关键词:聚酯薄膜疏水性
- 一种采用星形共聚物改性增透聚酯薄膜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有机薄膜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含聚硅氧烷的星形共聚物改性聚酯薄膜,增加其透光率和疏水性的工艺方法。以聚苯乙烯作为引发剂,通过与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酯大分子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星形聚苯乙烯-...
- 张洪文陆枫潇常舰姜彦俞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