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英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p27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p27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38.9%(P<0.05);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0.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5.9%(P<0.01)。结直肠癌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2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hMSH2和p2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MSH2表达异常和抑癌基因p27表达下调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 李佽陈志英刘莉刘都礼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HMSH2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27
- 乳腺腺脂肪瘤一例
- 2009年
- 患者,女性,41岁。发现右乳肿块6年。查体:右侧乳房明显大于左乳,无橘皮症、乳头内陷,扪及约10cm×10cm大小的包块,质软,活动,与周围组织分界清,与皮肤无明显粘连。乳腺彩超示右侧乳腺结构欠清楚,腺体层内见9cm×9.5cm×2.7cm中等回声团块,提示右侧乳腺实性包块。术中见包块位于腺体层内,约10cm×10cm大小,包膜完整,质软。
- 刘莉李佽刘都礼陈志英
- 关键词:乳头内陷乳腺结构右侧包块
- 检测胃幽门螺旋杆菌三种染色方法比较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比较三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的染色方法。方法:收集我科胃镜活检诊断为"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蜡块42例,重新切片,分别做HE常规染色,改良Giemsa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在光镜下观察Hp的显示情况,其阳性率进行χ2检验。结果:三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HE染色:85.7%(36/42),改良Giemsa染色:90.5%(38/42),免疫组化:92.9%(39/42)。χ2检验,免疫组化分别与其他两种染色方法比较,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免疫组化Hp菌体与周围组织对比度最强,最易识别。结论:三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Hp菌体最易识别。
- 刘莉刘都礼李佽陈志英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染色方法
- 四种检测胃幽门螺旋杆菌染色方法比较
- 刘莉刘都礼李佽陈志英
- FHI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CNA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FHIT与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PCNA在54例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FHIT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为42.59%,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8.89%,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CNA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为75.93%,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8.52%,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②FHI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FHIT及PCNA与性别、年龄等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③FHIT与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χ2=6.5074,P<0.05)。结论FHIT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肿瘤的恶性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陈志英李佽刘莉刘都礼
- 关键词:FHITPCNA结直肠癌
- 原发性腹膜砂砾体癌一例
- 201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砂砾体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意义。方法通过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原发性腹膜砂砾体癌组织标本进行观察。结果原发性腹膜砂砾体癌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单一,较多砂砾体存在于肿瘤组织内。免疫组化染色CK(+),vimentin(-),CA125(+),CK20(-),CK7(+)。结论原发性腹膜砂砾体癌十分罕见,肿瘤内大量砂砾体提示其可能具有较为良好的预后。
- 李佽刘莉陈志英刘都礼
- 关键词: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