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恒

作品数:10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病毒
  • 3篇疫情
  • 3篇流感
  • 3篇聚集性
  • 3篇甲型
  • 2篇诺如病毒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研究
  • 2篇聚集性疫情
  • 2篇疾病暴发
  • 2篇疾病暴发流行
  • 2篇甲型H1N1...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学生保健
  • 1篇学生保健服务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抗体

机构

  • 9篇四川省成都市...
  • 2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东莞市疾病预...
  • 1篇四川出入境检...
  • 1篇成都市妇女儿...
  • 1篇成都市公共卫...

作者

  • 9篇陈恒
  • 3篇韩德琳
  • 3篇张晓春
  • 2篇黄薇
  • 2篇孟建彤
  • 2篇岳勇
  • 2篇速丽媛
  • 2篇黄韦唯
  • 1篇王亮
  • 1篇黄婷
  • 1篇张璐
  • 1篇李天舒
  • 1篇潘明
  • 1篇郝彩霞
  • 1篇张祁
  • 1篇唐欣宇
  • 1篇栾荣生
  • 1篇范双凤
  • 1篇刘学成
  • 1篇张巧利

传媒

  • 4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东莞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策略的SWOT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掌握东莞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为优化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策略提建议。方法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焦点小组谈论等定性研究方法收集资料,用SWOT分析法进行四维因素分析。结果东莞市充分利用政策环境、能力建设等优势,采取因地制宜的流动人口艾防策略取得较大成效。但对流动人口信息和疫情掌握不足、缺乏有效的艾防干预模式且流入流出地工作机制不健全。结论在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的同时克服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以优化流动人口艾防策略意义重大。
彭艳秋张巧利曾璨陈恒赵建伟李巧巧栾荣生
关键词:流动人口SWOT分析法艾滋病防控策略
成都市入境新冠病毒疫苗突破感染者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新冠病毒疫苗突破感染者感染特征及其预后情况,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2月10日—2021年7月7日由成都市入境的38例中国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14例有国产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史且基因分型明确的感染者作为疫苗突破感染组,将其中24例无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史的感染者作为自然感染组,比较2组感染者确诊时核酸Ct值,IgM、IgG以及总抗体滴度等感染特征,入院时首次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计数等临床指标及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长等预后情况方面差异。结果确诊时,疫苗突破感染组感染者新冠病毒核酸N基因Ct值(26.8±4.1)、ORF1ab基因Ct值(29.4±4.5)均明显高于自然感染组(22.4±7.4)、(24.8±6.9)(t=2.376、2.228,均P<0.05),IgM、IgG、总抗体滴度P_(50)(P_(25),P_(75))分别为0.9(0.3,11.6)、4.5(1.7,7.6)、31.9(4.6,916.4),也均明显高于自然感染组0.040(0.027,0.096)、0.006(0.003,0.052)、0.015(0.010,0.038)(均P<0.05)。疫苗突破感染组入院时首次淋巴细胞计数,CD3^(+)CD4^(+)计数、CD3^(+)CD8^(+)计数、CD3^(+)计数等指标均明显高于自然感染组(均P<0.05);嗜酸性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自然感染组(均P<0.05)。2组感染者从确诊时核酸阳性至核酸转阴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6、1.889,均P>0.05),但疫苗突破感染组住院时长<20 d的比例明显高于自然感染组(P<0.05)。结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助于降低疫苗突破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可增强感染者机体T细胞免疫反应,对感染者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龙露刘竹刘竹陈恒程悦陈恒罗海霞范双凤王亮段振华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不同荧光PCR试剂盒检测甲型H1N1流感结果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陈恒张晓春黄韦唯张璐孟建彤黄薇
关键词:荧光PCR甲型H1N1流感
成都市首例学校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对成都市首例学校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成都市出现流感样症状的学生咽拭子11份,提取标本核酸,采用实时荧光PCR试剂盒检测。疑似病例进行A型/B型流感初筛、H1/H3分型、甲型H1N1检测,出院病人进行甲型H1N1检测。结果疑似病例标本11例,确诊甲型H1N17例,而出院病例标本均为甲型H1N1阴性。结论实验室检测为成都市首例学校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确认、防控以及病人的处理提供了依据,发展实验室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孟建彤张晓春黄韦唯陈恒张祁黄薇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基因表达学生保健服务
温度对肠道病毒71型姊妹株进化变异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温度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进化变异的影响,探索病毒进化变异的规律。方法 临床分离EV71病毒姊妹株#100与#101经Vero细胞适应后,在低温、常温及高温条件下连续传代,获...
陈恒程悦左浩江王希希骆春迎郑田利栾荣生
关键词:温度EV71
四川省成都市甲型H1N1流感血清学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感染现状。方法按照国家方案采集不同年龄组人群血清标本,用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进行抗体检测,HI抗体滴度≥1∶40判为阳性。结果成都市甲型H1N1流感阳性率8.85%(108/1221);13~17岁组阳性率最高(13.85%,P<0.05);男女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诊人群阳性率低于一般人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都市发生了甲型H1N1流感社区流行,但在人群中的自然感染未形成有效免疫屏障,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仍有必要。
黄婷潘明唐欣宇李天舒刘磊孙唯张晓春陈恒郝彩霞刘学成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
成都市2017年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分析2017年成都市学校、托幼机构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及其疫情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开展诺如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成都市共监测处置75起学校、托幼机构诺如聚集性疫情,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诺如疫情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生病例710例,平均每起疫情涉及9.47例,持续27.52 h,分别较2016年下降1.06例和10.56 h。发病高峰在1—3月,经济圈层中的一圈层地区的疫情数最多,托幼机构是疫情发生主要场所,以GII型为主。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较于首发呕吐在家的疫情,在学校公共区域的疫情规模更大(OR=11.76,95%CI=1.63~84.69);相对于学校/社区主动报告,被动监测的疫情规模更大(OR=4.09,95%CI=1.04~16.03)。结论建议学校和托幼机构针对学校公共区域、教室等不同场所进行呕吐腹泻物处置开发和培训,在落实诺如防控措施中尤其要重视对疫情的主动监测和报告。
戴映雪速丽媛刘云升陈恒岳勇韩德琳
关键词:病毒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研究
成都市学龄前健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携带情况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健康儿童不同流行期手足口病病毒携带情况,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120所托幼机构的758名健康托幼儿童,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低谷期采用RTPCR检测健康儿童肠道病毒类型。结果流行期健康儿童肠道病毒阳性率为8.93%,非流行期阳性率为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0,P<0.01)。流行期健康儿童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7.44%,高于非流行期(2.13%)(χ~2=12.30,P<0.01)。流行期时城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率(13.13%)高于郊区(2.89%)(χ~2=10.47,P=0.001);健康儿童其他肠道病毒携带率高于确诊病例(χ~2=28.26,P<0.01),CA16,EV71携带率低于确诊病例(P值均<0.01)。结论加强流行期城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手足口病健康儿童其他肠道病毒病原型别监测研究,警惕流行期健康儿童EV71携带情况,对控制手足口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姜晓曼平措卓玛陈恒韩德琳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儿童
成都市2016年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了解2016年成都市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成都市共监测到74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采用χ2检验比较定性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疫情影响因素。结果 74起疫情共涉及病例779例,平均每起疫情涉及10.53例,持续38.08 h。发病高峰在11—12月,经济圈为一圈层地区的疫情数最多(共47起,涉及病例484例),托幼机构(54起)和小学(19起)是高发场所。首发病例呕吐在学校、疫情信息来源为其他途径、小学是疫情规模扩大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3.27,5.47,5.69,P值均<0.05),未发现与疫情持续时间相关的影响因素。结论应加大托幼机构和学校防控诺如的培训,提高教职工早期发现病例、及时有效处置呕吐物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学校健康教育和卫生管理。
戴映雪速丽媛刘云升陈恒程悦岳勇韩德琳
关键词:病毒疾病暴发流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