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惠康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羊膜
  • 3篇羊膜移植
  • 3篇翼状胬肉
  • 3篇手术
  • 3篇自体角膜
  • 3篇自体角膜缘
  • 3篇胬肉
  • 3篇疗效
  • 3篇角膜
  • 3篇角膜缘
  • 2篇蛋白
  • 2篇羊膜移植治疗
  • 2篇手术方法
  • 2篇热休克
  • 2篇热休克蛋白
  • 2篇自体角膜缘移...
  • 2篇角膜缘移植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凋亡
  • 1篇新生血管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陈惠康
  • 5篇张济明
  • 5篇李龙标
  • 2篇钱益勇
  • 2篇罗宝根
  • 2篇刘高勤
  • 2篇戴三友
  • 1篇陆培荣
  • 1篇费梅
  • 1篇费梅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临床报告
2003年
眼表疾病是1980年由Nelson等首先创用,是指一类能损害眼表功能与结构的疾病.其中局限性的翼状胬肉和弥漫性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瘢痕性类天疱疮、眼化学烧伤、热烧伤等较为常见.我们采用局部病灶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了多种眼表疾病,现初步报告如下.
陈惠康李龙标戴三友张济明
关键词:羊膜移植眼表疾病
热休克蛋白B6中和性抗体对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2013年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是血管发生的主要环节。新近的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B6(HspB6)可促进多种与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分泌,导致病理状态下新生血管的发生,研究HspB6中和性抗体对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对于脉络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HspB6中和性抗体对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对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株进行培养和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应用逆转录PCR(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spB6mRNA及其蛋白在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将基质胶铺于96孔板中,凝固后加入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为2×10^4个/孔,将不同质量浓度(100μg/L、500μg/L)HspB6中和性抗体分别加入培养孔,未加入HspB6中和性抗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0μg/LHspB6中和性抗体组),每组设3个复孔。细胞孵育12h后,采用体外三维成型法检测各组完整管腔形成的数量,以评价HspB6中和性抗体对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能力。96孔板培养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0、50、100、500μg/L)HspB6中和性抗体孵育24h,然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的增生值。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HspB6中和性抗体作用24h后各组穿过小室膜的“贴壁”细胞数目,以评估人脉络膜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情况。收集HspB6中和性抗体干预后的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HspB6中和性抗体作用后各组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可表达HspB6分子。0、100、500μg/LHspB6中和性抗体组管腔形成数目分别为(67.25±5.75)、(60.39±6.41)和(39.76±10.73)个/视野,总体比较差异有�
陈惠康张济明李龙标钱益勇刘高勤罗宝根费梅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中和性抗体新生血管迁移凋亡
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2002年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12例 118眼翼状胬肉患者 ,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局部病变组织联合自体带角膜缘的结膜移植术治疗 ,并予定期随访、裂隙灯检查、照相。结果 110眼术后角膜缘结构恢复 ,角膜上皮光滑 ,鼻侧球结膜平伏 ;6眼术区角膜缘有轻微血管翳生长 ;仅 1眼复发 ;1眼出现类似角膜缘缺陷症的表现。结论 该方法操作较简单 ,对恢复角膜缘的自然解剖结构、降低术后复发率很有帮助 ,值得推广。
陈惠康李龙标张济明
关键词:翼状胬肉疗效手术方法
自体角膜缘移植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或/和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206眼翼状胬肉患者分3组分别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局部病灶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或/和羊膜移植术治疗,并给予定期随访、裂隙灯检查及照相。结果 术后随访3-17月,视力均有所提高,眼表愈合迅速,且复发率低。结论 胬肉切除后联合羊膜移植及自体角膜缘移植术对治疗翼状胬肉,降低术后复发率,恢复和重建眼表很有帮助。
陈惠康李龙标戴三友张济明
关键词:自体角膜缘移植羊膜移植翼状胬肉手术方法疗效
人热休克蛋白B6的真核蛋白表达与生物学功能
2014年
目的构建人热休克蛋白B6(HspB6)重组表达载体,初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RT-PCR法扩增HspB6CDS段序列,并将扩增产物与小鼠Fc片段融合成重组基因HspB6/mFc,测序正确后插入蛋白表达载体pCEP4,随后转染人肾上皮293T细胞。扩增培养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于浓缩、纯化以及Western blot验证。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spB6/mFc融合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CEP4/HspB6/mFc重组载体,并获得稳定表达HspB6/mFc融合蛋白的293T细胞。HspB6/mFc融合蛋白能明显促进HUVEC增殖和迁移。结论 pCEP4/HspB6/mFc重组载体及稳定表达的HspB6/mFc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spB6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物质基础。
陈惠康陆培荣张济明钱益勇刘高勤罗宝根费梅
关键词:真核表达融合蛋白
不同角膜缘状态翼状胬肉的手术疗效观察
2006年
目的 观察不同角膜缘状态的翼状胬肉用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51眼翼状胬肉患者按角膜缘状态不同分组,采用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治疗,定期随访,裂隙灯检查、照相。结果 术后随访3~46个月,眼表愈合迅速,视力有所提高,总的术后复发率较低(仅5.58%)。上、下角膜缘有正常血管分布和Vogt栅的患眼组尚未观察到复发;而角膜缘血管异常且无Vogt栅结构的患眼组术后复发率为1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翼状胬肉采用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治疗,复发率较低;患眼角膜缘状态对判断手术预后十分有价值。
陈惠康李龙标
关键词: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移植术羊膜移植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