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斌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药
  • 2篇血药浓度
  • 2篇药浓度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单采
  • 1篇单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
  • 1篇炎症
  • 1篇炎症介质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肝
  • 1篇乙型肝炎肝硬...

机构

  • 5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泰州市中心血...

作者

  • 5篇陈斌
  • 2篇朱晓丽
  • 1篇马莹
  • 1篇王维忠
  • 1篇蔡红军
  • 1篇韩静
  • 1篇张庆芳
  • 1篇范毅
  • 1篇于黎华
  • 1篇周成林

传媒

  • 2篇中国药业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泰州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比较两种方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差异。方法取30例静脉滴注万古霉素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清样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并分析两种方法测定值的相关性。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在5.0~80.0μg/mL质量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7.70%~103.00%,日内、日间RSD分别为4.94%~5.83%和4.53%~5.75%;化学发光酶免疫法的线性范围在5.0~100.0μg/mL,回收率为98.72%~102.70%,日内、日间RSD分别为4.48%~5.62%和6.48%~7.96%。两法测定值相关性良好,r=0.987 1。结论两法测定结果并不需要相互校正,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工作中可以根据监测要求和监测目的灵活运用。
王维忠钱南萍陈斌马莹
关键词:万古霉素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的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46例使用丙戊酸的患者用药前的血药浓度,比较两种方法测定值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980 2 X+2.477 7(r=0.979 3),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不需相互校正,均可用于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常规监测。
范毅钱南萍陈斌
关键词:丙戊酸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
单采血小板贮存期间血小板扩散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变化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贮存期间血小板扩散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变化。方法选择泰州市中心血站单采血小板,分别于第1、3、5天进行扩散试验,并检测血栓素B2(TXB2)、前列腺素E2(PGE2)、血小板因子4(PF4)、可溶性CD40L(SCD40L)、CD62P和活性氧(ROS)等炎症介质变化。结果与第1天比较,第3、5天血小板的扩散能力下降[(25±7)%、(15±3)%vs.(52±12)%](P<0.01),第5天血小板的扩散能力低于第3天(P<0.01)。与第1天比较,第3、5天的TXB2[(1480±282)pg/mL、(3570±650)pg/mL vs.(605±58)pg/mL]、PGE2[(11000±2480)pg/mL、(10658±1874)pg/mL vs.(4930±1270)pg/mL]、PF4[(3558±962)ng/mL、(4010±1027)ng/mL vs.(1226±205)ng/mL]、SCD40L[(1106±239)pg/mL、(1248±383)pg/mL vs.(482±55)pg/mL]、CD62P[(62±9)%、(95±2)%vs.(51±5)%]和ROS(150±31、211±39 vs.80±6)均增加(P<0.01),第5天的TXB2、CD62P和ROS均高于第3天(P<0.01)。结论在贮存期间,单采血小板扩散功能逐日下降,炎症介质不断升高,可能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蔡红军于黎华韩静陈斌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炎症介质
LADA多因子联合检测与临床应用
2020年
目的建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多抗体联合检测的液体芯片技术,探讨该方法的实验室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建立液体芯片技术多抗体检测的初步模型,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GADA、IAA、ICA、IA-2A、ZnT8A五中抗体含量,将其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作比较。结果该液体芯片模型实验室评价性能价良好,所测GADA、IAA、ICA、IA-2A、ZnT8A各值与ELISA法所测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6,0.979,0.964,0.958,0.944;液体芯片法五个指标阳性率达到了85%,单指标GADA阳性率为63.8%,ELISA法五个指标阳性率为77.5%。结论使用液体芯片法联合筛查GADA、IAA、ICA、IA-2A、ZnT8A可提高LADA的阳性诊断率,在检测精密度方面与ELISA相当,检测范围更广、灵敏度更高,标本用量少于,所需时间短,是LADA筛查的有潜力的新手段。
朱晓丽陈斌周成林汪晓莺
关键词:LADA自身抗体1型糖尿病ELISA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指标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早期患者病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四种血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指标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早期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0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健康体检者,记录AST、ALT、GGT、PDW、PLT等结果,计算APRI、FIB-4、GPR、RPR四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指标,并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早期诊断中的预测效能。结果肝硬化代偿期组APRI、FIB-4、GPR、RPR和慢性乙肝组APRI、FIB-4、GPR、RPR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代偿期组与慢性乙肝组相比APRI、FIB-4、GPR、RPR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APRI、FIB-4、GPR、RPR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在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的ROC曲线中,APRI、FIB-4、GPR、RPR的AUC分别为0.842、0.887、0.815、0.919,FIB-4与RPR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均优于APRI、GPR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I、FIB-4、GPR、RPR可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早期患者的辅助诊断评估,其快速,方便,诊断效能高,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陈斌朱晓丽李旺张庆芳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无创诊断RP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