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
- 作品数:54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倾斜多视影像的三维城市模型网格精化与纹理映射研究
- 实景三维模型重建过程可以分为几何重建和纹理映射两部分,一个精确的几何模型可以反映出模型的真实形状,而丰富的纹理特征可以表现模型的真实外观。随着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采集的效率越来越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也在不...
- 陈欣
- 关键词:纹理映射
- 文献传递
- 梅毒并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2例被引量:2
- 2004年
- 闵新文杨汉东陈欣许浩
- 关键词:梅毒冠状动脉疾病
- 冠心病左心房局部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应变率、速度图和位移图三种超声方法评价冠心病左心房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应变率成像(SRI)、定量组织速度图(QTVI)和组织追踪显像(TTI),分别测量20例正常人与14例左心房内径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和E/A值以及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S峰、D峰、A谷和A波持续时间(ADT)、左心房侧壁和房间隔的应变率、速度和位移变化。比较两组测量结果。结果两组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值、肺静脉血流频谱值、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两组左心房侧壁和房间隔应变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能够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尚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早期发现左心房局部功能的异常。
- 杨汉东许浩郭瑞强初洪钢闵新文陈欣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动脉疾病应变率成像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拔除股动脉鞘管及压迫止血时间的探讨被引量:2
- 2008年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时间的卧床给所有经股动脉穿刺行PCI的患者带来了不便和痛苦。尽早拔除股动脉鞘管能够缩短卧床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然而各种文献对此并无统一记载。为此本院在过去的3年里.对此进行了探索,现总结分析如下。
- 许浩何培根赵黎丙杨汉东闵新文陈欣李东锋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动脉鞘管止血时间经股动脉穿刺卧床时间
- 有关股动脉鞘管拔管的一点建议被引量:1
- 2005年
- 许浩何培根闵新文杨汉东陈欣李东锋
- 关键词:股动脉冠状血管造影术出血
- Ⅱ型假性低醛固酮症引起年轻高血压一例
- 2010年
- 陈欣闵新文郎明键李东峰
- 关键词:假性醛固酮减少症高血压
- 一种适用于多种类果蔬运输的包装结构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类果蔬运输的包装结构,包括纸箱本体,所述纸箱本体包括箱顶、箱底、连接板和侧盖板,所述箱顶包括开箱结构,所述箱底包括若干间隔分布且一一对应的插槽和隔板,所述隔板为底部带固定片的楔体结构,所述隔板...
- 高智勇杨再禧李月童林华敏陈欣马晓花
- 文献传递
- 左前降支病变位置与心电图变化的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探讨心电图作为判断左前降支病变位置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对75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者,行CAG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并对其发病后胸导联变化最明显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CAG发现,左前降支近段病变者,其心电图具有相似的特征,即胸前导联ST段明显抬高,而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而左前降支远段病变者其下壁导联ST段无明显下移。同时近段病变者进行急诊PCI术的成功率高于远段病变者。结论前壁AMI者,下壁导联的变化可以预测左前降支闭塞的位置并指导治疗。
- 闵新文许浩杨汉东陈欣李东峰何培根冯应君
-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前降支心电图
- 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皮祖细胞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探讨
- 2008年
- 目的探讨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冠状动脉有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将32例NSTE-ACS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有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的,将其侧支循环根据Rentrop分级分为0、1、2、3级。Rentrop分级≥2级者归为侧支循环良好组(coil+组)(n=16),≤1级者归为侧支循环不良组(coil-组)(n=16),共二组。经造影导管抽取血样标本,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和FT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FITC-UEA-1)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计数。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和MTT法分别测定其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结果coll+组内皮祖细胞数量[(55.4±10.9EPCs/视野)](×400)显著高于coil-组(23.1±4.6)(P〈0.01),其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也明显强于coll-组(P〈0.01);EPCs数量、迁移能力、增殖能力与侧支循环程度呈正相关(r=0.873,0.529,0.792,P〈0.01)。结论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侧支循环的形成之间存在着关联性。
- 闵新文陈继舜杨汉东陈欣李东峰李娟
- 关键词:急性病综合征侧支循环
-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内皮祖细胞与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稳定性心绞痛(SAP)冠状动脉有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07年8月期间入院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有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的,将其侧支循环根据Rentrop分级分为0、1、2、3级,Rentrop分级≥2级者归为侧支循环良好组(Coll+组,n=15),≤1级者归为侧支循环不良组(Coll-组,n=15),共2组。经造影导管抽取血样标本,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FITC-UEA-1)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并计数。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和MTT法分别测定其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结果:Coll+组内皮祖细胞数量(60.9±9.6)EPCs/视野(×400)显著高于Coll-组(31.0±4.1)EPCs/视野,P(0.01,其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也明显强于Coll-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EPCs的数量、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与侧支循环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显示了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侧支循环的形成之间存在着关联性。
- 陈继舜杨汉东闵新文李东峰陈欣何培根许浩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侧支循环冠状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