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滔
- 作品数:21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乳腺癌广泛骨转移一例
- 2008年
- 患者女,55岁。腰背部疼痛4个月余,左乳腺癌术后7d,于2008年1月8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9月无明显原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为持续性疼痛,2007年9月胸片未见异常,未行任何治疗,症状进行性加重,于2007年11月6日腰椎X线显示,腰椎骨质疏松,腰2骨质增生。2007年11月29日胸椎MRI显示,胸椎广泛退行性改变,胸4椎体轻度压缩。遂在院外给予止痛、抗骨质疏松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
- 程朋魏东张涛孙伟张陈滔
- 关键词:乳腺肿瘤骨转移椎体转移
- 经直肠盆腔占位穿刺活检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 2015年
-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类发生于淋巴组织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升高。同时,由于许多NHL类型难以及时通过病理组织学确诊,患者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贻误病情。本院收治1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并采用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成功确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程朋高辉李华李焱陈滔
- 关键词:穿刺活检非霍奇金淋巴瘤
- 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0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恩度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2个周期,观察患者的总有效率(RR)、临床受益率(CBR)和不良反应。结果 30例中,2例获得完全缓解(6.7%),8例获得部分缓解(26.7%),16例疾病稳定(53.3%),有效率为33.3%,临床获益率为86.7%。3~4级毒性反应主要与化疗药物有关,包括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血小板下降、腹泻、乏力,发生率均不超过10%。结论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效果良好,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李琴程朋刘焕义张伶陈滔苏晓妹李华刘明昌
-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TP方案非小细胞肺癌
- 一例难治性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案例分析和讨论
- 李东付曾强彭晶晶陈滔谭勇周进军许涛张涛
- miR-1抑制SDF-1表达和分泌调控HMSC-bm向肝癌细胞迁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明确肿瘤抑制性micro RNA-1(miR-1)能否通过抑制SDF-1的表达和分泌,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bm)向肿瘤组织的转移。方法 (1)分别利用miR-1表达质粒pSuper-miR-1和miR-1反义寡核苷酸,在肝癌细胞系HepG2中过表达或下调miR-1,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肝癌细胞蛋白裂解物和培养上清液中SDF-1的表达和分泌水平;(2)构建融合SDF-1 3'UTR的pGL3重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将其与pSuper-miR-1共转染HEK293细胞,利用双萤光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重组萤光素酶的表达情况。(3)利用pSuper-miR-1或miR-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接种于Transwell下层小室的HepG2细胞过表达miR-1或下调miR-1水平,检测Transwell上层小室HMSC-bm向下层小室HepG2肝癌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 (1)在肝癌细胞,HepG2过表达miR-1能够显著抑制SDF-1蛋白表达和分泌,而下调miR-1水平则能够诱导SDF-1的表达和分泌。(2)miR-1能够抑制携带SDF-1 3'UTR的pGL3重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3)在Transwell下层小室的HepG2细胞中过表达miR-1后,上层小室中HMSC-bm向下层小室迁移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而下调下层小室HepG2细胞中miR-1表达水平,则明显增加HMSC-bm向HepG2肝癌细胞的迁移。结论 miR-1能够直接抑制肝癌细胞SDF-1的表达和分泌,并藉此降低肝癌细胞对HMSC-bm的趋化作用。
- 张涛李东彭晶晶宋晓峰李华杜敏吴敬波谭勇周进军许涛陈滔付曾强冯建琼刘煜
- 关键词:SDF-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
- TACE联合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 PMCT)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127例单发肿瘤直径5~8 cm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TACE组32例和联合组( TACE+PMCT)95例。治疗2个周期后,通过超声造影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联合组中49例(51.6%)肿瘤完全灭活,46例肿瘤灭活不全;而TACE组中8例(25.4%)肿瘤完全灭活,TACE组肿瘤完全灭活率显著低于联合组( P〈0.05)。结论 TACE联合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优于单用TACE治疗。
- 程朋何乾文李东高辉陈滔苏晓妹李焱许涛张涛
- 关键词:肝癌微波消融肝动脉栓塞
- 小细胞肺癌双侧卵巢转移一例
- 2011年
- 患者女,52岁,于2009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背部疼痛,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等,7月23日行PET/CT发现:(1)右肺上叶占位伴18F-FDG代谢增高,考虑周围型肺癌;(2)右锁骨上、右侧肺门、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3)T9右侧横突,T12。
- 陈滔程朋杨姗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淋巴组织SCLC卵巢转移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Ⅰ)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Ⅰ) [rhIL-11(Ⅰ)]对恶性实体瘤患者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成都军区总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放化疗后血小板计数(PLT)< 50×10^9/L的恶性实体瘤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rhIL-11(Ⅰ)25 g·kg^-1·d^-1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当血小板升至正常(PLT≥100×10^9/L)或血小板升高绝对值>50×10^9/L时停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周期中患者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肺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平均为(27.4±7.6)×10^9/L,与对照组平均值(28.1±7.9)×10^9/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3,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升高最高值平均为(116.3±22.8)×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21.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092,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50×10^9/L持续天数平均值为(4.3±1.7)d,血小板从最低值升至绝对值大于5万的平均时间为(6.8±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347,P<0.05; t=15.196,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未出现Ⅲ、Ⅳ度不良反应.结论 rhIL-11(Ⅰ)对于治疗恶性实体瘤患者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耐受性好.
- 朱亚杰苏晓妹刘桢程朋陈滔张涛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减少肿瘤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观察组在TACE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9%(P<0.05);治疗后,两组AF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VEGF水平升高,而观察组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可以有效提高疗效,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 陈滔张涛朱亚杰李东李焱刘明昌程朋
-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癌
-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骶尾部转移1例报告
- 2013年
- 病例 男,52岁,2012年9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麻木,伴疼痛。11月在当地医院行骶部CT示:右侧骶尾部5.8cm×6.0cm大小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源性肿瘤(脊索瘤可能性大)。上腹部平扫MRI示:肝癌(HCC)伴肝内转移灶;胆、胰腺、脾脏及双肾未见异常。
- 李焱程朋魏东陈滔刘明昌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骶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