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焕瑜

作品数:86 被引量:742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0篇小菜蛾
  • 50篇菜蛾
  • 20篇杀虫
  • 18篇杀虫剂
  • 12篇抗药
  • 12篇抗药性
  • 10篇跳甲
  • 10篇抗性
  • 9篇氯虫苯甲酰胺
  • 9篇黄曲条跳甲
  • 8篇田间
  • 8篇阿维
  • 8篇阿维菌
  • 8篇阿维菌素
  • 7篇毒力
  • 7篇种群
  • 6篇十字花科
  • 6篇害虫
  • 6篇红火蚁
  • 5篇毒力测定

机构

  • 84篇广东省农业科...
  • 16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广州有色金属...
  • 2篇广东省农业厅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昆虫研...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省微生物...
  • 1篇武汉市蔬菜科...
  • 1篇广东出入境检...
  • 1篇海南省农业科...
  • 1篇广东大丰植保...

作者

  • 85篇陈焕瑜
  • 82篇冯夏
  • 49篇李振宇
  • 43篇胡珍娣
  • 34篇尹飞
  • 32篇林庆胜
  • 32篇张德雍
  • 21篇吕利华
  • 20篇包华理
  • 17篇周小毛
  • 14篇何余容
  • 9篇莫严
  • 8篇卢悦昌
  • 6篇帅应垣
  • 5篇黄华
  • 5篇刘杰
  • 4篇谢齐贺
  • 4篇邝灼彬
  • 3篇刘晓燕
  • 3篇杨丽梅

传媒

  • 26篇广东农业科学
  • 7篇应用昆虫学报
  • 4篇昆虫知识
  • 4篇植物保护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环境昆虫学报
  • 3篇昆虫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药
  • 1篇生物防治通报
  • 1篇农药研究与应...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1995年全...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6
  • 2篇1995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颗粒体病毒对不同蔬菜上小菜蛾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被引量:8
2006年
通过组建施用颗粒体病毒Plutella xylostella granulosis virus(PxGV)后4种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小菜蛾颗粒体病毒除了能引起幼虫感病死亡外,还能显著地降低成虫的产卵量,推迟产卵高蜂1~2d,但对化蛹及雌蛾寿命无显著影响。在种群水平上,病毒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综合表现为压低了小菜蛾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在菜心、芥蓝、芥菜和小白菜上小菜蛾实验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在分别为13.7,12.3,10.7和22.7,病毒对小菜蛾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334,0.177,0.280和0.433,表明病毒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能力受到寄主植物的影响,在芥蓝上控制能力最强,其次为芥菜和菜心,而小白菜最次。
吕利华冯夏陈焕瑜何余容
关键词: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十字花科蔬菜实验种群生命表
褐稻虱和纹枯病复合防治指标的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经1987~1990年盆栽、小区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褐稻虱和纹枯病对水稻孕穗期复合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和结实率的降低。建立了复合为害产量损失预测式=0.08699+0.243521x_1+0.206998x_2。并将该预测式于1988~1989年进行了大田检验,结果经卡平方分析表明,符合大田实际褐稻虱和纹枯病复合为害产量损失,适用于预测。不同生育期水稻受害损失试验结果表明幼穗形成期至灌浆期受害,水稻产量均受到严重影响。在褐稻虱和纹枯病复合为害允许损失水平为3~5%时,防治指标定为:2~3龄若虫5~8头/丛,纹枯病病株率10~15%。
杨丽梅陈焕瑜朱绍先
关键词:褐稻虱纹枯病
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生长发育的亚致死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叶片药膜法,确定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三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LC25和LC50),研究其对小菜蛾Plutellaxylastella(L.)生长发育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小菜蛾幼虫体重显著降低,蛹期与产卵历期均显著延长,单雌产卵量显著增加,幼虫生长发育历期、羽化率显著降低,孵化率略有下降。在亚致死剂量下,氯虫苯甲酰胺能够提高小菜蛾种群的发育速率和繁殖力,这对协调田间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制定小菜蛾综合防治策略的有积极意义。
尹飞冯夏胡珍娣李振宇林庆胜张德雍陈焕瑜
关键词:小菜蛾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生物学特性
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14
2010年
采用浸苗法测定不同种类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广州五山种群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毒杀效果较好的杀虫剂有敌敌畏、辛硫磷、毒死蜱、巴丹、杀虫单、灭多威、异丙威、仲丁威、氟虫腈、丁烯氟虫腈、哒螨灵、鱼藤酮、啶虫脒;25(±1)℃条件下,12种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丁烯氟虫腈>辛硫磷>多杀菌素>毒死蜱>哒螨灵>异丙威>灭多威>巴丹>啶虫脒>敌敌畏>杀虫单。结合毒杀效果和毒力大小分析,氟虫腈、丁烯氟虫腈、啶虫脒、哒螨灵、灭多威、异丙威和巴丹是目前防治黄曲条跳甲成虫较好的药剂。
包华理周小毛朱天圣冯夏李振宇张德雍肖永香胡珍娣陈焕瑜
关键词:杀虫剂黄曲条跳甲成虫毒力测定
移动式小菜蛾成虫电击捕杀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菜蛾成虫电击捕杀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小菜蛾成虫电击捕杀装置,该装置包括移动车(1)、电网(2)和具有高压发生电路的电源(3),所述电网(2)设置在移动车(1)移动方向的侧边,电源(3)设置在移动车(1...
冯夏李振宇陈焕瑜
文献传递
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体内活性酶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为探讨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体内活性酶的影响,采用叶片药膜法,用氯虫苯甲酰胺LC50和LC25剂量处理小菜蛾3龄幼虫24、48h后,测定了幼虫体内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等4种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处理除对羧酸酯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外,对另3种酶活性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下降最明显,LC25和LC50处理小菜蛾24h后,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92.57%和98.01%。
尹飞冯夏李振宇林庆胜胡珍娣张德雍陈焕瑜
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小菜蛾解毒酶
一种球孢白僵菌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孢白僵菌,尤其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甲虫类害虫有效。其特征在于:从被虫生真菌自然侵染的小猿叶甲虫体上分离获得球孢白僵菌野生菌株,将野生菌株回接于小猿叶甲复壮获得球孢白僵菌菌株,对该菌株采用稀释纯化法进行单菌丝分...
吕利华冯夏何余容陈焕瑜
文献传递
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广东小菜蛾药效试验
在本研究中,选用新型杀虫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液,对采自广州番禹东升菜场的野外抗性小菜蛾F1代三龄幼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持效期及田间药效试验,以期探明氯虫苯甲酰胺对广东抗性小菜蛾的杀虫活性。通过试验总体结果来看,5%氯...
陈焕瑜胡珍娣冯夏张德雍黄华李振宇
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药效试验杀虫活性十字花科蔬菜
广东小菜蛾对苏芸金杆菌的抗性研究被引量:72
1996年
广东省深圳、东莞、惠阳及博罗等供香港(以下简称供港)菜区小菜蛾对有机化学农药的抗性与广州内销菜区相近或稍高,对Bt杀虫剂的抗性则是供港菜区明显高于广州内销菜区。几种酶抑制剂TPP、SV1及Pb对Bt制剂无明显增效作用,可见小菜蛾对Bt制剂的抗性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关系不大。用Bt制剂Dipel(大宝)连代选育小菜蛾敏感品系,选育18代,小菜蛾的抗性较选育前提高35倍。该抗性品系小菜蛾对个别菌株Bt及巴丹、杀虫双、速灭杀了、万灵、敌敌畏等无交互抗性,而对昆虫生长调节抑制剂有轻微交互抗性。相反,用巴丹和杀虫双选育出的小菜蛾抗性品系对Dipel仍表现敏感。抗性品系小菜蛾在无触毒条件下饲养,抗性会自然减退,但不同类杀虫剂的抗性减退速率不尽相同。
冯夏陈焕瑜帅应垣谢齐贺卢悦昌
关键词:小菜蛾BT杀虫剂苏芸金杆菌抗性
3种十字花科蔬菜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分离鉴定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甘蓝、白菜和青菜3种十字花科作物释放的植物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在利用双层交联的PDMS萃取头和吸附时间为0.5 h的条件下,对3种蔬菜作物提取所得的化合物中,烷烃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烯类物质,此外还有少量的醛、醇、酸等物质。其中顺-3-己烯醇乙酸酯、顺-3-己烯醇、苯甲醛等是3种蔬菜中共有的植物挥发性物质。
戴建青李振宇陈焕瑜冯夏韩诗畴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十字花科蔬菜植物挥发性物质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