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联寿

作品数:185 被引量:3,201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台风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7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0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90篇热带
  • 81篇气旋
  • 81篇热带气旋
  • 76篇台风
  • 37篇暴雨
  • 24篇降水
  • 21篇水汽
  • 20篇登陆台风
  • 19篇登陆热带气旋
  • 19篇环流
  • 16篇涡旋
  • 14篇登陆
  • 14篇水汽输送
  • 13篇中尺度
  • 13篇青藏
  • 13篇青藏高原
  • 12篇数值模拟
  • 12篇大尺度
  • 12篇值模拟
  • 11篇地形

机构

  • 18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2篇上海市气象局
  • 12篇广州市气象局
  • 8篇山东省气象局
  • 7篇南京气象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国家气象信息...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国家海洋环境...
  • 4篇南京大学
  • 3篇北京市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江苏省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广东省气象台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唐山市气象局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培...

作者

  • 185篇陈联寿
  • 49篇徐祥德
  • 40篇李英
  • 19篇雷小途
  • 15篇程正泉
  • 11篇罗哲贤
  • 10篇张胜军
  • 9篇王继志
  • 7篇丛春华
  • 6篇马镜娴
  • 6篇孟智勇
  • 6篇董美莹
  • 5篇魏凤英
  • 5篇曾智华
  • 5篇卞林根
  • 5篇周嘉陵
  • 4篇梁军
  • 4篇周明煜
  • 4篇周丽
  • 4篇陶诗言

传媒

  • 30篇气象学报
  • 18篇热带气象学报
  • 17篇大气科学
  • 12篇应用气象学报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第十三届全国...
  • 5篇中国气象学会...
  • 4篇高原气象
  • 3篇第十四届全国...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气象科学
  • 2篇气象
  • 2篇广东气象
  • 2篇海洋气象学报
  • 2篇第六届全国青...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国家973计...
  • 2篇大气科学发展...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13篇2010
  • 9篇2009
  • 11篇2008
  • 8篇2007
  • 25篇2006
  • 12篇2005
  • 19篇2004
  • 10篇2003
  • 21篇2002
  • 9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1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登陆台风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诊断分析
强度相似的登陆台风造成的强降水可能差异很大。为研究大尺度环流对登陆台风降水的影响,利用热带气旋年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动态合成分析(CompositeAnalysis)方法,对比分析了登陆后48小时内降水...
程正泉陈联寿李英
关键词:台风降水环流特征
文献传递
登陆热带气旋入黄渤海强度变化的环境场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研究登陆热带气旋进入黄渤海域(YBTC)强度变化的规律和环境场特征,利用1949-2007年台风资料和NCEP/NCAR逐6h的客观再分析资料,首先对YBTC强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入海加强比率达49%,9月加强的频数最多、加强幅度最大,登陆福建的YBTC加强比率高,中心最低气压P_(min)和中心最大平均风速V_(max)变化不完全同步,V_(max)加强幅度比减弱幅度大,P_(min)加强幅度与减弱幅度相当。选择入海加强和入海减弱的YBTC各5例,合成诊断、对比分析两类YBTC的大尺度环境条件表明:前者YBTC西北部有深槽移近、YBTC与其锋区入海时逐渐耦合,后者在YBTC西部有浅槽、北部为弱脊。前者副热带高压经向度大利于YBTC与中纬槽系统相互作用加强。前者有强的高空急流快速靠近、YBTC行进到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而后者位于较弱的高空急流入口区外、没有快速靠近过程。两者都有低空偏南风急流输送水汽,但前者西侧有较强北风带来的干冷空气。前者具有较强的湿斜压性和θ_(se)陡立区适宜倾斜涡度发展。
郭丽霞陈联寿李英
关键词:热带气旋黄渤海
我国西部高原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通过对青藏高原第二次大气科学试验(TIPEX)得到的当雄湍流资料的分析,讨论了青藏高原地区的近地层湍流特征。结果显示:速度分量、温度和湿度谱大多满足相似理论的-2/3次方律;高原上无因次垂直速度方差在中性时与前人在平原地区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但高原上地因次水平风速方差值大于平原地区值。在强不稳定层结时,高原观测结果显示无因次垂直速度方差和无因次水平风速方差符合-1/3次方规律。在稳定层结时,风速三个分量的方差都随稳定度z/L的增大有所增大。无因次温度和湿度方差在强不稳定条件下服从-1/3次方规率。稳定条件下因次湿度方差随z/L略有下降趋势,而后趋于常数,无因次湿度方差无明显的规律。在干季以感热通量为主要地面热源,湿季两者贡献相当,潜热通量略大于感热通量。得出了不稳定层结、稳定层结情况下高原的无因次温度结构参数和湿度结构参数与z/L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中性层结时整体输送系数的实测结果。
陈陟陈联寿
关键词:青藏高原近地层湍流层结风速
台风麦莎(Matsa)的波状降水特征研究被引量:31
2007年
采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中国风云2号卫星黑体亮度温度(TBB)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分析2005年8月登陆中国的台风Matsa大范围暴雨带的结构特征,研究台风激发的大气波动、大气三维结构及其与台风雨带的关系.采用观测实事、诊断分析与大气波动理论,探讨这类台风引起的远距离暴雨带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ⅰ)Matsa雨带具有显著的波状分布特征和远距离传播特征.(ⅱ)雨带从台风中心向北绵延达2000km,波长约500~1000km,波动周期12~24h.(ⅲ)Matsa雨带分布的波状结构与台风周围大气的三维结构特征,包括扰动涡度散度场、垂直运动场和水汽通量散度场等相应的波动变化特征有密切关系.(ⅳ)观测实事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Matsa北向传播的大型雨带分布特征与大气惯性波与大气重力内波的混合波特征有关.(ⅴ)只有在适当的大气层结与合适的重力波垂直波数条件下,台风扰动才能激发此类远距离传播的波动,并形成大范围的波状雨带.
李英王继志陈联寿杨元琴
热带气旋登陆维持和迅速消亡的诊断研究被引量:49
2005年
采用动态合成方法,对登陆后长久维持热带气旋(LTC)和迅速衰亡热带气旋(STC)的涡度、动能、热量和水汽的收支平衡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LTC在陆上长久维持过程中,其低层正涡度衰减缓慢并保持一定强度。STC登陆后正涡度减弱较快。(2)热带气旋登陆后涡度的收支主要取决于水平散度项、平流项和剩余项。散度项使LTC低层正涡度增加,高层减少,平流项和剩余项则使其低层涡度减弱,高层涡度增加。总体而言,LTC自高层获得正涡度的补充,STC则没有获得环境正涡度。(3)低层,摩擦耗散使LTC动能减少,但动能通量辐合可补充部分动能而减缓衰减。中高层,LTC登陆后36~60h动能收大于支,动能的增加一部分来自于斜压动能制造,一部分来自于次网格尺度。STC有类似的动能耗散,却无动能补充。(4)LTC登陆后保持一定强度,并从外界获得热量和水汽补充来支持积云对流发展,而积云对流对LTC的维持具有正反馈作用。STC登陆后没有这一过程。
李英陈联寿王继志
关键词:STC涡度热量水汽
'台风登陆前后结构和强度突变机理研究'课题2009年度工作进展报告
本课题按照年度计划任务,围绕近海台风结构和强度变化、陆上台风结构和强度变化、入海台风结构和强度变化以及登陆台风变性过程四个专题开展研究.2009年已在近海台风内核结构变化及其加强机理、登陆台风边界层结构变化特征、陆上台风...
陈联寿
关键词:登陆台风内核结构边界层强度分析
文献传递
西北太平洋风速垂直切变异常对热带气旋活动年际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8
2010年
应用中国《台风年鉴》资料、欧洲中心40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逐月海温资料,研究了西北太平洋(5°—30°N,110°E—180°)风速垂直切变异常对热带气旋(TC)活动年际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西北太平洋所有TC、风暴以上级别的TC(TSTY,即达到热带风暴级别及以上的所有TC)和所有台风(WTY,包括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年频数与西北太平洋风速垂直切变都显著负相关。西北太平洋风速垂直切变大小对生成源地在南海(5°—30°N,110°—120°E)TC和西北太平洋西部海域(5°—30°N,120°—150°E)TC的影响较小,而对西北太平洋东部海域(5°—30°N,150°E—180°)生成的TC影响最大:即西北太平洋风速垂直切变负异常年,有利于西北太平洋东部海域TC生成发展,使得负异常年较正异常年TC频数偏多和源地平均位置偏东;并且风速垂直切变的变化对TC频数和生成源地影响的显著性,随着TC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对TSTY生成环境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西北太平洋风速垂直切变偏小年,季风槽偏强位置偏东,它的东端位于宽阔的太平洋洋面,与弱风速垂直切变区相配合,暖的海温加上低层强烈的正涡度和强烈辐合,且相应的高层有强的气流辐散区,这些环境场都有利于TSTY在主要源地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东部海域生成,这是风速垂直切变偏小年TSTY偏多和生成源地偏东的重要原因。
白莉娜何敏王元任福民陈联寿
关键词:热带气旋季风槽
近10年中国台风暴雨研究进展被引量:222
2005年
登陆台风造成的灾害往往由暴雨引起,因此在台风研究领域中,台风暴雨一直是最受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近10年来,随着我国一系列台风外场科学试验加密观测数据的获得、天气监测网的逐步完善、大气模式的改进以及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 台风与中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台风与地形下垫面相互作用、台风中小尺度及其动力学等方面均得到深入研究。概述了近10年该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程正泉陈联寿徐祥德彭涛涌
关键词:台风暴雨
山脉地形对热带风暴Fitow结构和运动影响的数值试验被引量:30
2006年
热带风暴自东向西穿越琼州海峡时常常与海南西部的强天气相对应,尤其当风暴中心在海峡中部或海峡西端出口处有向西南方向的偏折时。Fitow(0114)是这类热带风暴的一个典型。通过对Fitow热带风暴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一个事实:Fitow在沿海峡西行过程中,其外围中尺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风暴中心西南象限有一个中尺度对流(MCS)小涡生成和发展。受到这个诱生MCS小涡的“吸引”,Fitow在穿行海南岛北部和琼州海峡时,路径向西南方向偏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海南岛中部的五指山地形对Fitow自东向西穿行海峡时的这种结构变化有显著影响:(1)当热带风暴Fitow(0114)自东向西穿过岛屿北部和琼州海峡时,其外围西北气流与山脉的辐合地带往往会诱生出中尺度强对流涡旋系统(MCS)。这种系统经过尺度分离和滤波处理后便会在山脉西北麓显现出来。(2)MCS小涡只生成在地形高度之下的大气层;地形高度之上并不显现这一小涡。用0高度作敏感试验的结果,在相同位置并不生成这种MCS小涡。(3)诱生小涡(MCS)的存在,对Fitow会产生“吸引”作用,使其向西南方向MCS所在处偏折。且MCS越深厚,维持时间越长,对Fitow中心的“吸引”程度越大,其中心向西南方向的偏折和移动越明显。0.0 km高度无MCS小涡时,Fitow中心并无这种偏折,而是向西北方向移动,在雷州半岛登陆。
段丽陈联寿徐祥德
关键词:热带风暴中尺度结构
一种适于较强台风的切向风廓线方案及其对异常台风路径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4
2001年
针对现今台风数值预报中强热带气旋切向风廓线设计上的困难,提出了一种利用台风报告中7级风和10级风的半径来确定台风切向风廓线的方法。它既可反映真实台风外围结构又避免了强风速切变问题。该方案有可能改进台风尤其是异常路径台风的预报效果,具有广阔的业务应用前景。
孟智勇徐祥德陈联寿
关键词:数值模拟热带气旋台风预报数值模拟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