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红
- 作品数:188 被引量:817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伴活动性GVHD患者的临床研究
- <正>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白血病复发伴活动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于我所接受allo-HSCT的患者,发现479例白血病...
- 张晓辉付海霞刘开彦许兰平刘代红陈欢韩伟陈育红王峰蓉王景枝赵婷王昱黄晓军
- 文献传递
- HLA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GIAC方案10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3
- 2004年
-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移植方案。方法 10 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5 6例为高危病例 ,进行HLA配型至少 1个位点不合的亲缘供者HSCT。采用GIAC移植方案 ,即G CSF动员供者干细胞 ,强化、延长的免疫抑制促进植入及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以及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完全供者植入。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aGVHD) 4 5例 ,累积发生率 4 8.39% ,发生Ⅲ~Ⅳ度aGVHD 12例 ,累积发生率 12 .90 %。 6 1例可评估的患者中 ,发生慢性 (c)GVHD 38例 ,广泛型 11例。复发 12例 ,11例为高危患者 ,3例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达再次完全缓解。死亡 2 2例 ,6例死于复发 ,16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 72例患者无病存活 ,1年预期无病生存率 ,高危组为 (4 7.6 3± 8.4 9) % ,标危组为 (83.5 2± 7.4 1) %。结论 GIAC方案适用于HLA配型不合的HSCT ,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比较安全。
- 韩伟陆道培黄晓军刘开彦陈欢许兰平刘代红江倩陈育红路瑾王静波吴彤董陆佳任汉云
- 关键词:HLA配型造血干细胞细胞移植组织相容性试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SCT
- 嵌合型CD25单抗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研究嵌合型CD25单抗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激素耐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7月诊断急性GVHD的患者36例,在1~2mg/kg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后,应用静脉注射嵌合型CD25单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3.3%(30/36),其中完全缓解率69.4%(25/36),部分缓解率13.9%(5/36)。单因素分析显示疗效与GVHD分度及配型相合程度相关,与累及器官数量无关。患者生存情况与配型情况、GVHD分度及累及器官数量无关。结论嵌合型CD25单克隆抗体是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肾上腺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GVHD的有效药物。
- 王景枝刘开彦许兰平刘代红陈育红黄晓军
-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造血于细胞移植
-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协助诊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病原体的研究
- 孙佳慧黄晓军张晓辉莫晓东付海霞张圆圆陈育红陈瑶王昱程翼飞王志东许兰平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研究定量监测血浆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DNA水平指导的抗病毒抢先治疗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之间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发生CMV肺炎的22例患者,总结发病的临床特征及评价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750例allo-HSCT患者中共22例发生24例次CMV肺炎(2.9%),发病中位时间为+51d(+30~180 d),16例(72.7%)患者在发病前后出现CMV血症,6例患者血浆CMV-PCR持续阴性。23例次患者胸部CT上出现间质性改变(如弥漫的磨玻璃影、多发斑片影等)。治疗上抗病毒药物联合皮质激素疗效较好,CMV肺炎总体治愈率为83.3%。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患者及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是CMV肺炎的不良预后因素(P=0.034,P=0.023)。结论:通过定量PCR监测CMV-DNA水平,尽早诊断并给予适当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改善CMV肺炎患者的预后。
- 赵晓甦刘代红许兰平陈欢陈育红张晓辉韩伟王昱刘开彦黄晓军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
- 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6例分析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对66例血液病患者进行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探索提高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2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40例,其他血液病患者2例,经预处理治疗后,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本相合的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BMT)48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18例。部分患者采用长程加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案(将环孢菌素A提前至预处理开始时使用,同时加用霉酚酸酯)。结果64例患者达到完全稳定的供者植入,WBC植活中位时间15d(BMT组16d;PBSCT组12d,P<0.01)。45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aGVHD),累积发生率为71.16%,其中28例患者发生Ⅰ~Ⅱ度GVHD,累积发生率57.15%;17例患者发生Ⅲ~Ⅳ度GVHD,累积发生率32.25%;COX模型分析得出HLA配型及移植方式是影响aGVHD发生的因素,HLA配型相合、采用G-CSF动员的PBSCT可以降低aGVHD,尤其是重度GVHD的发生。可供分析的36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慢性GVHD。66例接受移植的患者中复发6例,死亡27例,5年的预期生存率为52.91%。用COX模型分析得出aGVHD以及aGVHD与GVHD的预防方案的交互因素是影响生存率的惟一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17和1.255。结论提高非血缘关系allo-HSCT疗效的关键是控制aGVHD,而选择HLA配型相合的供者,加强移植早期的免疫抑制,可以减少aGVHD的发生。
- 陈育红黄晓军陈欢许兰平刘代红江倩张耀臣韩伟高志勇王景枝刘开彦吴彤陆道培
- 关键词: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病免疫抑制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肾病综合征的单中心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并发肾病综合征(NS)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分析1996年1月至2009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完成的1464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和不合的亲缘间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存期大于100d的血液病患者1405例,8例(0.6%)发生移植后NS。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定同期移植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8例患者发生Ns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88(54—1185)d,表现为双下肢水肿、大量蛋白尿;2例伴有肾功能异常。6例患者曾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3例患者发生NS时伴有GVHD其他表现。4例患者肾脏病理结果显示,3例为微小病变,1例为膜性肾病。经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均有效。1例患者停药后NS复发。1例患者白行离院,早期死亡;1例患者白血病复发后死亡;其余6例患者目前均无病生存。分析与NS发生的关系发现,慢性GVHD是N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lo—HSCT患者出现水肿、蛋白尿,应注意甄别NS,可能与慢性GVHD有关,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良好。
- 陈瑶黄晓军张晓辉刘代红陈欢韩伟王景枝陈育红王昱王峰蓉赵婷刘开彦许兰平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 亲缘单倍型与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髓外复发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比较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比较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亲缘单倍型供者(HID)和同胞全相合供者(MS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髓外复发(EMR)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0年1月-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 HSC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HID 48例和MSD 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D组EMR的最常见部位为中枢神经系统(56.2%);MSD组EMR的最常见部位为皮肤软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均为38.1%.MSD较HID组EMR更易出现多部位的累及(33.3%对10.4%,x^(2)=7.064,P=0.010),且MSD组患者更容易出现皮肤软组织为表现的EMR.HID组EMR发生时间为241.5(10~2856)天,早于MSD组的302(35~1532)天(Z=2.091,P=0.037).两组EMR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6.2%和69.0%(x^(2)=1.561,P=0.277),2年疾病进展相关死亡(PRM)率分别为(45.4±8.2)%和(37.0±8.1)%(x^(2)=1.002,P=0.317),EMR后2年的治疗相关死亡(TRM)率分别为(15.0±5.8)%和(10.3±5.0)%(x^(2)=0.098,P=0.754).发生EMR后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39.6±8.0)%和(52.7±8.2)%(x^(2)=1.527,P-0.217),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联合治疗组EMR后2年OS率高于单项治疗组[(53.0±6.7)%对(31.9±11.2)%,x^(2)=7.966,P=0.005],尤其是接受MSD-HSCT的患者[(63.0±8.9)%对(14.6±13.3)%,x^(2)=6.542,P=0.011].结论皮肤软组织是MSD后重要的EMR部位,而且MSD-HSCT后的EMR更易出现多系统累及,而MSD组患者或许更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对于HID移植后出现EMR的患者,如何进一步改善预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郑凤美孔军赵婷张晓辉许兰平王昱闫晨华陈欢陈育红韩伟王峰蓉王景枝刘开彦黄晓军莫晓冬
- 关键词:髓外复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型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相关严重心脏毒性特点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处理相关严重心脏毒性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纳入2012年8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治疗并临床诊断为严重心脏毒性的重型AA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预处理相关严重心脏毒性的临床特点, 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 利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1例预处理相关严重心脏毒性患者, 中位随访时间为9 d(范围4~365 d)。从使用首剂环磷酰胺(Cy)[计为第1天(d1)]至发生严重心脏毒性的中位时间为6 d。20例患者于首剂Cy 30 d内死亡, 其中16例因严重心脏毒性死亡的患者死亡发生在首剂Cy 25 d内。11例心功能在首剂Cy 30 d内恢复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22 d。首剂Cy 30 d内死亡患者肌钙蛋白I(TNI)于d5开始升高, d8升高速度最快, d9达到峰值;B型尿钠肽(BNP)于d1开始升高, d2~5持平, d6~8每日翻倍递增, 持续保持高水平状态。BNP、TNI开始升高时, 心电图主要表现为低电压、T波倒置(26例, 83.87%)。大部分(28例, 90.32%)患者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心功能恢复的患者在首剂Cy 30 d内射血分数均能恢复至50%以上。结论发生allo-HSCT预处理相关严重心脏毒性的AA患者预后差, Cy后早期出现BNP、TNI等心肌损伤相关指标的持续快速升高及心电图异常, 其中最先升高的往往是BNP, 病情进展快且死亡率高, 一旦做出临床诊断应尽快开始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 明雪张圆圆韩婷婷王景枝莫晓冬王峰蓉闫晨华王昱陈育红徐郑丽唐菲菲赵婷刘开彦张晓辉黄晓军许兰平
- 关键词: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环磷酰胺心脏毒性
-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无效的移植后复发患者过继性回输NK细胞的免疫学变化和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llo-HSCT)复发患者在供者淋巴细胞回输(DLI)治疗无效后过继性回输NK细胞后的免疫学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allo-HSCT且移植后复发患者8例,其中同胞HLA全合4例、单倍型相合4例,移植复发后过继性回输供者来源的体外扩增NK细胞,并在回输后每周留取1次外周血,共5周,检测回输后患者体内NK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规律,并初步评估NK细胞回输后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8例患者中有4例NK细胞回输治疗后有反应:3例由微小残留病阳性转为阴性,1例髓外复发转阴。免疫学监测显示,治疗有反应病例回输后NK细胞活化型受体NKG2D、NKp30及NKp46表达及CD107a分泌水平较无反应组明显升高。随访至allo-HSCT后5年,3例无白血病长期存活,其余死亡。NK细胞回输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5例患者NK细胞回输前存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NK细胞回输后移植物抗宿主病未加重甚至缓解。结论:初步结果显示,移植后复发或持续微小残留病阳性患者,过继性回输NK细胞治疗后有反应的患者伴有NK细胞活化型受体及功能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疗效和安全性尚需在大样本中进一步证实。
- 曹勋红王志东韩伟陈育红唐菲菲孙于谦王景枝许兰平张晓辉王昱刘开彦黄晓军赵翔宇
- 关键词:复发NK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