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荣毅

作品数:45 被引量:31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古尔班通古特
  • 14篇土壤
  • 14篇结皮
  • 12篇生物结皮
  • 11篇古尔班通古特...
  • 8篇小麦
  • 5篇土壤凝结水
  • 5篇凝结水
  • 5篇气候
  • 5篇春小麦
  • 4篇干旱
  • 4篇干旱区
  • 3篇演替
  • 3篇演替阶段
  • 3篇养分
  • 3篇沙尘
  • 3篇气候变化
  • 3篇绿洲
  • 3篇棉田
  • 3篇廓线

机构

  • 29篇中国气象局
  • 11篇石河子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新...
  • 4篇乌鲁木齐市气...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塔克拉玛干沙...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5篇陈荣毅
  • 12篇魏文寿
  • 10篇张元明
  • 8篇王荣栋
  • 8篇吴楠
  • 7篇张静
  • 6篇王红玲
  • 5篇聂华丽
  • 5篇王敏仲
  • 4篇曹兴
  • 3篇聂迎彬
  • 3篇张丙昌
  • 3篇袁玉江
  • 3篇刘明哲
  • 3篇喻树龙
  • 3篇魏刚
  • 3篇张伟
  • 2篇尚华明
  • 2篇李战超
  • 2篇潘伯荣

传媒

  • 8篇新疆农业科学
  • 4篇中国沙漠
  • 4篇沙漠与绿洲气...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量子电子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冰川冻土
  • 1篇新疆农垦科技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表层土壤凝结水形成特征研究?
水分条件是决定干旱沙漠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凝结水对于干旱区植物和低等生物有较重要的生态意义.本项目采用自制蒸渗计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苔藓、地衣、藻类及流沙四种地表类型表层土壤凝结水形成进行了观测研究....
陈荣毅
关键词:生物结皮凝结水表层土壤
北疆荒漠化土地开垦利用过程中土壤CO2通量研究
陈荣毅邹陈喻树龙
项目以天山北坡石河子绿洲棉田(滴灌地、漫灌地)、弃耕地以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实验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利用LI-8100自动土壤CO<,2>通量系统进行两年的观测.研究了棉田和荒漠土壤呼吸变化...
关键词:
关键词:耕作
新疆小麦品质生态研究(上)被引量:12
2005年
2001~2004年,在新疆不同生态麦区的25个试验点,选用强、中、弱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10个,通过同种异地种植和小区试验,研究新疆不同生态条件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生态条件较复杂,品质形成类型具有多样性.在环境条件中(含自然条件和人为栽培措施)籽粒品质形成主要受气候影响,尤其是在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的气候条件,是影响蛋白质数量和质量最主要因素.灌浆期平均温度在20~28℃,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较有利于烘烤品质的形成.通过小麦品质指标对气候条件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新疆小麦品质主要受温度条件的影响.小麦品质指标降落数值、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均受灌浆期温度条件的影响,灌浆期温度决定小麦的最终品质,在一定温度范围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品质的提高.新疆地域广阔,绿洲只占新疆总面积的4.3%左右,点片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地和荒漠之间,荒漠绿洲间间距较大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形成多种荒漠绿洲气候生态条件.环境与品种互作,是决定新疆强、中、弱筋类型的基础.新疆小麦以强筋、中筋型为主.石河子、奎屯、奇台和南疆多数地区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平均温度较高(20~28℃)适合种植强筋、中筋小麦.哈密等地区6月中旬~7月上旬,常出现>32℃的高温,籽粒蛋白质含量虽然较高,但蛋白质质量较差,粉质和拉伸特性不佳,烤烘品质变差.巴里坤、昭苏等温凉地区,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平均气温一般低于18℃,适合中、弱筋小麦生产,灌浆期间若降水过多容易出现穗上发芽,会严重降低小麦品质.新疆是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但温度差异较大,专用小麦生产应注意生态条件选择,品种及栽培措施应配套.新疆是灌溉农业,麦田肥水可控性强,工业污染少,病虫害轻,同时,麦收�
陈荣毅王荣栋孔军张伟聂迎彬
关键词:小麦生态
风廓线雷达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及晴空湍流的探测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2010年6~8月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沙尘天气的雷达回波强度以及沙漠夏季晴空湍流发展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在具有一定湍流脉动和大气湿度的前提下,风廓线雷达可以在沙尘天气进行有效探测,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现象在雷达回波强度时间—高度图上有清晰的印记和表现,浮尘、扬沙、沙尘暴发生时间段与回波强度大值区对应一致,从回波强度图上可以大致识别沙尘输送高度,沙尘天气的雷达等效回波强度约在-18~10dBZe范围变化;2塔克拉玛干沙漠夏季典型晴空湍流旺盛区域发展高度可达到3 500~4 000m,湍流平均以0.13~0.16m/s的上升速度向高空发展,下午15:00以后,湍流强度最大区域不在近地边界层,而在大气边界层顶附近;C2n时间—高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气边界层的演变特征,沙漠夏季晴天边界层高度有可能达到3 500~4 000m。
王敏仲魏文寿魏刚陈荣毅耿燕赵克明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沙尘
冬季末期融雪期蛇麻黄灌丛的“热岛”效用有利于沙漠生物土壤结皮的光合固碳
蛇麻黄灌丛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其面积约占研究区面积的20%.蛇麻黄灌丛下普遍发育苔藓结皮.积雪融化期蛇麻黄灌丛具有“热岛效用”,使蛇麻黄灌丛下的积雪提前融化.另外,苔藓自身具有吸热作用,因此,在气温到达0℃前,灌...
陈荣毅
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表层土壤凝结水形成特征研究
水分条件是决定干旱沙漠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凝结水对于干旱区植物和低等生物有较重要的生态意义。本项目采用自制蒸渗计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苔藓、地衣、藻类及流沙四种地表类型表层土壤凝结水形成进行了观测研究。...
陈荣毅
关键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生物结皮凝结水
文献传递
喀什地区1961—2010年最大冻土深度变化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1961—2010年喀什地区所属喀什市、莎车县、巴楚县、塔什库尔干县等4个代表性站50 a的年最大冻土深度、冬季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低地温等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对1961年以来喀什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平原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48.1 cm,年际最大值与最小值深度差为82 cm,年际变化总体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3.8 cm/10 a,年代际变化呈阶梯状逐渐减小,冻土深度减小主要受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影响,气温每升高1℃,冻土深度减小7.75 cm;山区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148.8 cm,年际最大值与最小值深度差为88 cm,年际变化总体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2.5 cm/10 a。
阿布都克日木.阿巴司陈荣毅
关键词:气候变化
试论新疆精准农业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2003年
对精准农业内容及产生背景进行了概述 ,通过阐述新疆实施精准农业的意义和分析实施的困难 ,提出了新疆实施精准农业的方法。
陈荣毅朱建军龚江王荣栋
关键词:精准农业
沙漠腹地秋季地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关系被引量:14
2011年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为试验区,利用2009年9~10月不同深度的地温数据,分析了秋季各层地温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对气温的响应。结果表明:秋季各层地温呈波动缓慢下降过程,变化倾向率为负值,且由浅至深向下递减,0 cm的地温下降趋势显著,递减变化率为0.22℃/d;地温日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过程,白天高,夜间低。随深度的增加,日较差逐步减小,日变化过程变缓,位相往后。午后达到日最高值,日出前下降至最低值;晴天时,地温变幅垂直方向上表现为上层大、下层小的"锥形"形态。浅层地温对降水的响应明显,地温随着降水发生而下降,且与晴天条件下的地温垂直结构差别较大;地温与气温呈线性正相关,随深度的增加,相关系数减小,地温变幅差异减小,且位相逐层滞后,时滞效应增强。
曹兴陈荣毅杨举芳季枫王进
关键词:秋季地温
生物结皮恢复过程中土壤生态因子分异特征被引量:36
2007年
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恢复过程中土壤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关联性测度、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定量研究,着重分析结皮恢复年限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盐分、土壤酶的影响,有机质与土壤盐分、pH值、土壤酶的线性关系及土壤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对于土层深度,有机养分、土壤酶等生态因子与生物结皮恢复年限的联系更加紧密。结皮恢复年限对全P、全K、有机质、脲酶、真菌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速效P、速效K、全N、总盐、中性碱性磷酸酶、蛋白酶的影响显著(P<0.05)。随结皮恢复年限的增加,结皮层和结皮以下土层中有机养分、土壤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逐步具备较高的生物学活性,沙土性状变化较快,渐渐形成抗风蚀、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地衣苔藓结皮。结皮恢复过程中pH值与有机质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2=0.701,P<0.05),土壤盐分与有机质存在线性正相关(R2=0.653),但显著性不强(P>0.05)。电导率、脲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蛋白酶与有机质存在极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2分别为0.888、0.993、0.958、0.948、0.911,P<0.01),土壤生态因子的协调发展和紧密配合促进了生物结皮的恢复。
吴楠张元明张静王红玲聂华丽陈荣毅
关键词:生物结皮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生态因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