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跃国

作品数:93 被引量:421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2篇角膜
  • 36篇屈光
  • 33篇激光
  • 25篇手术
  • 20篇屈光手术
  • 20篇准分子
  • 20篇准分子激光
  • 20篇分子
  • 19篇近视
  • 17篇圆锥角膜
  • 17篇角膜屈光
  • 15篇角膜屈光手术
  • 14篇术后
  • 14篇磨镶术
  • 14篇角膜地形图
  • 14篇角膜磨镶术
  • 13篇原位
  • 12篇激光原位
  • 9篇原位角膜磨镶...
  • 8篇眼科

机构

  • 92篇北京大学第三...
  • 5篇复旦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爱尔眼科医院
  • 3篇郑州市第二人...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92篇陈跃国
  • 33篇张钰
  • 28篇夏英杰
  • 8篇齐虹
  • 6篇朱秀安
  • 6篇刘嫣
  • 5篇杨红玉
  • 5篇仲燕莹
  • 4篇赵蓉
  • 4篇王雁
  • 3篇刘子源
  • 3篇孙岩秀
  • 3篇王丽纯
  • 3篇仲艳莹
  • 3篇封康
  • 3篇王铮
  • 2篇黄萍
  • 2篇马宁
  • 2篇杨晓
  • 2篇洪晶

传媒

  • 23篇中华眼科杂志
  • 18篇中华眼视光学...
  • 4篇眼科新进展
  • 3篇眼科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第十七届亚非...
  • 1篇健康世界
  • 1篇眼科学报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9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OK镜)对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至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视光中心就诊的6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资料,随机分为OK组(配戴OK镜)和SP组(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每组各30例。基线时(配戴OK镜或框架眼镜前)和戴镜后6个月、12个月时,分别对受试儿童进行远距斜视度、远距融合范围、远近距立体视的检查。比较OK组和SP组儿童双眼视功能参数的差异,以及两组儿童双眼视功能参数随戴镜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基线时相比,戴镜后6个月、12个月时,OK组儿童的远距融合范围、远距集合范围显著减小,近距立体视显著提高(均为P<0.05),而远距斜视度、远距融合点、远距散开范围、远距立体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基线时相比,戴镜后6个月、12个月时,SP组儿童的近距立体视均显著提高(均为P<0.05),而远距斜视度、远距融合点、远距融合范围、远距集合范围、远距散开范围、远距立体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K组和SP组儿童基线时和戴镜后6个月时的远距斜视度、远距融合范围、远距融合点、远距集合范围、远近距立体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后12个月时,OK组儿童的远近距立体视均优于SP组(均为P<0.05),而两组儿童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配戴OK镜后,远距融合范围减小,近距立体视提高。与框架眼镜相比,OK镜改善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远近距立体视的作用更好。
孙笑笑张钰陈跃国
关键词:近视性屈光参差角膜塑形镜双眼视功能
角膜地形图测量工具的比较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13
2009年
近年来角膜形态测量已成为眼视光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重点分析并比较了目前常用的3种角膜地形图测量系统:Placido盘为基础的角膜地形图仪,Orbscan和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三者的测量优势、局限性及临床应用。
尹奕王艳玲陈跃国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ORBSCANPENTACAM
角膜地形图引导LASE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治疗早期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CXL)治疗早期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并拟接受手术治疗的KC1~KC3级(Amsler与Muckenhirn标准)早期圆锥角膜患者进行研究。按经典的个性化LASEK方法,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进行个性化消融。激光消融完成后用0.1%核黄素浸泡角膜基质床10 min,以30 mW/cm2紫外线照射4 min。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观察裸眼视力、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六角形细胞百分比(HEX)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等各项指标,记录并发症。对正态分布的变量手术前后变化采用Dunnett-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本研究纳入早期圆锥角膜患者19例(20只眼),其中男性13例(14只眼),女性6例(6只眼);年龄(24.7±8.0)岁。术后12个月所有患眼最佳矫正视力相比术前未见降低;无改变、提高1行、提高2行、提高3行或以上者别为4只眼(20%)、3只眼(15%)、3只眼(15%)、10只眼(50%)。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数、柱镜度数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和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有所提高(t=3.095,3.079;P<0.05);柱镜度数降低(t=-2.890,-2.435;P<0.05);裸眼视力和等效球镜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顶点曲率显著降低(Z=-2.903,P<0.01);4.5 mm瞳孔对应范围内的角膜平均曲率显著降低(Z=-2.667,P<0.01);角膜最薄点厚度下降,从术前(461.9±31.1)mm降低至术后(416.6±27.0)μm(Z=-3.059,P<0.01);角膜变得规则:角膜前表面非对称性指数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Z=-2.667,P<0.01);反映角膜光学质量的各项指数较术前改善。术前后ECD、HEX和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
王丽纯陈跃国张钰杨红玉赵蓉夏英杰
关键词:圆锥角膜角膜地形图
近视激光角膜屈光术后屈光回退机制与药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作为矫治近视的有效方法,其术后长期稳定性是医生及患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屈光回退仍是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对于术后的屈光状态及视觉质量都有较大影响。屈光回退可能与角膜上皮及基质重塑、角膜生物力学与眼压失衡等因素有关。尽管增效手术可达到治疗屈光回退的目的,但存在角膜扩张等风险。某些降眼压药物可望重新建立眼压与角膜生物力学的平衡关系,并通过影响角膜上皮厚度以防治术后屈光回退。降眼压药物的选择、作用时间与方式等,均可能对屈光回退的防治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高熙刘嫣陈跃国
关键词: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屈光回退角膜生物力学降眼压药物
LASEK术后应用0.5%氯替泼诺滴眼液短程疗法与0.1%氟米龙滴眼液长程疗法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5年
背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传统的用药方法为用质量分数0 1%氟米龙滴眼液连续点眼4个月,有眼压升高的风险,且患者依从性差,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短疗程药物和用药方案十分必要. 目的 比较LASEK术后质量分数0 5%氯替泼诺滴眼液连续点眼5 d+4周的短程疗法与质量分数0.1%氟米龙滴眼液长程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2009-2013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行LASEK并完成随访的208例轻中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氯替泼诺组104眼,手术当天开始应用0.5%氯替泼诺滴眼液,每日6次,术后第6天开始每日4次,每周递减1次,共强化应用5d,而后连续用4周;氟米龙组104眼,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0.1%氟米龙滴眼液,每日4次,每月递减1次,连续应用4个月.比较2个组术眼术后摘去角膜接触镜的时间以判断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分别于术后第5天,2周及1、3、6个月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并进行校正,术后1、3、6个月检查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并按照Cheng的标准进行分级,比较2个组术眼的等效球镜度数. 结果 2个组间术眼基线特征匹配.2个组术后5~7d摘去角膜接触镜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0,P=0.554).术后1、3、6个月,2个组等效球镜绝对值≤0.5 D的眼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28,P=0.304;Z=-0.398,P=0.691;Z=-0.445,P=0.656).术后第5天,氯替泼诺组和氟米龙组的平均校正眼压(中位数)分别为13.52 mmHg(1mmHg=0.133 kPa)和13.1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5,P=0.047),而术后2周及1、3、6个月2个组矫正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替泼诺组术后校正眼压明显升高(术后-术前≥5 mmHg)者5眼,氟米龙组4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6,P=0.733).术后1个月,氯替泼诺组不同分级角膜haze的眼数与氟米龙组比较明显�
张钰陈跃国夏英杰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氯替泼诺氟米龙
角膜胶原交联术及其联合屈光手术治疗圆锥角膜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自90年代末以来,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已成为治疗圆锥角膜的首选治疗方式。如今,CXL与屈光矫正术的结合(CXL plus)受到更多关注。CXL plus在阻止圆锥角膜进展的同时,也为患者的视觉康复提供了新途径。现有多种联合方案且均已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消融术、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消融术、角膜基质内环植入及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等。本综述旨在介绍目前常用的CXL及CXL plus的研究现状,并讨论这些方案的潜力。
陈彦婷刘晓涵马宁陈跃国
关键词:圆锥角膜屈光手术
圆锥角膜胶原交联在体生物力学效应研究进展
2024年
角膜胶原交联是进展性圆锥角膜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案,其诱导角膜胶原形成共价交联,改变了角膜组织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在评估角膜交联手术疗效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现就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在体角膜生物力学评估方法及圆锥角膜胶原交联对在体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进行综述。
戴至豪陈跃国
关键词:圆锥角膜眼反应分析仪
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估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对象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11家医院配戴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456例(912眼)。方法所有患者均配戴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并完成戴镜前及戴镜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检查与随访。主要指标裸眼远视力、球镜度、柱镜度、等效球镜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多形性级别、并发症、镜片配适及镜片状态。结果456例(912眼)中女性300例,平均年龄15.59±8.24岁。戴镜后各随访时间点,双眼裸眼远视力与基线期比较均有显著提升(P均<0.05)。戴镜3个月,裸眼远视力达到0.0 LogMAR的比例为67.76%(右眼)和65.88%(左眼);右眼球镜度由基线(-2.47±0.87)D下降至(-0.30±0.62)D(P<0.001),左眼球镜度由基线(-2.37±0.87)D下降至(-0.26±0.57)D(P<0.001);右眼柱镜度由基线(-0.41±0.44)D下降至(-0.12±0.30)D(P<0.001),左眼柱镜度由基线(-0.50±0.45)D下降至(-0.16±0.38)D(P<0.001);与基线比较,等效球镜度降低(2.31±1.04)D(右眼)和(2.26±1.01)D(左眼);双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多形性分级与基线期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双眼非接触式眼压与基线期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0.05);双眼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个别病例出现1级或2级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点染及角膜浸润,经停戴或药物控制后均可实现继续戴镜;镜片配适情况及镜片状态总体良好。结论配戴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提升青少年近视患者裸眼远视力,降低等效球镜度,且对角膜内皮细胞参数和眼压影响较小,镜片配适和镜片状态良好。
陈跃国张钰瞿小妹王惕蓝方方谢亚林李剑华赵东卿吕天斌刘陇黔吴峥峥杨吟杜显丽姜珺裴澄吴捷杨晓
关键词:有效性安全性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度数欠矫及回退再手术探讨被引量:24
2002年
目的 探讨再次手术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度数欠矫和回退的疗效。方法 将 1996年 3月至 1999年 7月在我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行再次LASIK(re LASIK ,RLASIK)矫治残余近视度数患者 6 3例 (88只眼 ) ,按首次LASIK(firstLASIK ,FLASIK)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数分为Ⅰ组 4 1只眼 (≤ 10 0 0D)和Ⅱ组 4 7只眼 (>10 0 0D) ,分析导致再手术的因素 ;观察RLASIK术后屈光度数、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 ,统计术后屈光度数 <± 1 0 0D的发生率。术后随访时间 >1年。结果 在行RLASIK者中 ,FLASIK术前屈光度数>10 0 0D者超过 5 0 0 % ,同时行散光矫正术者占 73 9%。RLASIK术后Ⅰ组无屈光度数欠矫和回退现象 ,Ⅱ组存在屈光度数欠矫现象。RLASIK术后 1年 ,屈光度数 <± 1 0 0D者Ⅰ组为 6 8 3% ,Ⅱ组为5 1 1% ;全部病例RLASIK术后不同时间裸眼视力≥ 0 5者均超过 90 0 % ,最佳矫正视力较RLASIK术前下降 >2行者 8只眼 (9 0 % )。RLASIK术后Ⅱ组 3只眼 (3 4 % )发生圆锥角膜。结论 导致LASIK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为高度近视、合并散光、个体反应差别。对于FLASIK术前屈光度数≤ 10 0 0D者 ,RLASIK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及准确性均较为理想 ;
齐虹夏英杰陈跃国朱秀安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再手术
圆赤子之梦,助青春飞扬——全飞秒激光近视及散光矫治手术
2023年
近视、散光是年轻人群主要的屈光不正,佩戴眼镜为他们的社交、运动与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俗称全飞秒手术,是先进的激光近视及散光矫治手术,与其他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如俗称为半飞秒的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相比,术后没有角膜瓣受外伤移位等风险,并且能保留更强的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具有更为安全、稳定的优势。
刘子源陈跃国
关键词:矫治手术屈光不正散光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