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脊柱
  • 2篇腰椎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肿瘤转移
  • 2篇转移性肿瘤
  • 2篇外科
  • 2篇疗效
  • 2篇脊柱转移
  • 1篇胸腰椎
  • 1篇腰椎不稳
  • 1篇腰椎不稳症
  • 1篇融合器
  • 1篇融合术
  • 1篇双钢板
  • 1篇锁定钢板
  • 1篇平台骨折
  • 1篇全椎板
  • 1篇全椎板减压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齐新生
  • 5篇韦学昌
  • 4篇叶曙明
  • 3篇茅治湘
  • 3篇赵锡江
  • 3篇王全明
  • 1篇高祥彬
  • 1篇于东方
  • 1篇王冰

传媒

  • 2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次全椎板减压、单枚cage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次全椎板切除减压、斜向植入单枚椎体融合器(cage)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采用次全椎板减压、单枚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的腰椎不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均为单节段病变,术后定期随访,比较术前、术后相对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中、后部高度之和与下椎体前后径的比值)。按SUK标准观察椎体间融合情况,采用JOA评分及ODI评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估。结果:相对椎间隙高度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随访时椎体间融合率为92.31%。JOA评分优17例、良7例、中2例,优良率为92.31%;半年随访ODI评分由术前(52.61±6.75)分降至(6.42±2.39)分。结论:次全椎板减压、单枚cage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是一种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法。
高祥彬齐新生韦学昌赵锡江于东方
关键词:腰椎不稳椎体融合术椎体融合器临床疗效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比较研究锁定钢板与传统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锁定钢板治疗34例(A组),传统双钢板治疗31例(B组),对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年随访,平均16个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85.29%,传统双钢板组优良率为83.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传统双钢板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同为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韦学昌齐新生叶曙明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双钢板
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对25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根据术前Tokuhashi评分、肿瘤侵犯的节段、范围和有无神经症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术前与术后均对患者的疼痛、脊髓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60个月。患者术后疼痛均较术前减轻或消失,VAS评分:术前平均为(7.2±2.1)分,术后1个月为(2.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估:14例分别提高1~2级,2例无改善。骨水泥渗漏6例,未引起临床症状。随访期内未出现骨水泥下沉、松动、椎体塌陷及成角畸。1例术后1年出现原位复发,行二次手术。8例术后6~12个月出现其它节段椎体转移,均带瘤生存,无神经受损症状,未行外科治疗。结论根据患者术前Tokuhashi评分、肿瘤侵犯的节段、范围和有无神经症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能稳定和重建脊柱稳定性,减轻或缓解疼痛,维持和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叶曙明齐新生茅治湘王全明赵锡江韦学昌
关键词:脊柱肿瘤肿瘤转移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3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27~79岁,平均58岁。原发灶来源分别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肝癌、食管癌、肾癌、膀胱癌,10例原发灶来源不明。肿瘤分布部位:颈椎5例,胸椎17例,腰椎13例,骶椎1例。根据Tokuhashi脊柱转移瘤的预后评分系统:0~8分9例,9~11分25例,12~15分2例。根据术前Tokuhashi评分,肿瘤侵犯的节段、范围和有无神经症状选择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椎体功能重建采用钛网植入、人工椎体置换、骨水泥填塞等方法。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疼痛、脊髓功能及体力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术后3、6个月及1、2年的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随访2~60个月,平均10.8个月。患者术后疼痛较术前减轻或消失(P<0.05)。14例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估:12例分别提高1~2级。术后体力状况ECOG分级评估:28例分别提高1~2级。患者术后3、6个月及1、2年生存率分别为97.2%、63.9%、38.9%和16.7%。骨水泥渗漏6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依据单发或多发转移、有无神经功能损害和脊柱失稳、全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维持和改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
叶曙明齐新生茅治湘王全明韦学昌
关键词:脊柱肿瘤转移外科手术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2010年
脊柱转移肿瘤往往可以破坏椎体或压迫神经根而使得脊柱丧失支撑功能,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对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在各种治疗方案中外科手术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手术不仅可以很快缓解患者的疼痛、保持或恢复神经功能及较长时间地控制局部肿瘤,并且可以在手术时进行脊柱的稳定性重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医生应在满足相应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的评估,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
叶曙明齐新生茅治湘王全明赵锡江王冰韦学昌
关键词:脊柱肿瘤外科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