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茂莉

作品数:88 被引量:700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历史地理
  • 22篇经济管理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建筑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社会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军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17篇农业
  • 9篇西辽
  • 9篇西辽河
  • 9篇西辽河流域
  • 8篇聚落
  • 6篇四合院
  • 6篇农业生产
  • 6篇合院
  • 5篇地理
  • 5篇全新世
  • 5篇人地关系
  • 5篇城市
  • 4篇地理分布
  • 4篇宋代
  • 4篇农业开发
  • 4篇气候
  • 4篇历史时期
  • 4篇辽代
  • 3篇农事
  • 3篇农事活动

机构

  • 78篇北京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1篇财政部财政科...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区域经济...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作者

  • 78篇韩茂莉
  • 5篇李青淼
  • 4篇胡兆量
  • 2篇王恩涌
  • 2篇于家明
  • 2篇佟萌
  • 2篇陈兴鹏
  • 2篇赵玉蕙
  • 2篇张一
  • 2篇方晨
  • 1篇路明
  • 1篇陈耀
  • 1篇赵云旗
  • 1篇张旺锋
  • 1篇杜凤娇
  • 1篇谭政
  • 1篇黄国勇
  • 1篇邓荣霖
  • 1篇李坤
  • 1篇薛海燕

传媒

  • 7篇地理研究
  • 6篇中国农史
  • 5篇文史知识
  • 4篇城市问题
  • 4篇中国经济史研...
  • 3篇人民论坛
  • 2篇地理学报
  • 2篇中国史研究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地理教学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农业考古
  • 2篇中国历史地理...
  • 2篇古今农业
  • 2篇历史地理研究
  • 1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书摘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世界农业起源地的地理基础与中国的贡献被引量:9
2019年
本文以世界三大农作物起源地为核心,提出粟、黍、水稻等农作物的驯化是中国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的最大贡献。还重点讨论了农作物起源地的环境属性,并指出农业最初产生之地并非自然环境最优之处。自然环境的不利是迫使人们放弃采集渔猎、选择通过生产获得食物的原因;而自然条件良好的欧洲平原地带,正是由于动植物资源的充裕而长期处于野蛮状态,滞缓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因此,从地理的视角,审度人类的文明进程,起步之处却是环境脆弱地带。
韩茂莉
关键词:地理基础环境属性
历史时期油料作物的传播与嬗替被引量:17
2016年
中国油料作物传播与嬗替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西汉中期芝麻传入,在南北方均成为主流油料作物;第二阶段自元代越冬型油菜传入,逐渐在南方取代了芝麻的地位,形成北方芝麻、南方油菜的分布形势;第三个阶段自19世纪、20世纪初西方榨油机传入,大豆、花生等大籽粒果实进入主流油料作物的同时,在北方进一步占据芝麻的种植空间。油料作物经历三次传播与嬗替在完成自身更新的同时,也与其他农作物轮作影响农业地理的基本格局。
韩茂莉
关键词:历史时期油料作物
农牧交错带的人地关系与地区关联被引量:1
2023年
在现代地理学兴起之前,并不存在农牧交错带的概念,但农牧交错带却确切地存在着,那时的农牧交错带没有凭借地理学、气候学观测而标识出的指标界限——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所经行地带,但是人类在长时间的生产活动中却能清楚地感觉到什么地方适应哪种生产方式,并与环境对应形成农牧生产方式的空间分布。于是我们追寻着人类生产方式的印记,开启对农牧交错带环境变迁的研究。如同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存在根源一样,农牧交错带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距今4000多年前,农牧交错带中人类活动方式以农业占据优势,而大约距今五六千年前,由西亚、中亚一带驯化的家畜马、牛、羊等传入中国,并在距今4000年前后的内蒙古中部、陕北等地出现家畜饲养,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逐渐呈现出农牧兼业行为。
韩茂莉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家畜饲养现代地理学人地关系
北京四合院与四合院文化
<正>提起北京四合院大家并不陌生,四合院就在我们周围,它既是北京建筑的基本类型,也是北京文化的载体,伴随北京的历史进程,坐落在这里的四合院还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因此了解北京四合院以及四合院文化是认识北京古都的基础。房屋...
韩茂莉
近代山西乡村商业活动与农户交易力度
2016年
在传统农业生活的制约下,农户的商业活动内容与交易力度,均具有附属于农业生产的特征。买卖中农户以卖出为主导的交易意向,凭借携带农产品出行的能力,在将农户的经济状况做出区分的同时,也划出农户交易空间圈层。圈层无论远近,起点均在村落,乡村农户商业活动的核心始终没有离开植根的土地,这是依托于农业,依托于乡村,不同于晋商的商业活动。
韩茂莉
中国的四合院
2025年
建筑学家早已经给四合院的定义做了解读,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建筑四周是封闭的,且内部的建筑以中轴线呈对称分布,这种形式都可以称为四合院,也就是说四周封闭、中间呈对称的形式都具有四合院的特点。从这样的定义可以发现,四合院本身并不仅仅是属于北京的建筑,而且也不仅仅限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它的历史是很久远的。我们可以由此追溯四合院的历史、类型以及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韩茂莉
关键词:四合院建筑学家中轴线
冬耕不可失,努力勿安卧——冬日里的农家
2022年
冬天是一年最冷的季节,也是农事活动最少的时候,于是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就成了人们对农家四季的基本认识,其实中国之大,东南西北的农家有着不一样的冬季。东北人提起冬天,总会留下一个词—“猫冬”,这是躲在家里过冬的意思。冬日里的东北天寒地冻,一入秋,地里的农活就忙完了,该收的收,该藏得藏,当大雪飘落,四野岑寂,忙了一年的庄稼人都躲在家里“猫冬”,严寒中几乎没什么地里的活儿要干了。
韩茂莉
关键词:农事活动冬日冬天
中国古代军事地理与战略空间的演进
2017年
在军事地理研究领域,军事被置于大地之上,谋略则融于山川关险之中,因此天下形胜不仅被书写于兵书之中,也被兵家视作攻守备战之要旨。中国古代,核心政权从中原向四周扩展,存在一个始终追求且贯穿历史的大战略,以及制约大战略的大地理。
韩茂莉于家明
关键词:军事地理
城市符号怎能说改就改
2009年
一个城市的名字不仅仅在于它的文化内涵,而是这么多年来大家已经认同了这块土地的名称,这个符号就是代表这块土地。
韩茂莉杜凤娇
关键词:城市文化内涵
我国历代状元的分布被引量:1
1998年
科举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选官制度,科举考试使社会各阶层人士,特别是下层文人,有进入仕途的机会,结束了世家大族世卿世禄的垄断局面。开科考试从隋代首兴,到1904年盛行一千多年,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有重大影响。
韩茂莉胡兆量
关键词:状元科举制度区域经济上层建筑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