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亚红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电场
  • 3篇电池
  • 3篇交变电场
  • 2篇电子浆料
  • 2篇新型环保
  • 2篇生物材料
  • 2篇太阳电池
  • 2篇介电
  • 2篇冷冻
  • 2篇浆料
  • 2篇
  • 2篇冰晶
  • 1篇单层膜
  • 1篇低毒性
  • 1篇低温冷冻
  • 1篇电极
  • 1篇电介质
  • 1篇毒性
  • 1篇液晶
  • 1篇生理盐

机构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京学院

作者

  • 11篇马亚红
  • 4篇钟力生
  • 3篇徐晓宙
  • 3篇胡慧玉
  • 2篇张宏
  • 2篇韩鹏
  • 1篇于钦学
  • 1篇徐传骧
  • 1篇成林
  • 1篇张跃
  • 1篇姚学玲
  • 1篇郝长春
  • 1篇郭国祯
  • 1篇苗宗成
  • 1篇周艳
  • 1篇丁桂荣
  • 1篇徐晓斌
  • 1篇徐胜龙
  • 1篇辛督强
  • 1篇孙润广

传媒

  • 3篇低温工程
  • 2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绝缘材料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场对溶液相变过程影响的热刺激去极化电流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研究电场对冰晶形成及冰晶结构影响的内部机理,采用热刺激去极化电流(TSDC)测量方法对生物溶液进行了热刺激去极化电流特性的研究,从而根据热刺激去极化电流峰值位置与大小判断电场在溶液相变过程中的作用。以去离子水和氯化钠NaCl生理盐水(其中NaCl质量分数为0.9%)为试样,对比测量了对试样加电场和不加电场条件下的热刺激去极化电流特性。结果表明,在生物溶液低温冷冻过程中施加电场会影响冰晶的结构组成并宏观表现为微小热刺激去极化电流。去离子水冰的热刺激去极化电流曲线上分别在125 K和213 K温度附近出现2个明显的电荷释放峰,其中低温峰是由于玻璃态下水分子偶极转向极化而产生的,高温峰则源于陷阱中空间电荷的释放。而对于生理盐水,只能观察到在138 K温度附近有1个峰,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不断增大趋势,可能是由于生理盐水冰中Na+、Cl-热离子极化电导所致。研究表明热刺激去极化电流测量方法可以作为一个分析外加电场对生物溶液低温保存影响机理的有效手段。
马亚红钟力生于钦学张跃成林
关键词:TSDC空间电荷生物材料电场
新型环保太阳能电池浆料有机载体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太阳能电池浆料往往使用大量的邻苯酯类等作为有机溶剂和增塑剂,所以太阳能电池浆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不利,并可造成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其有机载体配方的毒副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种...
马亚红徐晓宙
关键词:环保太阳能电池电子浆料低毒性
文献传递
新型环保硅太阳电池无铅铝电极浆料的研究
马亚红
关键词:太阳电池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的超细球形铝粉浆料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具有不同粒径级配的球形铝粉制备了能够与硅片形成性能良好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的铝浆,并在硅片上制备了铝电极膜。研究了铝粉粒径级配对铝电极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细球形铝粉(0.5~2.0μm)含量的增多,铝电极膜层的填充性、致密性得到了增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η得到了提高;与不含超细球形铝粉的样品相比,w(超细球形铝粉)为8%时的太阳能电池的η提高了约4%。超细球形铝粉含量过多(如15%)时,铝电极膜表面容易析出铝珠,电极膜机械强度降低甚至出现灰化脱落。
马亚红张宏徐晓宙韩鹏
关键词:电子浆料
碱性磷酸酶定位方向对DPPC液晶单层膜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2017年
采用3种不同方法将碱性磷酸酶(AP)添加在DPPC单层膜系统中,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了AP对DPPC单层膜的影响,旨在从分子水平探讨AP分子与磷脂生物膜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用共同铺展法和亚相溶解法添加AP后,DPPC单层膜的相变不受影响。在低表面压力下,AP在膜上的定位从长轴与界面平行变为垂直方向,这改变了膜体系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了膜体系的混乱程度,增大了膜体系的能量。而用亚相注入法添加蛋白AP后,DPPC单层膜的相转移变得不明显,在低表面压力下AP分子的定位方向不变。在高表面压力下,AP分子可能被DPPC胶束包裹,并释放到单层膜外,这不仅改变了体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且增大了体系的混乱程度,并减小了体系能量。碱性磷酸酶分子的定位方向对其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娟王娟孙润广郝长春苗宗成李拓马亚红
关键词:水溶性蛋白相转移
交变电场作用下离子碰撞对NaCl溶液冰晶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探索电场在生物材料低温保存中的作用机理,以质量分数0.9%NaCl溶液作为研究模型,将其置于低温环境中冷冻,同时施加交变电场干扰(Up-p=20 V,f=1 MHz),通过电路测量不同频率点下电场干扰试样的电参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建立了"离子碰撞"假说,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分析。结果发现,交变电场干扰的溶液冻结后对外呈现的导电特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分析得出,在外加交变电场的影响下,生理盐水在慢速冷冻过程中冰晶的组成结构发生了改变。
马亚红钟力生胡慧玉刘琳
关键词:离子碰撞交变电场低温冷冻
硅烷偶联剂对太阳电池铝浆性能的影响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在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过程中,铝电极是通过丝网印刷-烘干-烧结制成的。该过程中铝电极膜层与传送网带发生相对摩擦,易导致铝膜表面产生划痕、起灰。重点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w(硅烷偶联剂)(0.5%-3.0%)对铝浆有机载体的表面张力、铝膜表面划痕、起灰、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w(硅烷偶联剂)为2.5%时,有机载体的表面张力可从约30mN/m降低至25.69mN/m,提高了铝粉颗粒之间以及铝膜与硅片之间的黏附作用,从而减少划痕和灰化,进而可使铝电极的接触电阻由0.60Ω降低至0.19Ω。
韩鹏张宏马亚红徐晓宙
关键词:太阳电池硅烷偶联剂
交变电场对鸡血红细胞悬液低温保存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以鸡血红细胞悬液为研究模型,通过在对其进行慢速冻结的过程中引入交变电场,研究了交变电场对鸡血红细胞冻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MHz交变电场作用下,经历了冷冻速率为5℃/min的慢速冷冻后部分红细胞没有出现细胞膜破裂现象,细胞保持了完整的形态,细胞存活率为23.4%±1.43%,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但同使用质量分数为3.3%的低温保护剂(二甲基亚砜)的保存效果(37.2%±2.81%)相比还较差。可见将交变电场应用于生物材料低温保存是一种新颖有效的低温保存技术,但还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最佳电场条件以提高低温保存效率。
马亚红钟力生胡慧玉
关键词:交变电场红细胞悬液
交变电场影响生理盐水冰结构的介电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以生理盐水为试验样品,研究不同条件下生理盐水冻结后形成的冰结构。实验结果显示,交变电场作用使冰的介电常数显著增加。提出复合冰结构模型,根据电介质物理理论,研究分析交变电场对复合冰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交变电场作用下,复合冰结构中含盐冰成分增加,而纯水冰成分减少。
孙伟徐晓斌姚学玲马亚红徐传骧
关键词:电场电介质
电场对低温保存生物组织介电特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以SD大鼠的肾、皮肤、肝脏、大脑皮层、心脏和肌肉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慢速冻结的过程中施加外电场,研究了电场对生物组织低温保存介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6种离体生物组织的阻抗均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减小,介质损耗因数随着频率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相同频率下,电冷冻保存的阻抗和介质损耗因数介于刚离体新鲜组织与直接冷冻保存的阻抗和介质损耗因数之间。阻抗越大,损耗越低,组织新鲜度和完整性越高,说明电冷冻保存离体组织的新鲜度和完整性比直接冷冻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马亚红钟力生胡慧玉
关键词:介电特性生物组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