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婧
-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游走于宗教与世俗之间——由“兴源班”看打城戏剧种特色被引量:1
- 2006年
- 打城戏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其浓厚的宗教气息迥异于闽南其他剧种。然而,在与其他剧种竞争观众时,打城戏又掺入了许多民间世俗艺术因子,于是宗教与世俗在打城戏中达到了激烈的碰撞与融合,形成光怪陆离的色彩,这一点在标志打城戏早期成熟形态的"兴源班"中尤为明显。本文旨在借回顾"兴源班"打城戏发展历程,揭示打城戏宗教性与世俗性并重的剧种特征。
- 骆婧
- 关键词:世俗
- 经典模仿与民间想像被引量:2
- 2008年
- "才子佳人型"故事模式备受中国民众青睐,在戏曲中表现尤为突出,"才子佳人剧"层出不穷。在这类戏曲创作中,我们又可以清晰看到文人创作与民间创造两条脉络。文人们在案头上塑造着神仙美眷,而地方民众们也在民间戏曲中创造着他们眼里的才子佳人。有趣的是,尽管民间对文人经典刻意模仿,但由于环境和思想的差异,民间戏曲中的才子佳人产生了很大变异,突显出更多的民间俚俗粗放气息和地域民俗色彩。作为戏曲文化研究的一次尝试,本文拟以闽南传统戏文《陈三五娘》为例,与代表着中国才子佳人戏巅峰的元曲《西厢记》进行系统比较,从剧目流变、人物塑造、主题观念等几个方面分析闽南文化对才子佳人进行的改造,并深入分析这种经典模仿背后反映的深层文化根源。
- 骆婧
- 关键词:才子佳人文人创作闽南文化
- 神圣与草根的交响——闽南打城戏形成初探
- 打城戏,作为闽南独有的仪式剧种,深刻揭示了中国宗教信仰与民间戏曲的不解之缘,同时也是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结合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试图推断打城戏从道教仪式到戏剧的衍变途径,并揭示衍变中的深层动因,为戏剧的源生提供一种...
- 骆婧陈世雄
- 关键词:仪式戏剧民间信仰
- 文献传递
- 神圣与草根的交响——打城戏形成初探
- 打城戏,作为闽南独有的地方剧种之一,蒙着一层比梨园戏、高甲戏等其他剧种更神秘的面纱。一则它具有脱胎于宗教法事的特殊“身世”,二则它长期背负着“封建迷信”的骂名,默默隐藏在其他剧种的光环之下。然而,打城戏又是最能揭示中国宗...
- 骆婧
- 关键词:地方剧种民间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价值
- 文献传递
- 浅论民间信仰为民间戏曲营造的文化环境——以闽南打城戏为例被引量:1
- 2009年
- 民间戏曲向来与民间信仰唇齿相依。尤其是闽南的打城戏,直接由宗教仪式脱胎,最终实现了向戏曲形态的转变,其蜕变过程仰仗于闽南民间信仰提供的动力。具体而言,打城戏经历了戏剧因子萌芽——戏曲形态形成——表演团体的集体转化三大阶段。其间,闽南民间信仰为打城戏打造了两大市场:一是宗教法事市场,它促使了宗教法事向戏曲的转化;二是民间戏曲演出市场,由"敬天"、"法祖"两大观念相结合,闽南民间信仰为打城戏开辟了得天独厚的舞台,直接促成了戏曲形态的形成。从本质上看,闽南民间信仰浓厚的世俗性,导致宗教团体中分化出戏曲表演团体,促成宗教与戏曲的"联姻",从而催生了独一无二的仪式剧种——打城戏。
- 骆婧
- 关键词:文化环境
- 神圣与草根的交响
- 打城戏,作为闽南独有的地方剧种之一,蒙着一层比梨园戏、高甲戏等其他剧种更神秘的面纱。一则它具有脱胎于宗教法事的特殊“身世”,二则它长期背负着“封建迷信”的骂名,默默隐藏在其他剧种的光环之下。然而,打城戏又是最能揭示中国宗...
- 骆婧
- 文献传递
- 日租房
- 2008年
- 时间:五月初的一天,凤凰花即将开放的季节。
地点:校园附近的一处日租房。
演员:男女演员八人,三女五男。演员在剧中无固定角色,穿插扮演。着同款T恤和牛仔裤。群众演员若干。
- 骆婧
- 关键词:租房女演员群众演员牛仔裤
- 民间戏曲的适应与变迁 对戏剧文化生态研究的一种构想被引量:18
- 2009年
- 一、引言
2007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国家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一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成立,宣告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系统工程正式启动。可喜的是,随着保护区的成立,国内学术界对文化生态的研究也渐渐形成热潮。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来看待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日益成为研究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当文化生态学理论方法被具体门类的艺术研究所借鉴,戏剧首当其冲地成为研究的对象。
- 骆婧
-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民间戏曲戏剧生态保护区民族民间文化文化生态学
- 神圣与草根的交响——由打城戏看闽南民间信仰对戏曲的模塑力
- <正>一、引言闽南地区是闻名遐迩的"戏窝",福建五大剧种中的梨园戏、高甲戏和歌仔戏都在此地繁衍生息,古老的傀儡戏、竹马戏、北管戏也活跃于此。然而,在这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背后,还有一个也曾在这片戏曲沃土上盛极一时,如今却...
- 骆婧
- 文献传递
- 略论东山关帝文化的文化潜力和产业发展
- 2007年
- 东山关帝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广,是闽南民间信仰的典型代表之一。东山关帝文化现实意义重大,且有着强劲的文化潜力,在民间信仰、文化交流、节庆文化、海洋文化、英雄文化等方面都大有作为;当前要开拓东山关帝文化产业,需要具备构思的创意、执行的创意和宣传的创意。
- 陈耕骆婧
- 关键词:文化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