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巍
-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直接透射比浊测定法及其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赵轶高宇巍蒲丹董理
- 关键词: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化分析仪测定动脉硬化HDL-C
- 肺癌患者血清及胸水癌胚抗原检测的诊断价值
- 2007年
- 高宇巍杨博赵轶
- 关键词:癌胚抗原检测胸水肿瘤相关抗原放射免疫分析法
- 去甲斑蝥素和紫杉醇联合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和紫杉醇(paclitaxel,PTX)联合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的效应及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信号分子Bim、Bax和Bcl-2表达。结果 7.5μmol/L NCTD单独作用可诱导(2.6±0.7)%白血病细胞K562发生凋亡;0、2.5、5和10nmol/L的PTX诱导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分别为(0.8±0.3)%(、4.7±1.9)%(、7.2±2.6)%和(9.4±2.9)%;而NCTD(7.5μmol/L)与PTX联合作用(2.55、和10 nmol/L)后,细胞凋亡率分别增高至(8.5±2.2)%(、19.3±3.1)%和(23.4±4.1)%。药物联合后Bim和Bax表达增强,而Bcl-2表达减少。结论 NCTD通过线粒体途径凋亡信号的转导,增强PTX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效应。
- 潘敏赵轶蒲丹高宇巍张丹丹张铎李妍
- 关键词:紫杉醇凋亡去甲斑蝥素
- C形臂X光机急性扫描诱导的生物效应研究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研究C形臂X光机急性扫描对小鼠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次、四次、八次和十二次扫描组,每组12只.对照组小鼠不扫描,其余组用C形臂X光机对小鼠进行全身扫描.在照射后24小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小鼠甲状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4和IFN-γ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照射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小鼠甲状腺组织中的MDA水平在八次以上扫描后分别升高了2.39、3.49倍(P<0.05),而SOD水平在四次以上扫描后分别降低了19.23%、25.80%和27.95% (P <0.05);血清IFN-γ和IL-4水平在四次以上扫描后分别降低了14.71%和22.60%、22.99%和44.05%、31.70%和44.43% (P<0.05),但均未影响IFN-γ/IL-4值(P>0.05);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水平在八次以上扫描后分别增加了1.68、2.40倍(P<0.05),骨髓细胞的凋亡水平在十二次扫描后增加了2.02倍(P<0.05).结论 C形臂X光机多次扫描改变了机体的氧化水平和免疫学相关指标.另外,机体通过启动凋亡来维持基因组稳定性.
- 杨博高宇巍杨澄李宏伟
- 关键词:免疫水平造血系统
- 12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 2007年
- 杨博高宇巍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血清AFP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
- 肉瘤中肿瘤干细胞及其表面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肿瘤干细胞(CSC)不仅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而且还与肿瘤的放化疗耐密切相关,肿瘤干细胞假说也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此外,CSC的细胞表面标记物能作为辨别肿瘤良恶性及其分化程度的有效手段.总结分析CSC及其细胞表面标志物在不同肉瘤类型的生物学特点,能进一步阐明其致病机制和探寻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 杨博高宇巍杨澄李宏伟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骨肉瘤尤文肉瘤
-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医院内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常规细菌培养方法,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按CLSI标准判定。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出现在痰液标本中,占各种标本的81.7%,其次是脓汁和尿液。该菌耐药现象严重,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是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如美罗培南)和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的多重耐药呈上升趋势,因此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及早发现耐药菌株,对调整用药方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 孟高乐段穷潘敏赵轶高宇巍蒲丹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 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基因的杂交检测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耐链霉素(Sm)结核分支杆菌的编码基因rpsL和rrs的扩增以及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对23株敏感株,32株耐药株,25例临床结核病人痰标本进行rpsLr、rs基因扩增;并利用寡核苷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技术对23株敏感株,32株耐药株,25例临床结核病人痰标本进行rpsLr、r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23株敏感株、32株耐药株rpsLr、rs基因扩增均阳性,阳性率100%;25例临床结核病人痰标本中rpsL基因扩增阳性率为72%,rrs基因扩增阳性率为56%;rpsL基因突变率依次分别为4.3%、65.6%,、50%;rrs基因突变率依次分别为0、12.5%、7.2%。结论耐链霉素(Sm)菌株的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药物敏感株;PCR-寡核苷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技术以其简便、快速、灵敏的特性能够为临床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链霉素(Sm)的耐药性提供初步依据。
- 潘敏王晓薇赵轶陈海英韩中波刘海涛蒲丹高宇巍
- 关键词:结核分支杆菌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