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冬
- 作品数:93 被引量:69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 复发转移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策略被引量:5
- 2011年
-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大多数GIST可行手术切除,单纯手术后约70%~84%会出现复发转移,术后中位复发转移时间约为2年。中位生存期只有1年左右。伊马替尼应用于GIST治疗可延长至5年。然而,约一半以上的复发转移GIST患者应用药物半年以上后最终出现耐药,故如何合理安排此类患者治疗模式成为当前最迫切的需求。本文从复发转移GIST患者的评估、合理用药、手术干预、药物治疗失败后补救措施、患者依从性管理等方面介绍治疗策略。
- 叶颖江高志冬王杉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肿瘤转移
- 胃肠间质瘤肝转移诊治进展被引量:5
- 2009年
- 1流行病学特点
胃肠间质瘤(GIST)约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Tran等调查了SEER数据库1992—2000年确诊GIsT病人的情况.指出GIST按年龄校正的年发病率约为6.8/100万,54%为男性,46%为女性。肝转移和腹腔内播种是晚期GIST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有文献报告69例原发GIST的肝转移发生率为15.9%。M.D.Anderson肿瘤中心的数据显示GIST各部位转移发生率分别为肝脏17%,腹膜14%,肺及骨2%。蔡国响等报告99例原发GIST肝转移率为29%。文献[2]指出约70%~77%的原发GIST行外科切除术后发生了肝转移。
- 高志冬叶颖江全美盈王杉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肝转移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4
- 2012年
- 目的比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CME手术治疗的54例结肠癌患者(CME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同一手术治疗组施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38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CME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2.2±8.0)枚,明显多于对照组f(18.6±4.7)枚,P〈0.05];其中Ⅰ期和Ⅱ期病例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病例CME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增多[(23.8+7.6)枚比(16.7+3.6)枚,P〈0.01];但两组Ⅲ期患者阳性淋巴结数和阳性淋巴结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排粪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CME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中位数100ml比115ml,P〈0.05)。结论CME手术可以整块、彻底地切除癌灶和系膜组织,从而达到清扫淋巴结的最大化。尽管CME切除范围大,但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短期疗效良好。
- 高志冬叶颖江王杉杨晓东尹慕军梁斌姜可伟谢启伟郭鹏
- 关键词:结肠肿瘤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淋巴结清扫安全性
- 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学习曲线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CME手术的7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依次分A、B、C3组,每组25例。结果3组病例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3组患者手术时间依次递减,A组显著长于B组和C组[(205.4±53.2)rain比(180.4±29.7)min和(169.8±4113)rain,P〈0.05];3组住院时间也依次递减,A组也显著长于B组和C组[(17.8±10.9)d比(12.9±4.1)d和(11.0±3.5)d,P〈0.05]。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2/25)明显低于A组(32%.8/25)和B组(36%,9/25)(P〈0.05)。C组患者手术标本的质量明显优于A组(大体标本WESTC级以上例数分别为20例和11例,P〈0.05)。3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淋巴结检获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肠癌CME手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25例,即可达到较熟练程度。
- 郭鹏叶颖江姜可伟高志冬王铁尹慕军王有利谢启伟杨晓东曲军梁斌沈凯谢菲杨后圃王杉
- 关键词:结肠肿瘤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 胃癌术后残胃发生癌变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比较广义残胃癌与狭义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并比较残胃癌与原发近端胃癌根治手术的预后。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万方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期刊网残胃癌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日期限于建库至2017年12月31日。文献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或组织学证实为胃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胃上发生的癌,不限定时间间隔;(2)回顾性或前瞻性队列临床研究;(3)至少包含患者性别、胃癌手术吻合方式、诊断残胃癌间隔时间、发生部位、治疗方式、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率、预后等其中一项;(4)同一研究机构或作者发表的相似研究,选取样本量大、最新发表的文献。文献排除标准:(1)摘要、综述、个案报道、会议记录、述评和重复研究;(2)首次疾病非胃癌的研究。将胃癌术后发生的残胃癌分为广义残胃癌(发病不计间隔时间)和狭义残胃癌(间隔时间10年及以上)两组。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最终纳入27篇文献,共1463例胃癌术后残胃癌患者,其中男性1146例,女性317例。广义残胃癌组和狭义残胃癌组患者分别为921例和54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首次吻合方式、肿瘤分化类型、病理T分期、术后病理TNM分期以及远处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341,0.926,0.350,0.965,2.311,均P 〉 0.05)。狭义残胃癌组较广义残胃癌组男性患者(82.8%比75.7%,χ2= 9.909,P= 0.002)、肿瘤位于吻合口处者(37.8%比26.1%,χ2= 18.091,P= 0.000)、行根治性切除术者(84.2%比70.3%,χ2= 11.738,P= 0.001)以及术后淋巴结阳性者(45.8%比34.5%,χ2=6.319,P= 0.012)比例更高,肿瘤体积更大[(5.9 ± 2.2)cm比(4.5 ± 1.9)cm�
- 李永柏高志冬赵雪松王搏叶颖江王杉姜可伟
- 关键词:残胃癌胃癌术后META分析
- 从我国胃肠间质瘤诊疗规范的更新历程看其诊疗模式的发展
- 2024年
- 自1983年胃肠间质瘤(GIST)被报道以来,我国GIST诊疗的发展经历了认识、跟随到部分超越的过程。从1990年至2010年这前20年间,我国GIST诊疗从第一篇病理学综述,到2008年第一版专家共识,在GIST领域学者共同努力下为我国GIST诊疗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2020年是高速发展期,除了专家共识逐版更新,在病理、外科、内科、药物监测及全程管理等GIST亚领域均有相关专家意见发布,GIST诊疗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诞生了我国第一部GIST指南——《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年版)》,该指南兼顾了地区发展差异、药物和诊疗手段的可及性以及肿瘤治疗的社会价值三个方面,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和时效性。近30年来,GIST的诊疗在我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诊疗水平的提高仍然需要更多的中国原创研究才能更好地使中国人群患者获益。
- 王超高志冬叶颖江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病理外科靶向药物
- 情景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普通外科英文病历书写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情景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普通外科英文病历书写课程教学巾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在普通外科实习的2011级和2012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82名学生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采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英文病历书写教学结束后,通过成绩测评和评教问卷调查表,收集和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总成绩、课堂考核成绩、课后作业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情景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P〈0.05)。结论情景体验式教学方法是适合普通外科英文病历书写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 高志冬刘淼朱凤雪姜可伟申占龙郭鹏沈凯叶颖江
- 关键词:普通外科学
- 残胃癌诊治的研究进展与争议被引量:5
- 2018年
- 残胃癌(GSC)是一类胃良、恶性疾病术后残胃出现癌变的疾病,常见于男性,发病风险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随着初次手术间隔的延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胃癌术后发生GSC的时间间隔显著短于良性疾病。GSC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十二指肠胃内容物的反流、胃黏膜的去神经化导致的胃内环境的改变和幽门螺杆菌(却)感染。胃切除术后由于GSC临床症状不典型,通常发现时病情已较晚,长期生存率低。因此,定期内镜筛查对于早期发现GSC具有重要意义。GSC的治疗与原发胃癌一样,包括病灶切除及根治性淋巴结清扫,R0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内外最新文献,以期对残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概述。
- 高志冬李永柏姜可伟叶颖江王杉
- 关键词:残胃癌
- 原发直肠胃肠间质瘤多中心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原发直肠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外科诊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国内11家医疗中心行手术治疗的340例原发直肠GIST病人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统计资料包括病人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术前治疗、手术及术后情况、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及随访数据。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最近邻匹配法减少组间基线水平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计算生存率。结果340例病人中,男性211例(62.1%),女性129例(37.9%),中位确诊年龄54(16~84)岁;初诊时肿瘤中位直径为5.1 cm,肿瘤下缘距肛缘中位距离为5.0 cm。2000—2010年、2011—2013年、2014—2016年及2017—2019年期间局部切除术比例分别为31.3%、34.3%、42.6%、38.2%;术前治疗比例为6.0%、7.5%、33.7%、47.2%;基因检测比例为7.2%、9.0%、30.7%、32.6%;中高危病人辅助治疗比例为21.1%、24.2%、45.9%、47.1%。340例病人中126例(37.1%)行局部切除术,214例(62.9%)行根治性切除术;倾向评分匹配前,局部切除组病人肿瘤直径小(P<0.001),核分裂象少(P<0.001),肿瘤距肛缘距离近(P<0.001),术前治疗比例高(P=0.036);在手术时间、肛门保留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行根治性切除术病人。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分别纳入74例病人,两组病人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直径差、核分裂象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部切除组在手术时间、肛门保留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行根治性切除病人。340例病人中位随访时间为52(1~215)个月,随访率(89.4%)。其中59例(17.4%)复发,3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8.4%、81.6%。倾向评分匹配前后局部切除组与根治性切除组病人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56,P=0.065)。结论直肠GIST主要位于下段直肠,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在保证完整切除前提下,局部切除术短期疗效优于�
- 张鹏汪明林国乐丰帆叶颖江刘骞夏立建赵岩熊治国胡俊波高志冬尹源张波曹晖陶凯雄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直肠手术靶向治疗
- 系列一:胃肠间质瘤辅助治疗争议热点的专家意见
- 2024年
- 导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间质瘤(GIST)诊疗指南(下称“CSCO指南”)是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诊治GIST患者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指南制定与专家推荐意见均来源于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对于GIST,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存在争议的关键问题,目前指南无法给出明确的推荐意见。为此,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选择GIST诊疗领域中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邀请相关专家开展深入讨论,形成专家意见,以期对临床医生的GIST诊疗实践提供帮助。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钱浩然汪明张信华高志冬李健叶颖江何裕隆曹晖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临床医生循证医学证据CSCOG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