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聪

作品数:10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腺炎
  • 2篇疗效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胰腺炎
  • 2篇梗阻
  • 2篇腹腔
  • 2篇肠癌
  • 1篇胆管
  • 1篇胆管损伤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胆囊炎
  • 1篇胆囊炎患者

机构

  • 10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省第二中...

作者

  • 10篇高聪
  • 4篇胡俊川
  • 4篇冯强
  • 3篇林大勇
  • 3篇刘兵
  • 3篇王前清
  • 3篇张宇
  • 2篇陈云飞
  • 2篇韩勇
  • 1篇杨谦
  • 1篇韩勇
  • 1篇王凯
  • 1篇郭璞

传媒

  • 2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时机的不同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时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患者接受早期手术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延期手术治疗,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3.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安全性高。因此,建议患者抓住最佳手术时机,接受早期手术治疗。
高聪
关键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普外手术临床疗效
罗哌卡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裸鼠人结肠癌皮下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罗哌卡因处理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性,确定用药浓度;肿瘤成球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标记蛋白及细胞周期标记蛋白的表达。复制结肠癌Xenograft模型,统计肿瘤生长情况及裸鼠存活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根据CCK8实验结果确定罗哌卡因给药浓度分别为20、50、100μg/ml。罗哌卡因能显著抑制癌细胞集落形成(17.80±0.51,P<0.001)和增殖标记蛋白Ki67(0.32±0.68,P<0.01)、PCNA(0.14±0.24,P<0.01)的表达,并体现量效关系。罗哌卡因还可明显促进癌细胞凋亡(12.80±1.24,P<0.01)和凋亡标记蛋白caspase-3(1.76±1.43,P<0.001)、caspase-9(1.61±1.26,P<0.001)的表达。同时,罗哌卡因能诱导细胞发生G2期阻滞(40.5%,P<0.01),促进周期标记蛋白p53的表达(1.16±0.65,P<0.01),抑制Cyclin A的表达(0.12±0.12,P<0.05)。此外,罗哌卡因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1 247.60±1.37,P<0.01),提高结肠癌裸鼠的生存率及诱导肿瘤组织细胞凋亡(78.00±1.45,P<0.001),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罗哌卡因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结肠癌皮下瘤的生长。
高聪林大勇韩勇刘兵
关键词:罗哌卡因结肠癌细胞增殖肿瘤生长
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下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在下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下消化道肿瘤手术病例60例,随机分为快速康复(FTS)组30例和常规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FTS组采用FTS围手术期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康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急性胃扩张、术后肠梗阻、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肺部感染、咽喉疼痛、恶心不适、肠道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等并发症比较,FTS组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停止静脉输液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术后康复情况比较,FTS组术后恢复明显提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TS应用在下消化道肿瘤择期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能减少患者的术前术后不适感,减少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胡俊川冯强高聪王前清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
十二指肠损伤13例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十二指肠具有特殊的解剖位置,与肝、胆、胰等重要脏器毗邻,常合并多脏器损伤,而且其除第1、4两段外全部位于腹膜后,位置较深,损伤后的诊断及处理较困难,导致损伤后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1]。笔者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3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现进行总结。
胡俊川杨谦冯强高聪
关键词:十二指肠损伤
甲状腺功能与胃肠运动及胃动素水平的关系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与胃肠运动及胃动素水平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其中3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甲亢组、3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甲减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胃动素水平,同位素单光子辐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检测患者胃液体半排时间、食管通过时间.结果甲减组受试者食管通过时间明显高于甲亢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甲亢组患者血清中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减组患者血清中胃动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甲亢与胃动素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食管通过时间及胃排空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甲减与胃动素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食管通过时间及胃排空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胃肠道功能及胃动素水平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胃肠道功能及胃动素水平下降.
高聪刘兵王凯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胃肠运动胃动素
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LC术后胆管损伤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接受LC术治疗且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LC术治疗但未发生胆管损伤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整理和统计两组患者基本病历资料、手术基本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历资料方面(肥胖、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面(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为LC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针对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高聪张宇刘兵唐立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与同期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效果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与同期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临床资料,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将我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9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病例分为A组,将同期226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病例分为B组,比较两组之间清除淋巴结数、术后进食时间、吻合口漏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复发和转移率。结果:在上述观察指标中,在A组分别为(13.3±1.8)枚,(3.6±0.9)d,1/59(1.69%),4/59(6.78%),2/59(3.39%),(12.4±0.9)d,6/59(10.17%);B组分别为12.8±1.5,3.2±0.8,1/226(0.44%),8/226(3.54%),6/226(2.65%),11.7±1.5,23/226(10.6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中合理应用结肠灌洗,良好的手术技巧,术后积极辅助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避免二次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术后并发症也无明显增加。
胡俊川王前清冯强高聪郭璞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结肠癌根治术
早期微创腹腔置管灌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腹腔置管灌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中,对减轻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SAP患者56例,随机分为早期微创腹腔置管灌洗组(灌洗组,n=28)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8);两组同时给予生长抑素,抑酸,抗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灌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予以微创腹腔置管灌洗。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5、7d C反应蛋白(C-reactrve protein,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IL-8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CRP、TNF-α、IL-6、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5、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创腹腔置管灌洗操作简便易行、创伤小、疗效佳,对减轻SAP所致的全身炎性反应具有较好效果,是治疗SAP有效方法之一。
胡俊川冯强高聪王前清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灌洗微创性炎性反应
微血管侵犯与孤立性大肝癌病理特征及根治术后疗效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VI)与孤立性大肝癌的病理特征及其与根治术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159例孤立性大肝癌的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发生MVI将其分为无MVI组(n=97)和有MVI组(n=62),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卫星结节与术后无进展期的关系。结果孤立性大肝癌根治术后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56.7%和41.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MVI、甲胎蛋白(AFP)、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和数量、卫星结节与孤立性大肝癌术后无进展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AFP>400 ng/ml、MVI、卫星结节、肿瘤数量及肿瘤直径是孤立性大肝癌术后无进展期的危险因素。MVI发生率为43.7%。其中无MVI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7个月,1、3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7%、67.5%和56.0%;有MVI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5个月,1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4.7%和45.8%。结论 AFP>400 ng/ml、MVI、卫星结节、肿瘤数量及肿瘤直径是影响孤立性大肝癌根治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高聪韩勇林大勇张宇陈云飞
关键词:孤立性大肝癌
加味桃核承气汤内服和灌肠对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神经-炎症机制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加味桃核承气汤内服和灌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介质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患者采用入院先后顺序,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胃肠减压、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综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头孢他啶,2.0 g/次,2次/d,静脉滴注,连续7 d;注射用生长抑素,6 mg·(24 h)^(-1),持续微泵泵入,连续3 d;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2 mL/次,肌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桃核承气汤胃管注入和灌肠,2剂/d。两组疗程均为7 d。记录腹痛减轻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通气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手术中转情况;进行治疗前后湿热瘀滞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降钙素原(PCT),一氧化氮(NO),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31%,高于对照组的75.37%(χ~2=6.618,P<0.01);观察组腹痛减轻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转手术率为5.8%,低于对照组的18.84%(χ2=5.43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VIP,PCT和NO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MCP-1,IL-6,TNF-α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味桃核承气汤内服和灌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能调节神经介质,减轻炎症损伤,能解除肠梗阻,缩短病程,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高聪韩勇林大勇张宇陈云飞
关键词:术后肠梗阻桃核承气汤神经介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