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旭华

作品数:27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卒中
  • 9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6篇血管
  • 6篇缺血
  • 6篇脑梗死患者
  • 5篇血性
  • 5篇急性
  • 4篇通心络
  • 4篇缺血性卒中
  • 4篇脑血
  • 4篇脑卒中
  • 3篇信号
  • 3篇溶血
  • 3篇溶血磷脂
  • 3篇溶血磷脂酸
  • 3篇脑梗塞
  • 3篇脑血管
  • 3篇梗塞

机构

  • 22篇赣南医学院第...
  • 5篇赣南医学院
  • 2篇赣南医学院第...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卫生职业...

作者

  • 26篇黄旭华
  • 7篇钟善全
  • 7篇刘铮
  • 6篇刘南海
  • 6篇余海
  • 6篇赖燕蔚
  • 4篇曹杰
  • 3篇黄晓峰
  • 3篇刘少强
  • 3篇肖祖峰
  • 2篇肖祖锋
  • 2篇黄樱
  • 2篇彭文杰
  • 2篇陈伟
  • 1篇朱宏泉
  • 1篇朱长东
  • 1篇李熳
  • 1篇冯李长
  • 1篇罗江洪
  • 1篇何华

传媒

  • 10篇赣南医学院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江西医药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药品评价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附62例报告)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状(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特点及发生率,病变部位、瘫痪程度、危险因素、病变倾向、性别、年龄等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62例脑卒中后患者进行测查。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有焦虑、易激惹症状、睡眠障碍、心境悲观、消极情绪等,其发病率为51.61%。左半球病变(额叶或基底节区)明显高于右侧半球病变,皮质前区发生率较高,达75%。瘫痪重者症状相对较重。伴危险因素者发病率较高,与无危险因素者比差异有显著意义。脑出血较脑梗死抑郁发生率略高,但无显著差异。性别、年龄与抑郁关系不大。结论:脑卒中后能产生抑郁,而且与患者心理应激能力下降有关。高度重视抑郁的发生,适时用抗抑郁药,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钟善全刘铮黄旭华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状态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刘南海陈伟黄旭华谭金长钟建林
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大动脉闭塞性病变对小动脉的保护作用及其与LA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患者常规行头部CT、MRI、TCD和MRA检查,评估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率、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大动脉闭塞性病变与LA的相关性。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中,LA发病率为50.9%,伴有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LA发生率为38%,无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为65%,两者比较P=0.004,而伴有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隙性梗死患者LA发病率为36%,单纯腔隙性梗死患者为73%,两者比较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与高龄(P=0.0001)、腔隙性梗死(P=0.004)明显相关,是L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梗死患者LA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9384)。结论:高龄是脑梗死患者LA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腔隙性梗死与脑梗死患者LA间的关系支持小血管病变是LA发生的最主要发病机制,而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存在对于小血管有保护性作用。
黄旭华钟善全刘铮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脑梗塞发病率
针刺加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针刺加中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通心络组、针刺加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针刺穴位以内关、三阴交、水沟为主,病灶对侧手足阳明经穴为配穴,每次30min,每次选手足阳明经2对腧穴给予电针,每日1次,共治疗20d;通心络胶囊每次服4粒,3次/d,连续服20d;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血液循环。以定磷法测定4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标准分别判定4组患者的疗效。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LP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针刺加通心络组低于其它组(P<0.01);疗效比较,针刺加通心络组患者治愈+显著进步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缺损神经功能恢复,并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含量,且与通心络胶囊具有协同作用。
刘南海黄晓峰田克瑶李熳陈伟朱长东黄旭华冯李长彭文杰
关键词:脑梗死针刺治疗通心络胶囊血浆溶血磷脂酸神经功能
溶血磷脂酸在健康体检中的价值探讨
2017年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其中之一项或多项的体检者200名,检测其血压、血糖、血脂、血浆LPA含量。随访观察6个月,每月测定血浆LPA、血糖、血脂各一次,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记录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服药情况及治疗效果。以血浆LPA含量2.20μmol·L-1为正常值的上限,分为LPA升高组与LPA正常组两组,以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要终点事件,以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其它急性血栓性疾病为次要终点事件。以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组,比较两组间血浆LPA含量及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情况。结果:LPA升高组发生主、次要终点事件均高于LPA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LPA值、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LDL均高于LPA正常组,HDL低于LPA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点事件发生组事件发生前LPA值明显高于无终点事件发生组,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LDL均显著高于无终点事件发生组,HDL低于无终点事件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压、血糖、血脂等卒中危险因素控制不良时,血浆LPA含量升高。血浆LPA含量越高提示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他急性血栓性疾病的风险越大。健康体检时检测血浆LPA含量有助于积极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章健黄晓峰刘页玲罗江洪刘南海田克瑶朱苏兰黄旭华马华谋
关键词:溶血磷脂素类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中老年头痛病人脑血管病变特点被引量:5
2013年
头痛广泛地存在于临床各种疾病上。全世界每年大概有6亿左右的头痛病患者,大约有46%的成年人曾经经历过头痛的发作。在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症状便是头痛。头痛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很多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都有头痛的症状。
黄旭华刘南海
关键词:头痛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血管病变
通心络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口服通心络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102例,在急性期治疗后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进行 TOAST 分类及 Rankin 评分,随访6个月后分析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余海肖祖峰赖燕蔚黄旭华
关键词:通心络缺血性卒中
文献传递
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联合检测对判定脑梗塞高血糖原因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塞高血糖原因判定价值。方法:将有血糖升高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既往有糖尿病血糖控制较好、既往有糖尿病但血糖控制不理想、既往糖尿病史不详和无糖尿病患者4个组,使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联合检测,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所测数值。结果: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在不同组别有较大区别,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结论:糖化血清蛋白检测是判定急性脑梗塞高血糖原因的一个可信指标,对指导患者高血糖治疗和判断病情预后有一定价值。
朱宏泉王钇力黄旭华
关键词:脑梗塞糖化血清蛋白血糖
尼莫地平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72例,根据住院治疗期间是否选择尼莫地平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n=87)和对照组(n=8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脑损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痊愈、显效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肿体积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于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神经功能损害,促进患者痊愈。
黄旭华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出血脑损害局部脑血流
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液体反转恢复序列成像高信号血管征的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液体反转恢复序列(FLAIR)成像高信号血管征(HVS)的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脑梗死患者共262例的磁共振FLAIR成像中的HVS进行识别与分析,并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WI)所见进行对比。结果共发现HVS119例(45.4%),其中发病〈24h者47例(47/56,83.9%),且显著高于发病1~7d(61/151,40.4%)和7d后(11/55,20.0%)者(X2:49.371,均P〈0.01)。HVS位于大脑外侧裂74例(62.2%),皮质沟回11例(9.2%,11/119),后循环34例(28.6%,34/119)。HVS分布与MRA和DWI对比表明,在血管病变和缺血性病灶有比较好的对应。结论磁共振FLAIR成像的HVS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的评估。
余海刘少强肖祖锋赖燕蔚黄旭华
关键词:脑梗塞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