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科宇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颈动脉
  • 4篇斑块
  • 3篇动脉斑块
  • 3篇颈动脉斑块
  • 2篇血压
  • 2篇正常高值
  • 2篇正常高值血压
  • 2篇乳膏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斑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节段
  • 1篇多节段颈椎
  • 1篇多节段颈椎病

机构

  • 8篇开滦总医院
  • 3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9篇黄科宇
  • 4篇朱颖
  • 4篇杨慧
  • 3篇吴寿岭
  • 2篇陈峥
  • 2篇张鑫
  • 2篇李会敏
  • 2篇孟令民
  • 1篇赵性泉
  • 1篇宋达
  • 1篇张久春
  • 1篇杜艳英
  • 1篇马向明
  • 1篇安利杰
  • 1篇桑大森
  • 1篇董岩
  • 1篇李玉卿
  • 1篇许继波
  • 1篇赵华灵
  • 1篇宋路

传媒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年份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正常高值血压对新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朱颖黄科宇陈辉李会敏张鑫李玉卿马向明杜艳英杨慧吴寿岭
该研究观察了5440例研究人群不同压水平,尤其是正常高值血压阶段颈动脉斑块和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经过统计分析发现,随血压水平的增高,颈动脉斑块和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均增加,在正常高值血压阶段,其检出率已显...
关键词: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斑块高血压病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椎间盘切除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合并颈椎过伸性损伤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在多节段过伸性颈椎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多节段过伸性颈椎损伤患者采用分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应用JOA评分法评估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观察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6例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术前不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FrankelA级8例,2例无恢复,恢复到B级2例,C级2例,D级2例;FrankelB级4例,恢复到C级2例,D级1例,E级1例;FrankelC级6例,恢复到D级5例,E级1例;FrankelD级8例,恢复到E级7例,无恢复1例。2例脊髓功能无明显恢复,但临床疼痛症状、麻木等明显得到缓解。未出现假关节形成、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过伸性颈椎损伤具有减压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融合高、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孙敬国黄科宇
关键词:颈椎损伤椎间盘切除植骨
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剥脱性唇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剥脱性唇炎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缺乏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我们采用1%吡美莫司乳膏外用治疗剥脱性唇炎,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陈昭陈峥黄科宇康康
关键词:剥脱性唇炎疗效观察吡美莫司乳膏外用治疗
正常高值血压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与新发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职工101510人中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按入选标准选取观察对象5440人组成研究队列,分别于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对观察队列进行随访健康体检,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010—2011年血压水平将观察队列分成3组: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并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5440名观察对象中,排除2010—2011年超声检测发现颈动脉有斑块者,纳入本次研究3089人,其中未参加2012—2013年健康体检者175人,颈动脉斑块超声资料不完整者561人,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2353人。随访2年后,全部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15.0%;正常血压组(n=618)、正常高值血压组(n=950)、高血压组(n=785)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9%、15.5%、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正常高值血压组按不同血压水平分为正常高值血压1组(收缩压/舒张压120~129/80~84mmHg)和正常高值血压2组(收缩压/舒张压130~139/85~89mmHg),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正常高值血压1组、正常高值血压2组、高血压组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分别比正常血压组增加67.6%、73.4%和109.6%,其OR值分别为1.676(95%CI1.145~2.454),1.734(95%CI1.137~2.644),2.096(95%CI1.468~2.993)。结论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增加。在正常高值血压阶段,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已显著增加。
朱颖黄科宇陈辉杨慧李会敏安利杰张鑫赵性泉吴寿岭
关键词: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
24 h动态收缩压与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24 h动态SBP与老年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464名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颈部血管彩超等检查。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别分析24 h、日间、夜间SBP与CIMT的关系。结果(1)分别按照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 CIMT随着24 h、日间、夜间SBP升高而呈增加趋势( P均<0.001)。(2)校正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 h、日间、夜间SBP 与CIMT呈线性相关(P均<0.05),回归系数(95%CI)分别为0.022(0.009~0.035),0.021(0.008~0.035),0.019(0.006~0.032)。此外,诊室SBP也分别进入上述回归方程,回归系数(95%CI)分别为0.016(0.003~0.029),0.016(0.003~0.030),0.019(0.007~0.032)。结论24 h动态SBP升高对CIMT的影响大于诊室SBP,积极监测24 h动态血压并保持血压较低的稳定水平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是非常必要的。
黄科宇李春慧赵华灵宋路王一鸣杨慧孟令民朱颖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老年人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分层单纯随机抽取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 852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纳入2010至2011年超声检查未检出颈动脉斑块且研究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2 372名.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观察2012至2013年体检时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 (1)共检出新发斑块359例,检出率为15.1%;具有0~1、2~3、4~5和6~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研究对象的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3.1% (43/186)、17.5%(186/1 065)、12.4%(122/986)和5.9% (8/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率、高敏C反应蛋白后,与具有0~1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相比,具有4~5和6~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其OR(95% CI)值分别为0.52(0.34 ~0.80)和0.28(0.12 ~0.64).结论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数量越多,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就越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能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发生.
桑大森陶杰宋达黄科宇许继波董岩陈朔华吴寿岭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
不同血糖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与新发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101510名职工中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按入选标准选取5440名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分别于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对观察队列进行随访健康体检,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010—2011年FPG水平将观察队列分为3组:理想血糖组、FPG受损组、糖尿病组,并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5440例观察对象中,排除2010—2011年FPG、超声资料不完整者及超声检测发现颈动脉有斑块者,纳入本次研究3084例,其中又排除未参加2012—2013年健康体检者175例,颈动脉斑块超声资料不完整者561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2348例。随访2年后,全部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15.0%(352/2348);理想血糖组(n=1724)、FPG受损组(n=464)、糖尿病组(n=160)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14.2%(245/1724)、14.9%(69/464)、23.8%(38/160),糖尿病组高于理想血糖组、FPG受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理想血糖组比较,FPG受损组、糖尿病组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比(95%CI)分别为0.924(0.691~1.235)、1.733(1.107~2.713),但是在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的风险比(95%CI)则分别为1.117(0.824~1.513)、1.393(0.872~2.226)。结论糖尿病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增加,但在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研究长期随访来进一步证实。
朱颖黄科宇孟令民杨慧张久春褚鹿鹿吴寿岭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
夫西地酸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5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夫西地酸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102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夫西地酸乳膏和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交替外涂于皮疹处,间隔时间约为1h,早、晚各一次。对照组50例,单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外搽,疗程14d10结果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有效率分别为50.00%为80.76%;对照组分别为46.00%和62.00%。仅治疗第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均于1—5d消失。结论夫西地酸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陈昭黄科宇陈峥
关键词:夫西地酸丙酸氟替卡松湿疹
老年人卧位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卧位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3064人,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纳入统计分析者1692人。采用偏相关分析坐位、卧位、立位收缩压,舒张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卧位高血压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结果观察对象1692人(男性1122人,女性570人),年龄为(67.3±6.2)岁,尿微量白蛋白为(25.9±43.5)mg/L。校正年龄、性别后,坐位、卧位、立位即刻、立位3min收缩压、舒张压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坐位、卧位高血压是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危险因素(坐位:OR=1.66,95%CI1.23~2.24;卧位:OR=1.48,95%CI 1.14~1.92),而立位高血压、立位低血压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坐位高血压、立位高血压、立位低血压、卧位高血压同时代入方程,并校正其他相同变量,坐位高血压是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4,95%CI1.01~2.07),而卧位高血压、立位高血压、立位低血压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坐位高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相关性最大,卧位高血压次之,立位高血压或立位低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黄科宇赵华灵宋路李春慧王一鸣刘杰宁春红张芮英赵权辉于俊杏李蔚吴寿岭
关键词:老年尿微量白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