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立一

作品数:2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文学
  • 4篇诗学
  • 3篇代文
  • 3篇唐宋
  • 3篇清代
  • 3篇教学
  • 3篇古典
  • 2篇宋诗
  • 2篇清代中期
  • 2篇清前期
  • 2篇作家
  • 2篇翁方纲
  • 2篇肌理说
  • 2篇古代文学
  • 2篇词坛
  • 2篇词作
  • 2篇词作家
  • 1篇当下
  • 1篇雕龙
  • 1篇心路

机构

  • 21篇华侨大学
  • 3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文学院

作者

  • 22篇黄立一
  • 1篇许总

传媒

  • 5篇华侨大学学报...
  • 2篇中国韵文学刊
  • 2篇九江学院学报...
  • 2篇传播与版权
  • 1篇东南学术
  • 1篇天中学刊
  • 1篇杜甫研究学刊
  • 1篇沧桑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安康学院学报
  • 1篇古代文学理论...
  • 1篇运河学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清前期词坛中心与边缘的共振——以闽词作家丁炜为中心
2024年
在清前期词坛中心众派争流的同时,处于词坛边缘的词人不仅深受主流词风的影响,也以其独特的个性风格和地域特色参与词学建构的进程。作为闽词代表作家的丁炜博采两宋词家之长,小令慢词兼擅,又有所取舍融汇,与当时词学精神深度吻合;其词作选调和音律也很有特色。放在清代词学复兴的大背景下观照,其艺术风貌不仅反映了清前中期词学演变的轨迹,具备一定的范本意义;其与当时词坛的互动交流更是提升闽词在清代词史上的地位,也显示出清前期词坛中心与边缘共振的内在机理。
黄立一
论清前期闽词
2021年
随着清词复兴,清前期闽地也涌现出一批词人,其大略可分为遗民词人、仕宦词人和未出仕词人三类,题材与写作风格相应地体现出各自的群体特征。这些词人互有交集,其中有些与其时著名词人如王士禛、朱彝尊、陈维崧、梁清标、徐釚也多有交往,乃至有经常性的词学活动。总体来说,清初闽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其艺术成就固然尚不足以与当时词坛主要流派并驱争先,但在闽词发展史上却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其交汇于清初词坛复兴的洪流中,开启清初闽地填词风气,赓续两宋传统,助益清词复兴,为后世闽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自有其筚路蓝缕之功。
黄立一
关键词:清前期遗民词人
“肌理”说与清代诗学转向被引量:2
2008年
翁方纲的"肌理"说作为清代四大诗说之一,不仅以一种特殊的风貌为清代多彩纷呈的诗说添上一抹别样的色彩,更以其对诗歌、诗歌史的独特理解和把握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清代中期一次十分重要的诗学思潮转向,从而在诗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黄立一
关键词:清代中期
《秋兴》八首意脉探蠡兼论文艺美学中的有意无意被引量:1
2011年
《秋兴》八首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八首诗之间有一意脉相连属,如线索系之,故而八诗似断实连,不得错置。由此可见杜甫本人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的苦心经营与无意识的思维流动。这对文艺美学中"有意"、"无意"的命题也能有所阐发。
黄立一
关键词:意脉有意无意
翁方纲诗论与清中期诗学思潮转向
翁方纲的“肌理”说与“格调”、“神韵”、“性灵”三说并列为清代四大诗说,在浩繁的中国古代诗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从其性质而言,乃是儒家诗教在清代乾嘉时期的延续与发展,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相对严密的体系。其核心概念“肌理”在翁...
黄立一
关键词:翁方纲诗学体系清代中期宋诗派古典诗学
文献传递
联物呈情:跨媒介艺术的交互介入性
2024年
从技术升级下的意象创生切入,当代跨媒介艺术具有拼贴式联物、碎片化呈情以及系统关联性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相较于传统艺术,表现出从物料到情感层面的差异。当代跨媒介艺术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带有特定媒介化生存指向与社会目标,试图重建艺术与社会的紧密关联。相较于传统艺术,新型跨媒介艺术与媒介社会相互介入,体现出交互介入性。媒介社会介入跨媒介艺术实践,表现在“联觉”呈情、参与性自律与介入性他律三个方面;跨媒介艺术对媒介社会的介入,以物媒至情感为行动进路,表现在媒介转换、意象再现与情动体验三个方面。
岳文文黄立一
关键词:物质媒介艺术情感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论李白故园情思与其诗风的形成
2018年
结合李白现存的表现思乡情感的诗作及个人行踪和对人生归宿的选择,可见出其异于传统士人的独特的故园情思,而形成这种独特情思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家世及由之产生的客寓意识、特殊的人生态度及儒家思想的影响三点。李白的故园情思与其飘逸诗风的形成也密切相关。
黄立一
关键词:客寓意识诗风
从陶渊明对酒的态度看其心路历程
2006年
在我们的印象中,陶渊明是一位飘逸洒脱的饮者,然而实际上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酒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从他对饮酒态度的细微而不可忽视的阶段性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他曲折的心路历程,由此可以更充分认识到现实的艰难处境对他造成的巨大冲击,也可以更深刻地领会诗人身上那如同古希腊雕塑一样的“伟大”与“静穆”。
黄立一
关键词:陶渊明心路历程
中国传统诗学的尚奇与反拨
2016年
"奇"是中国传统诗学一个重要的概念,其内涵有着不同的层面:既指奇异出众的风格,又指超凡脱俗或异于正统的内涵,甚至可以泛指文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超越性质的能凸显其本质存在的创作目标。古人的"尚奇"观也隐含着许多微妙的心态,并存在对"尚奇"的纠正和反拨。尚奇观与对其的反拨理论相反相成,互制互摄,二者的相互作用成为推动古代诗史向前发展的一个机制,也为今天我们观照诗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黄立一许总
关键词:中国传统诗学尚奇反拨
论清初闽词作家丁炜的取法路径被引量:2
2019年
清初闽词代表作家丁炜填词博采五代两宋词家之长,既师法五代北宋之小令,又兼擅南宋慢词雅调,而其内在神骨,则是深得苏辛“以诗为词”的精髓。除了取法前人之外,丁炜还对同时代大家如陈子龙、王士禛、朱彝尊、陈维崧、纳兰性德等多有交流。丁炜填词的取法路径既凸显闽词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也显示出清初词坛中心与边缘同构的事实。
黄立一
关键词:清初词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