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霞 作品数:52 被引量:480 H指数:14 供职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黄豆酱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以氨基态氮含量以及总酯含量为指标,评价确定一条可控制性强的发酵工艺路线。确定了黄豆酱的发酵时间为20 d,米曲霉与黑曲霉成曲的混合比例为10∶7.5,发酵温度为恒温40℃,盐水浓度17%,盐水添加量为曲质量的1.25倍;酵母菌的添加时间为黄豆酱发酵的第6天,添加量为1.5%;同时采用GC-MS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作的黄豆酱进行了风味检测,一共检测出71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12种酯、13种醛、8种酚。 杨进 孟鸳 李冬生 黄红霞 康旭关键词:黄豆酱 酵母菌 风味物质 酵母菌对黄豆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2010年 文章以前期的制曲工艺研究结果为基础,用氨基态氮含量为指标,确定了黄豆酱的发酵时间为20天;以总酯含量为指标确定了酵母菌的添加时间为发酵的第3天,酵母菌的添加量为1.5%;采用气质联用检测技术,对有无酵母菌发酵的黄豆酱进行检测分析,添加酵母菌能明显增加黄豆酱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其中醛增加了13种,酯7种,其它物质19种。 康旭 杨进 李冬生 孟鸳 黄红霞关键词:挥发性成分 黄豆酱 酵母菌 不同黄豆酱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的成分分析 :对黄豆酱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与鉴定,为生产品质更加优良的黄豆酱和改进黄豆酱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蒸馏萃取(SDE)、溶剂萃取(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三种方法萃取的... 乔鑫 乔宇 黄红霞 康旭 李冬生关键词:黄豆酱 挥发性化合物 GC-MS 苹果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5 2003年 对苹果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按液料比为3∶1加入80%乙醇(pH5),并在90℃下提取3次,每次提取90min时对原花青素的提取效果最佳,苹果原花青素的提取率达95.6%。 戚向阳 黄红霞 巴文广关键词:苹果 原花青素 综合利用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传统豆豉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7 2010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4种不同地方传统豆豉中的挥发性成分,再经气质联用进行分析鉴定。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苯甲醛、苯乙醛、α-松油醇、4-乙基愈创木酚、4-乙烯基愈创木酚、丁香酚、2,3,5-三甲基吡嗪、吲哚、茴香脑等物质在4种传统豆豉中共同检出。 黄红霞 孟鸳 康旭 李冬生关键词:豆豉 挥发性成分 气质联用 天然红心鸭蛋蛋黄粉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我国是禽蛋的产销大国,禽蛋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具有很高的生物效价,因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本文旨在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建立天然红心鸭蛋蛋黄中胆固醇高效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并通过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手段和方法,... 黄红霞关键词:红心鸭蛋 抗疲劳 免疫调节 蛋黄粉 生物活性 反相HPLC法快速测定鸭蛋蛋黄粉中胆固醇含量 被引量:5 2006年 通过RP-HPLC方法,比较了不同的流动相、流速、检测波长和温度对鸭蛋蛋黄粉中胆固醇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试验最佳条件为:流动相:乙睛:甲醇:异丙醇=50∶80∶10(体积比),柱温45℃,进样量20μL,流速1.3 mL/m in,检测波长205 nm。在此条件下测得的天然红心鸭蛋蛋黄粉和普通鸭蛋蛋黄粉中胆固醇的含量分别为24.84 m g/g和25.75 m g/g。 黄红霞 张声华关键词:鸭蛋 胆固醇 RP-HPLC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甜面酱挥发性成分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4 2010年 建立一种方便快捷地测定甜面酱挥发性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以总峰面积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离子强度、质量浓度、溶剂体积和解吸时间对甜面酱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萃取的影响。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为:样品质量浓度为0.5 g/mL和溶剂体积为6 mL时,涂层厚度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纤维头,于60℃、添加1 g NaCl,对甜面酱样品顶空吸附50 min,于250℃下解吸4 min后进行GC-MS分离鉴定。 康旭 孟鸳 乔宇 刘彩香 李冬生 胡建中 黄红霞关键词:甜面酱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稻米淀粉糊化进程研究 被引量:62 2001年 对不同初始粒径的稻米淀粉的糊化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淀粉的糊化具有上升、平缓和回落三个阶段。在糊化温度以下 (6 0℃ ) ,淀粉颗粒仅存在吸水膨胀 ,糊化度曲线平坦。糊化温度以上 ,随加热温度的升高 ,淀粉的糊化速度和糊化程度迅速增高 ,明显形成糊化过程的三阶段。较小的初始粒径会加快糊化进程 ,增大回落程度 ,但对糊化程度影响不大。加热温度对糊化特性的影响较淀粉的初始粒径大。 熊善柏 赵思明 姚霓 黄红霞关键词:稻米淀粉 糊化 循环喷淋发酵制备醋酸工艺的优化 2013年 采用醋酸菌(Acetobacter sp.)发酵生产醋酸,考察了静置发酵、摇床发酵和循环喷淋发酵3种发酵方式对发酵速度和醋酸产量的影响,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循环喷淋发酵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与静置发酵和摇床发酵相比,循环喷淋发酵可以有效缩短发酵时间,提高醋酸产量。优化的循环喷淋发酵条件为玉米芯作菌床载体、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2℃、发酵液流速2.7 L/min、接种量75 g/L、乙醇体积分数8%,醋酸产量可达1.93 g/100 mL。 杨勇 汪超 徐梅 黄红霞 康旭 徐宁 李冬生关键词:醋酸 发酵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