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国伟

作品数:34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白血
  • 21篇白血病
  • 20篇急性
  • 19篇基因
  • 13篇急性白血
  • 13篇急性白血病
  • 10篇细胞
  • 10篇基因表达
  • 7篇白血病患者
  • 7篇病患
  • 6篇疗效
  • 5篇淋巴
  • 5篇MUC1
  • 5篇MUC1基因
  • 4篇预后
  • 4篇淋巴细胞
  • 4篇急性白血病患...
  • 4篇骨髓
  • 3篇蛋白
  • 3篇转录

机构

  • 27篇惠州市中心人...
  • 18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4篇黎国伟
  • 18篇王东宁
  • 12篇许先吟
  • 10篇陈立
  • 9篇林东军
  • 9篇黄仁魏
  • 9篇李旭东
  • 9篇林桂真
  • 8篇何易
  • 7篇谢晓玲
  • 7篇林曲
  • 7篇廖彩翔
  • 6篇罗耀光
  • 6篇秦晓铧
  • 5篇吴红梅
  • 5篇陈国枢
  • 2篇胡俊
  • 2篇余相
  • 2篇董敏
  • 2篇叶玉蝶

传媒

  • 3篇医学综述
  • 2篇广东医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分子诊断与治...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癌症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加环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
2019年
目的:观察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抗感染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联合使用替加环素进行抗菌治疗的临床数据,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11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55.6%。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中位替加环素治疗时间为7(4~19)d。共培养出细菌53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41株(87.8%),革兰阳性(G+)菌12株(1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粒细胞缺乏症时间、替加环素治疗天数与疗效具有相关性。45例患者中,共16例(35.6%)患者出现较轻微的不良反应,其中恶心9例(20.0%)、呕吐5例(11.1%)、转氨酶升高4例(8.9%)、腹泻3例(6.7%)。结论:替加环素为基础的的抗感染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陈国枢陈立秦晓铧谢晓玲洪雅萍廖彩翔黎国伟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替加环素粒细胞缺乏症发热
联合观察MUC1基因与MDR1基因表达在非M3型急性白血病疗效判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MUC1基因也称为DF3基因,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长臂2带1区,其编码产物MUC1粘蛋白是一种分布于人上皮细胞表面的高度糖化的糖蛋白。MUC1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有异常表达,我们研究发现MUC1在急性白血病有一定...
黎国伟黄仁魏王东宁林桂真林东军何易李旭东林曲
文献传递
非M3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MUC1基因和MDR1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被引量:8
2005年
背景与目的:MUC1基因在胃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肿瘤中有表达,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较高的表达。但MUC1基因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相互关系以及两者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的关系尚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MUC1基因与MDR1基因表达及其与非M3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鄄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法检测34例初治非M3型急性白血病患者MUC1和MDR1的表达,并观察两种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34例初治非M3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MUC1基因阳性率为50%,MDR1基因阳性率为29.4%。MUC1基因阳性患者的MDR1阳性率为52.9%,明显高于MUC1阴性者的5.9%(P=0.003)。MUC1基因阴性者完全缓解(CR)率达94.1%,阳性患者CR率52.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MDR1基因阴性者CR率为91.7%,明显高于阳性患者的50.0%(P<0.05)。MUC1基因和MDR1基因均阳性者CR率为55.6%,MUC1基因和MDR1基因均阴性者16例,全部获得CR。结论:非M3型急性白血病MUC1基因阳性者MDR1基因表达率较高,MUC1基因及MDR1基因均为阴性者治疗缓解率高。提示联合检测MUC1基因和MDR1基因对判断初治非M3型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可作为临床判断疗效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黎国伟王东宁林东军李旭东林桂真何易林曲黄仁魏
关键词:MUC1基因多药耐药基因
急诊车祸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探讨急诊车祸多发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T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救治的176例车祸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格拉斯哥评分(GCS)、输血量和收住时的凝血功能、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指标,以及低体温、低灌注、重型颅脑损伤(STBI)、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急诊车祸多发伤患者发生TC的危险因素及T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76例患者中,发生TC 51例(29.0%),碱缺失≥6、GCS评分≤6分、合并STBI是严重创伤患者发生TC的独立危险因素。51例TC患者中,死亡21例(41.2%),年龄≤23岁、GCS评分≤6分、合并STBI、MODS是T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车祸多发伤患者容易发生TC,TC与ISS评分、STBI、组织低灌注有关,预后不良。
陈国枢陈立王涛朱伟旺黎国伟王国标刘志红张舜玲
关键词:多发伤创伤性凝血病预后
急性白血病患者MUC1与WT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MUC1基因及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4例初发或复发急性白血病(AL)患者MUC1基因以及WT1基因的表达,观察MUC1基因及WT1基因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关系。结果:54例初治或复发AL中MUC1基因表达阳性率50.0%,WT1基因表达阳性率74.1%。MUC1基因阴性表达的初治非M3型AL19例治疗完全缓解率达94.7%,MUC1阳性表达的初治非M3型AL18例治疗完全缓解率5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WT1基因表达阳性与否与化疗疗效无关。结论:MUC1和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有一定的表达,MUC1基因阳性表达可作为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指标。
黎国伟黄仁魏王东宁李旭东林东军林桂真林曲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MUC1基因WT1基因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73基因表达及与MDR1表达相关研究的临床意义
目的:P73基因位于染色体1p36.33。其定位以及基因结构上与P53有较高的同源性。近年来不断有报道表明,P73与P53基因存在明显不同,尤其是在一些癌组织中高水平表达。本文探讨P73基因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的...
王东宁黎国伟黄仁魏林桂真林东军何易李旭东林曲
文献传递
急性黄疸型肝炎合并溶血危险因素及诊断筛查标准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性黄疸型肝炎合并溶血的可疑危险因素及诊断筛查标准。方法 对确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住院患者资料 ,根据是否合并溶血进行分组 ,利用前向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进行可疑危险因素及诊断筛查指标的分析。结果 筛选出 4个可疑危险因素 ,分别为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使用氧化性药物史 ,G6PD缺陷 ,年龄小于 2 5岁。筛查标准为 :Hb小于 10 6g/L ,血WBC大于 10 7× 10 9/L ,血TB大于 2 0 7 8μmol/L。结论 使用筛查标准 ,结合危险因素的存在 ,有助于初步判断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否合并溶血。
黎国伟李韶光
关键词:黄疸病毒性肝炎溶血筛查标准
Hyper-CVAD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5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42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3例死亡。33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26例感染,22例黏膜炎,21例肝功能损害,8例心脏毒性,患者造血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访36个月,30例死亡,20例于CR状态下维持生存,5例复发患者正予治疗。结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患者应用Hyper-CVAD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方案可行,但对患者骨髓抑制较为明显,需加强支持治疗。
秦晓铧陈立陈国枢谢晓玲黎国伟许先吟
关键词:HYPER-CVADALL疗效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73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73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4例初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 P73基因表达;结合临床观察,分析 P73基因阳性表达与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34例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 P73基因表达阳性11例,阳性率为32%。其中 AML-M2亚型有较高阳性表达率。P73基因表达阴性者治疗后完全缓解率达91%(21/23例),P73基因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率为55%(6/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P73基因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P73基因表达阳性患者完全缓解率较低。结果提示 P73基因表达情况对初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有预测作用。
王东宁黎国伟林东军何易林桂真李旭东林曲黄仁魏
关键词:P73基因疗效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念珠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研究
2019年
目的对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并发念珠菌性败血症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450例A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并发念珠菌性败血症确诊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50例AL患者中, 27例确诊合并念珠菌性败血症,发生率为6.0%,均处于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持续缺乏状态。27例患者确诊后均使用伏立康唑进行抗真菌治疗, 13例死亡, 14例治愈。随访3~25个月, 14例存活患者中11例如期进行后续化疗,无复发,无慢性播散病例。结论念珠菌性败血症是AL化疗后的严重并发症,三唑类药物治疗念珠菌性败血症效果较好,念珠菌性败血症不影响AL的后续治疗。
陈国枢陈立曹海燕秦晓铧谢晓玲洪雅萍廖彩翔胡俊黎国伟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学疗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