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久荣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脱氧
  • 4篇脱氧葡萄糖
  • 3篇支气管
  • 3篇气管
  • 3篇显像
  • 3篇PET/C
  • 3篇PET/CT
  • 2篇断层显像
  • 2篇正电子
  • 2篇正电子发射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支气管肺泡
  • 2篇肿瘤
  • 2篇细支气管
  • 2篇细支气管肺泡
  • 2篇显像术
  • 2篇肺泡
  • 2篇氟脱氧葡萄糖

机构

  • 5篇湖北省肿瘤医...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作者

  • 5篇丁久荣
  • 4篇邱大胜
  • 4篇胡晓燕
  • 4篇李杰
  • 4篇彭辽河
  • 3篇朱佳
  • 3篇周静
  • 1篇望淑君
  • 1篇喻美贞
  • 1篇魏崇健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TACE术后残留或复发病灶检出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HCC)TACE术后残留或复发病灶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例经TACE治疗后HCC残留或复发患者临床及PET/CT检查资料,患者均于TACE治疗后1.5~7个月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1周内行DSA造影并接受介入治疗。重点评价2种检查方法对肿瘤残留或复发的显示能力。结果全组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ET/CT显像检查及DSA造影检查。DSA造影证实肝内肿瘤残留或复发灶46个,PET/CT显像检出肝内肿瘤残留或复发灶共45个。以DSA作为参考标准,PET/CT显示肿瘤残留或复发灶的灵敏度为97.8%(45/46),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7.9%(46/47);PET/CT与DSA检出肿瘤残留或复发灶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检出肿瘤灶的吻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吻合度较强(系数k=0.657,P=0.000)。另外,^(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新发现肝外转移3例,其中双肺转移1例,右侧肾上腺及肝门区、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1例,左髂骨转移1例。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经TACE治疗后HCC残留或复发病灶,且真实性和可靠性好;同时^(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是肿瘤远处转移探测最有效的方法,可较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协助临床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彭辽河胡晓燕李杰丁久荣邱大胜张建廷魏崇健
关键词:肝细胞癌体层摄影术体层摄影术脱氧葡萄糖
PET/CT与HRCT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诊断中的协同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与高分辨率CT(HRCT)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sol-itary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SBAC)诊断中协同应用的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SBAC患者的PET/CT及HRCT影像资料,患者均先行PET/CT显像,其中16例根据诊断需要于0~3天内行HRCT检查,分析两者对SBAC的协同诊断价值。结果 28例中,PET/CT显像确切诊断肺癌者15例(53.6%),恶性不除外5例(17.9%),良性病变8例(28.6%),误诊率较高。16例HRCT协同PET/CT确切诊断肺癌15例,其中1例初诊良性病变,后经HRCT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为肺癌,1例伴右肺门淋巴结转移者,HRCT图像仅显示形态正常淋巴结影,而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后经病理证实;PET/CT与HRCT协同诊断正确率达100%。结论 PET/CT显像诊断SBAC易出现假阴性,误诊率较高;PET/CT与HRCT在SBAC诊断中的协同应用能够弥补常规PET/CT显像中的不足,达到优势互补并充分发挥PET/CT的资源优势,有助于提高对SBAC的诊断准确率。
彭辽河丁久荣李杰邱大胜胡晓燕朱佳周静
关键词: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脱氧葡萄糖
气管、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18)F-FDGPET/CT表现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MEC)的PET/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5例经病理证实的气管、支气管ME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并进行CT图像、PET图像和PET/CT融合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合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一步观察,分析MECPET/CT的影像表现。结果 5例MEC患者中,1例位于气管,2例位于右主支气管,1例位于右下叶支气管,1例位于左下叶支气管。1例伴纵隔、右上肺门淋巴结转移,1例伴右肺上叶转移。PET显像示气管、支气管内结节状、椭圆状或长条状放射性浓聚影,肺内转移灶、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呈结节状放射性浓聚影,边界清晰。CT于相应部位见气管、支气管腔内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影,密度较均匀,其中2例病灶内见斑点状钙化,2例伴阻塞性肺不张,1例伴阻塞性肺炎。结论气管、支气管MEC的PET/CT影像表现为气管内椭圆形、柱状等代谢或密度改变,PET/CT能够完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功能代谢信息与解剖形态学影像特点,对临床诊疗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彭辽河丁久荣胡晓燕邱大胜李杰朱佳周静
关键词:气管肿瘤支气管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
15例肺类癌临床分析
2003年
喻美贞望淑君丁久荣
关键词:肺癌肿瘤血行转移生存率
^(18)F-FDG PET/CT结合HRCT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HRCT)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PTBA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26例PTBAC患者的18F-FDG PET/CT及HRCT影像资料,患者均先行18F-FDG PET/CT显像,其中15例根据诊断需要0~3 d内行HRCT检查,分析两者结合对PTBAC的诊断价值。结果:全组26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确切诊断肺癌9例,恶性不除外13例,肺感染性病变4例,确诊率为34.6%,误诊率较高;其中15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后结合HRCT确切诊断肺癌13例,1例初次诊断感染性病变者后经结合HRCT图像诊断为肺癌,1例18F-FDG PET/CT显像及HRCT均疑为肺炎者,经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后综合评判考虑肺癌,后病理证实;18F-FDG PET/CT结合HRCT诊断正确率达100%。结论:PTBAC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HRCT表现复杂多样,PET/CT结合HRCT在PTBAC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彭辽河丁久荣胡晓燕邱大胜李杰周静朱佳
关键词:细支气管肺泡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螺旋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