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壮

作品数:1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人工林
  • 6篇红松人工林
  • 5篇碳密度
  • 3篇凋落
  • 3篇土壤
  • 3篇贮量
  • 3篇混交
  • 3篇混交林
  • 2篇凋落物
  • 2篇森林资源
  • 2篇碳贮量
  • 2篇土壤碳
  • 2篇栎林
  • 2篇蒙古栎
  • 2篇蒙古栎林
  • 2篇白桦
  • 2篇白桦林
  • 2篇次生
  • 2篇次生白桦林
  • 1篇弹簧

机构

  • 16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铁力...

作者

  • 16篇丁壮
  • 5篇崔若光
  • 3篇丁兵
  • 3篇张鹏
  • 3篇沈海龙
  • 2篇张彦东
  • 1篇陈立新
  • 1篇姚余君
  • 1篇宋玉英
  • 1篇崔泽
  • 1篇尚杰

传媒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植物研究
  • 1篇森林工程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畜禽种业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文物鉴定与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原始红松林的破坏与恢复的雏议被引量:5
2013年
依据相关历史资料和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红松原始林历史上的破坏和恢复现状。那时的原始林森林茂密,树木参天,公顷蓄积量约300 m3左右。这片原始林虽经历代政权的建立和更迭,但因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下,开发利用有限等原因,减少了森林资源的消耗,自然保护了森林的存在与发展。但在1896~1945年间,遭到了沙皇俄国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大势掠夺采伐破坏,原始林一扫而光,夷为荒山秃岭和残破林,每公顷蓄积仅为54.9 m3。为改变现状,迅速恢复森林资源,帽儿山林场于1958年以恢复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引种红松种群,调整结构,形成针阔混交林,至今经过50年的恢复和改造,效果显著。
丁壮
关键词:生态功能
一种用于碳汇林管理的野外测量装置
一种用于碳汇林管理的野外测量装置,涉及碳汇林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尺身、零刻度杆和滑动杆,尺身上设置有滑道,滑道上安装有可沿滑道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动杆安装在所述滑块上,尺身内设置有凹槽,零刻度杆的下端铰接在凹槽内并可旋转收纳...
丁壮吴海波张鹏丁兵沈海龙
文献传递
天然次生白桦林蒙古栎林凋落物碳密度的差异被引量:1
2015年
在长白山北部、张广才岭西坡,东北林业大学老山人工林实验站,测试与计算天然次生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 Suk.)和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凋落物碳密度。结果表明:20年生白桦林凋落物碳密度为1.049 t·hm^(-2)·a^(-1),42年生白桦林凋落物碳密度为2.477 t·hm^(-2)·a^(-1),相差136.13%;20年生蒙古栎林凋落物碳密度为0.948 t·hm^(-2)·a^(-1),50年生蒙古栎林凋落物碳密度为2.686 t·hm^(-2)·a^(-1),相差183.33%;经方差分析,均相差显著(P<0.05),说明林龄是影响碳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2种林分类型凋落物碳密度的变化,经方差分析均无显著(P>0.05),在数量上虽有小的差异,但在理论上没有变化。不同凋落物器官碳密度的平均值,经方差分析相差显著(P<0.05),从大到小,依次为叶、枝、皮、果、粪便、虫卵,随着林龄增大排序还会有变化。白桦与蒙古栎林分凋落物碳密度,随季节的变化而有规律变化;根据凋落物碳密度季节的变化特点,分为3个凋落期,即生长季节凋落期、停止生长凋落期、冬季休眠凋落期,停止生长期凋落量最多,冬季休眠期凋落量最少。
丁壮尚杰
关键词:白桦蒙古栎凋落物碳密度
红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被引量:2
2018年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东北林业大学老山人工林实验站,20年生红松人工林与天然白桦林和蒙古栎混交林、42年生红松人工林与天然白桦林和蒙古栎混交林中进行了生物量碳密度的测定,结果说明,3种林分类型属蒙古栎红松混交林碳密度最大,为95.24 t·hm-2,超过红松人工纯林13.10%,与桦树红松林持平,同时也做了不同林龄生物量碳密度的比较,属42年生生物量最多,超过20年生的170.13%~276.71%,充分说明,不同林分类型和不同林龄的林分,是影响生物量碳密度的主要因子。在各组分的生物量(组织器官)碳密度差异显著,属树干生物量碳密度最多,约占碳密度总量的48.76%~62.34%,其次为根生物量碳密度也比较多,以各组分生物量碳密度大小排序为树干、根、叶、枝、果。
丁壮崔若光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混交林碳含量
红松人工林碳贮量和碳分配的研究
红松(Pinus koraiensis)为我国东北东部地区地带性顶极群落建群种,但经过历史上长期破坏该树种数量明显减少。为恢复以该树种为主的地带性顶极群落,建国后在东北东部山地营造了大量红松人工林,其中有一部分已和天然侵...
丁壮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碳贮量土壤呼吸
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结构与碳密度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10年
研究了东北东部张广才岭西坡东北林业大学老山人工林实验站于1966年春栽植的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包括: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纯林,红松蒙古柞(Quercus mongolica)混交林,红松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混交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碳密度和储碳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碳库是由土壤L层、F层、H层和B层分室构成,每个分室具有储碳功能和潜力。经双因素方差分析得知,不同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类型、不同土层分室、不同坡位种类均对Soc质量分数,Soc密度有显著影响,红松蒙古柞混交林Soc密度最高为278.63 Mg·hm-2,以分室比较属B层分室碳密度最高,为212.28 Mg·hm-2,以坡位比较坡下Soc密度最高,为394.1 8 Mg·hm-2,同时揭示了Soc质量分数,Soc密度与各分室有机质含量,分室的土壤垂直深度有明显的规律。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温带湿润地区地带性红松人工林与天然林混交的生态系统土壤有较高的碳储能力,为防止气候转暖,实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参考。图3表8参12。
丁壮张彦东
关键词:土壤碳库碳密度混交林
一种用于碳汇林管理的林业调查工具
一种用于碳汇林管理的林业调查工具,涉及碳汇林管理技术领域,包括方形框架,还包括立杆,所述方形框架由四根等长的刚性管围成,刚性管内穿有弹力绳,四根刚性管通过一根封闭的弹力绳串联成所述的方形框架;所述立杆的下端通过上述的弹力...
丁壮吴海波丁兵张鹏沈海龙
文献传递
森林博物馆生态文明的传播和教育
2023年
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隶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是我国第一座以森林为主题的专题类博物馆,既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新窗口,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是森林文化发扬传承的典范。以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为重要主线,充分展示森林博物馆馆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贯彻实施与精准宣讲,通过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价值分析,以更好实现森林博物馆的生态育人功能。
丁壮胡锦鼎
关键词:生态文明
红松人工林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与贮量的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以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老山人工林实验站26林班白浆土栽培的红松人工林为试验地,林龄20年,公顷株数为3 240株,研究结果表明,矿质元素贮量为502.37 kg.h-1.m-2,平均每年为25.12 kg.h-1.m-2。其中乔木层占总量的81.46%,灌木层占11.17%,草本层占2.56%,凋落层占4.81%。为增加矿质元素含量与贮量,应调整林分结构,促进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
丁壮张彦东齐学军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矿质营养元素乔木层
马车的前世今生
2021年
通过对马车的研究,介绍了马车在中国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对马三个阶段进化和车的演化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最早的马和车的文字记载是殷墟甲骨文。最早车的痕迹出现在距今4000余年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12区,夏代宫殿外地面上曾发现双轮车的痕迹。通过对秦代马车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对马车进行分类,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朝代在车马上的限制。特别提出了在迈进工业现代化的今天马车存在的基本状况,对马车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崔若光丁壮宋玉英崔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