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伟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对儿童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 2023年
- 目的 比较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轻中度UC患儿80例,采用简单排序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接受美沙拉嗪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血清D-乳酸(lactic acid,LAC)、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ANCA)、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内毒素(endotoxins,ET)、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23水平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随访12个月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清D-LAC、p-ANCA、DAO、ET、IL-1β、IL-6、IL-2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肠球菌、酵母菌、肠杆菌亦均低于对照组(P <0.05),乳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均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多于观察组,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儿UC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均可用于治疗轻中度UC患儿,美沙拉嗪较柳氮磺吡啶在疗效、降低血清D-LAC和p-ANCA水平、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安全性更佳.
- 张文轩李楠秦守权王祥严伟
- 关键词: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溃疡性结肠炎D-乳酸炎症因子
- 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对判断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意义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评估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对判断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7-07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就诊的UC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06例不同严重程度的UC患者。依据Truelove-Witt标准,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轻度和中重度UC两组,其中轻度UC为157例,中重度UC为14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的浓度差异,评价这些指标与UC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单核细胞计数对判断中重度U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轻度UC和中重度UC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UC患者的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高于轻度UC,而这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轻度UC相比,中重度UC患者的单核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示单核细胞计数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610。当最佳临界值为0.395时,其判断中重度U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5.6%和75.8%。当ESR、单核细胞计数和CRP三者的乘积取值为36.561时,判断其为中重度U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7%和92.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于单核细胞计数超过正常高值(0.8×109/L)的UC患者,判断其为中重度UC的风险是轻度UC的3.91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与轻度UC相比,单核细胞计数在中重度UC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升高。单核细胞计数对判断UC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严伟王宏刚石运涛马天恒谭跃进吴尚农周静芳
- 关键词:单核细胞计数溃疡性结肠炎特异度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P)情况及二者关系。方法选取80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作为UC组和80例经电子肠镜检查未见明显结肠病变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同时经13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比较HP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将UC组患者按病情活动程度及病变范围分组,比较HP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UC组HP感染的阳性率为47.5%,明显低于对照组(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3,P=0.017)。UC患者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活动组HP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7.9%,34.5%和2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9,P=0.042);按照病变范围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9,P=0.447)。结论 UC患者HP感染率低于无明显结肠病变者,UC患者病情越轻HP感染率越高。
- 马天恒杨晓钟谢睿王宏刚严伟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幽门螺杆菌
-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判断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意义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评估外周血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and lymphocyte ratio,MLR)对于判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7-07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诊治的UC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06例不同严重程度的UC。依据Truelove-Witts标准,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轻度和中重度UC两组,其中轻度UC为157例,中重度UC为14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MLR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不同严重程度UC患者中的差异。结果轻度和中重度UC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N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中重度UC组的MLR显著高于轻度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与轻度UC相比,中重度UC的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MLR和NLR均与CRP呈正相关(P <0. 05),而与ESR无显著相关性(P> 0. 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示MLR对判断患者为中重度UC有统计学意义,曲线下面积为0. 62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年龄、性别调整后,高MLR组患者为中重度UC的风险是轻度UC的2. 32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与轻度UC相比,MLR在中重度UC患者中显著升高。UC患者MLR升高是判断其为中重度UC的危险因素。
- 王静怡石运涛周静芳马天恒严伟谭跃进吴尚农王宏刚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美沙拉秦治疗伴焦虑抑郁状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 2014年
- 背景:除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外,精神心理因素亦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美沙拉秦治疗伴焦虑、抑郁状态U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轻、中度活动期UC伴轻、中度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美沙拉秦片3.0 g/d,观察组同时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日2次,每次1片,疗程8周。以治疗第0天和1、4、8周末为观察点,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周末起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即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末起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显著降低(P<0.01),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显著增高(P<0.05)。治疗8周末,观察组临床和内镜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治疗意外症状量表(TE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伴焦虑、抑郁状态的UC患者,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美沙拉秦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 谢睿高成城吴尚农严伟马天恒
- 关键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美沙拉秦焦虑抑郁
- 尿胰蛋白酶原-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判断胰尿蛋白酶原-2(尿TPG-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比较急性胰腺炎起病4 h内、4~120 h之间以及120 h后尿TPG-2和血清淀粉酶的阳性率,了解尿TPG-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比较在其他急腹症时,尿TPG-2和血清淀粉酶的阳性率,了解尿TPG-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性。结果:起病4 h内患者75例,蛋白酶原-2阳性51例(68%),血清淀粉酶阳性39例(52%),尿TPG-2阳性率高于血清淀粉酶阳性率(P<0.05)。起病4-120 h之间,患者211例,尿TPG-2阳性204例(96.7%),血清淀粉酶阳性199例(94.3%),尿TPG-2阳性率和血清淀粉酶阳性率之间无差异(P>0.05)。起病120 h之后,患者211例,蛋白酶原-2阳性97例(46.0%),血清淀粉酶阳性62例(29.4%),尿TPG-2阳性率高于血清淀粉酶阳性率(P<0.05)。肠梗阻、胆系结石以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构成的急腹症45例,尿TPG-2阳性11例(24.4%),血清淀粉酶阳性4例(8.9%),尿TPG-2阳性率和血清淀粉酶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TPG-2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可靠指标,早期与回顾性诊断急性胰腺炎,较血清淀粉酶敏感。
- 吴尚农马天恒严伟高成城
- 关键词:血清淀粉酶急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