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内紧急心脏起搏抢救心跳骤停的临床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紧急床边气管内心脏起搏在心肺复苏中的成功率。方法:对50例心跳骤停患者紧急行改良气管导管插管,插管成功后即行气管内心脏起搏。结果:50例中41例有起搏信号,起搏成功率为82%,28例临床有效,临床有效率为56%,其中21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42%。结论:紧急床边气管内心脏起搏设备、操作简单,不影响胸外按压和进行其它急救措施,是抢救心跳骤停的一种有效措施。 刘一李 陈权 乔雁翔 吴广球关键词:心脏起搏 心肺复苏 治疗性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对发病早期(72h)患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人行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等诊断及微创治疗,以动态评价治疗性ERCP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ERCP检查和治疗,B组行内科保守疗,分别观察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及治疗后前3d的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结果患者A组较B组在48h、72h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显著,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显著。结论在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中,治疗性ERCP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乔雁翔 吉成岗 张春新 刘彪分期系统在中、晚期肝癌生存关系的评价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运用已有完整资料来评价目前世界上常见几种肝癌生存分期系统在中、晚期肝癌中特点,为临床中恰当运用分期预后系统作指引。方法收集2000~2003年201例来自我院确诊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并观察其生存时间,以UICC(国际抗癌联盟)、Okuda、CLIP(cancer of the liver Italian program)、CUPI(Chinese university prognostic index)分期系统为基础,分别制作Kaplan-Meier评价生存曲线,并做比较分析。结果根据Kaplain-Meier估计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证实Child-Pugh、UICC临床分期系统区分差、Okuda、CUPI分期区分度好,CLIP分期大部分满意,其中4~5级区分度最差。结论Okuda、CUPI分期系统在中、晚期肝癌运用满意,而CLIP分期系统基本满意,Child-pugh、UICC临床分期单独不适应用在中、晚期肝癌生存预后中。 乔雁翔 曾麟 曾文铤 梁建新关键词:肝肿瘤 生存率 “无脾人”OPSI相关分析与防治策略的认识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合理认识与运用预防及治疗外伤性脾切除患者OPSI策略。方法1998年4月后我们使用宣传教育、接种疫苗、抗生素预防等方式对脾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干预,然后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4年1月收治外伤性脾切除术337例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以及对5例OPSI病例各相关因素进一步分析。结果干预后的OPSI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该加强以宣传教育、接种疫苗、抗生素预防为中心的OPSI防治策略的推广。 吉成岗 乔雁翔 周岳平 张春新 刘彪 曾敬军 刘钦志 吴志棉 郑朝旭关键词:干预 十二指肠镜治疗高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高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该院2002年5月 ̄2005年10月收治的18例高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首先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同时置入鼻胆管引流;合并胆囊结石者,待胰腺炎恢复后,施行腹腔胆囊切除术等。结果全组18例病人均行鼻胆管引流(ENBD),11例胆管结石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取出,胰腺炎顺利治愈17例,治愈率94.4%;6例取石失败,二次内镜治疗行胆道支架引流术、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ENBD+EST,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胰管压力,避免急诊手术,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该微创技术尤为适合高龄、合并有多脏器功能不全、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 吉成岗 孙海茂 沈其猷 乔雁翔 刘彪 李初俊关键词:高龄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十二指肠镜 外伤脾切术后暴发性感染相关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合理认识与运用预防及治疗外伤性脾切除术后暴发性感染(OPSI)患者策略.方法1998年4月后采用宣传教育、接种疫苗、抗生素预防等方式对脾切术患者进行干预后,对1992年1月~2004年1月收治外伤性脾切术337例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及5例OPSI病例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干预后的OPSI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加强以宣传教育、接种疫苗、抗生素预防为中心的OPSI防治策略的推广. 吉成岗 乔雁翔 周岳平 张春新 刘彪 曾敬军 刘钦志 吴志棉 郑朝旭SPae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泡沫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暨支架相关Meta分析 背景
血管的慢性炎症贯穿整个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阶段,内皮功能障碍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活化,粘附分子... 乔雁翔关键词:血管炎症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西罗莫司洗脱支架 金属裸支架 META分析 文献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8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54例)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7例),其中ACS组54例,SAP组27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MPO水平,冠状动脉造影判定病变血管支数及血管狭窄程度,分析MPO水平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MPO在ACS组中的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在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PO浓度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r=0.18,P>0.05),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血浆MPO水平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显著相关。 乔雁翔 陈巍 卢星文 谢昌明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髓过氧化物酶 冠状动脉硬化 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仅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4h…136、12个月转复窦性心律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h窦性心律转复率为20.0%(8/40),对照组为15.O%(6/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6,P=0.556);观察组治疗后1、3、6、12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57.5%(23/40)、67.5%(27/40)、62.5%(25/40)、57.5%(23/40),对照组分别为32.5%(13/40)、40.0%(16/40)、27.5%(11/40)、30.0%(12/4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51、6.084、9.899、6.146,P=0.025、0.014、0.002、0.013)。观察组发生胃肠不适1例,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心动过缓4例,QT问期延长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5.600,P=0.018)。结论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且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乔雁翔关键词:心房颤动 胺碘酮 贝那普利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与心肌重构及心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与心肌重构及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cTnT是否升高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8例),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室重量(LVM)、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结果 88例心力衰竭患者有40例患者CTnT升高,占45.46%;观察组患者LAD、LVED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VPW、IVS、LVM、LVEF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cTnT水平与心衰患者LAd、LVEDd呈正相关性(P<0.05),与IVS、LVPW、LVM、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T水平与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密切相关。 乔雁翔 卢星文 谢昌明 何建东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肌钙蛋白 心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