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鸽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APELIN
  • 3篇海马
  • 2篇抑郁
  • 2篇抗抑郁
  • 2篇抗抑郁效应
  • 1篇叠氮
  • 1篇叠氮化钠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紧张素受...
  • 1篇神经发生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生理作用
  • 1篇跳台
  • 1篇尼古丁
  • 1篇中枢神经
  • 1篇中枢神经系统
  • 1篇慢性

机构

  • 7篇南华大学

作者

  • 7篇乔鸽
  • 5篇邓海峰
  • 5篇田绍文
  • 5篇王琳
  • 3篇唐四梅
  • 2篇杨玉凤
  • 1篇高军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湖南省生理科...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Apelin/APJ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作用
2010年
Apelin是G蛋白耦联受体APJ的天然配体。Apelin/APJ信号在人与动物组织中广泛分布。近十年来,尽管apelin的外周功能研究已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对其中枢功能研究却明显滞后。本文介绍近年来在apelin中枢功能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邓海峰杨玉凤乔鸽王琳田绍文
关键词:APELINAPJ中枢神经系统生理作用
Apelin抗抑郁效应研究
Apelin是血管紧张素受体AT1相关受体蛋白(APJ)的天然配体。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反应,为了检测Apelin参与情绪反应调节的可能性,本课题组采用大鼠强迫游泳模型与习得性无助模型检测了Apelin-13是否具...
邓海峰唐四梅乔鸽王琳田绍文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受体海马抗抑郁效应
文献传递
Apelin:一种潜在的新型抗抑郁剂
<正>Apelin是血管紧张素受体相关蛋白APJ的天然配体;Apelin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包括参与情绪反应的脑结构如海马、杏仁核等部位,提示Apelin信号可能参与情绪反应的调节。本研究基于啮齿类强迫游泳模...
邓海峰乔鸽王琳唐四梅潘思田绍文
文献传递
海马神经发生在Apelin抗抑郁效应中的作用
目的: 本实验室基于大鼠强迫游泳与习得性无助模型,首次表明Apelin可发挥抗抑郁效应且海马是Apelin发挥抗抑郁效应的关键脑区。本研究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WKY转基因大鼠强迫游泳模型、小鼠悬尾模型...
乔鸽
关键词:APELIN抑郁WKY大鼠海马神经发生
文献传递
慢性尼古丁处理增强大鼠场景性恐惧记忆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检测慢性尼古丁处理对大鼠场景性恐惧记忆的影响。方法:以递增剂量法连续皮下注射尼古丁14 d建立尼古丁依赖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尼古丁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戒断后第1天和第14天进行戒断症状评估;在第13天行自发活动检测;第14天进行场景性恐惧条件化训练,训练分为习惯化、条件化与检测三阶段,以大鼠僵直时间作为评价恐惧记忆指标。检测完成后,进行足底电击敏感性测试。结果:在戒断后第1天,尼古丁组大鼠戒断症状明显强于生理盐水组,而在第14天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场景性恐惧条件化任务中,2组大鼠在条件化阶段其僵直时间百分比无明显差异;在检测阶段,尼古丁组大鼠僵直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此外,2组大鼠自发活动与足底电击敏感性无明显组间差异。结论:慢性尼古丁处理增强大鼠场景性恐惧记忆,该效应并非由戒断症状、自发活动或足底电击敏感性改变所引起。
田绍文乔鸽高军王琳邓海峰杨玉凤
关键词:尼古丁戒断
Neu-P11改善大鼠海马内微注射Aβ(1-42)诱导的认知损伤
本研究基于阿尔兹海默病(AD)大鼠模型,评估了一种新型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的潜在保护作用;通过向大鼠右侧海马内微注射孵育后的Aβ(1-42()6μg/rat)建立AD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Aβ(1-42)处理...
乔鸽Moshe LAUDON王琳唐四梅田绍文
关键词:大鼠海马
文献传递
Neu-P11改善叠氮化钠诱导的大鼠记忆损伤
2012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在后扣带皮层(PCC)代谢减退大鼠模型中的潜在保护作用。方法:跳台被动回避实验行为程序包括训练阶段和检测阶段,间隔24h。大鼠分为四组即溶媒对照组、Neu-P11组、NaN3组和NaN3+Neu-P11组。训练阶段1~1.5h后将大鼠麻醉,经PCC单次微量注射叠氮化钠(NaN3)或生理盐水(每侧0.5μL)。分别于微量注射2h和6h后注射1次Neu-P11(50mg/kg,腹腔注射)或PBS(与Neu-P11同体积)。检测阶段2h和4h后分别进行旷场行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NaN3组的跳台潜伏期与溶媒对照组和Neu-P11组相比显著性降低;NaN3组在两阶段的跳台潜伏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NaN3组与NaN3+Neu-P11组的跳台潜伏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NaN3+Neu-P11组在检测阶段的跳台潜伏期与训练阶段的相比显著性升高。大鼠在旷场行为实验中的水平活动距离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各项检测指标中无显著性组间差异。结论:Neu-P11在大鼠后扣带皮层代谢减退模型中发挥轻微的保护作用,改善大鼠的记忆损伤。
唐四梅王琳田绍文邓海峰Laudon Moshe乔鸽
关键词:记忆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