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庆波

作品数:149 被引量:82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7篇化学工程
  • 20篇冶金工程
  • 18篇动力工程及工...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气化
  • 10篇煤气
  • 10篇加热炉
  • 10篇高炉
  • 9篇动力学
  • 9篇余热
  • 9篇炉渣
  • 8篇制氧
  • 8篇物流
  • 8篇化学链
  • 8篇换热
  • 8篇合金
  • 8篇高炉渣
  • 7篇铁素
  • 7篇铁素体
  • 7篇屈强比
  • 7篇煤焦
  • 6篇能耗
  • 6篇热轧
  • 5篇带钢

机构

  • 104篇东北大学
  • 33篇徐州工程学院
  • 8篇安阳钢铁集团...
  • 8篇江苏理工学院
  • 6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宝钢集团有限...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科...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沈阳建筑工程...
  • 1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沈阳化工学院
  • 1篇宁夏理工学院
  • 1篇江苏常铝铝业...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湖北三江航天...
  • 1篇重庆宗申通用...

作者

  • 146篇于庆波
  • 33篇孙莹
  • 20篇秦勤
  • 15篇刘军祥
  • 15篇刘相华
  • 14篇谢华清
  • 13篇李朋
  • 13篇王坤
  • 12篇蔡九菊
  • 12篇陆钟武
  • 10篇胡贤忠
  • 7篇王国栋
  • 7篇赵曜
  • 5篇董辉
  • 5篇赵贤平
  • 5篇杜文亚
  • 5篇陈光
  • 5篇刘晓
  • 5篇窦晨曦
  • 4篇杨宗山

传媒

  • 29篇东北大学学报...
  • 12篇钢铁
  • 11篇热加工工艺
  • 9篇冶金能源
  • 7篇第八届全国能...
  • 5篇材料热处理学...
  • 5篇2010年全...
  • 4篇全国能源与热...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节能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工业加热
  • 2篇塑性工程学报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中国科学:技...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中国冶金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锻压技术
  • 1篇金属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12篇2015
  • 10篇2014
  • 16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6篇2010
  • 16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11篇2002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滤燃烧火焰锋面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2013年
实验研究甲烷/空气预混气体在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燃烧的火焰锋面不稳定特性.结果表明,给定一个初始非均匀预热区域,在当量比为0.41,流速为0.42 m/s时,在6 mm的小球填充床内,火焰锋面由较为规则的对称火焰逐渐演变为倾斜火焰,并最终分裂为上下两个区域.在布置填充床的同时,对填充床进行夯实,降低孔隙率分布不均匀性.在孔隙率均匀的填充床内,初始的非均匀预热区域,使得火焰的传播极其不稳定,最终导致熄火;即使给定初始均匀的预热区域,火焰锋面依然具有一定的不对称性.填充床的结构不均性是过滤燃烧火焰锋面倾斜的主要原因,而初始的不均匀因素将加剧火焰传播的不稳定性.
薛治家于庆波刘慧史俊瑞
关键词:多孔介质过滤燃烧
冶金渣颗粒余热回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针对空气回收高温冶金渣粒余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采用自流床余热锅炉直接回收高温颗粒余热,用以生产蒸汽的技术路线.搭建了自流床余热锅炉换热实验平台,研究了换热管内水的雷诺数月P、渣粒流速和渣粒初始温度对余热锅炉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发现:渣粒侧的换热热阻值为水侧换热热阻值的55—100倍,综合换热热阻的大小取决于渣粒侧换热热阻的大小,换热管内水的雷诺数Re对综合换热系数和热回收效率几乎没有影响;随着渣粒流速和渣粒初始温度的提高,渣粒换热系数和热回收效率均逐渐增加.
刘军祥于庆波谢华清秦勤
关键词:余热回收换热特性
热轧后停留时间对带钢屈强比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和工业规模试制条件下耐火钢层流冷却和热变形后停留时间对热轧带钢铁素体晶粒尺寸和带钢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热变形后停留时间可以增大铁素体晶粒尺寸;实验室喷淋冷却速度较低(10℃/s),铁素体晶粒尺寸较大,屈强比(YR)为0.78;第1次工业试验层流冷却速度快(30℃/s),使铁素体晶粒细化,屈强比偏高(YR=0.84);第2次工业生产试制的带钢屈强比可以由原来的0.84降低至0.79,而且不降低生产效率。
于庆波孙莹刘相华王国栋
关键词:热轧带钢屈强比层流冷却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流程的物流对能耗的影响被引量:13
2003年
以氧化铝生产流程的基准物流图概念为基础 ,构筑了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流程的基准物流图 ,为定量分析拜耳法流程中物流对能耗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比较的基准 ,并以某拜耳法氧化铝厂生产数据为依据 ,绘制了该厂的实际物流图 ,构筑了与其相对应的基准物流图。用基准物流图法定量地分析了各个工序的工序能耗变化和折合比变化对氧化铝综合能耗的影响 ,以及生产流程中物流对能耗的影响 。
刘丽孺陆钟武于庆波闫书明姜玉敬吕子剑
关键词:氧化铝拜耳法综合能耗工序能耗
12Cr1MoV钢高温运行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运用金相分析、SEM显微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分析研究电厂蒸汽管道12Cr1MoV钢在高温环境下长期运行对管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长期运行,管材强度和塑性均有所下降,管材组织的不均匀性促进了珠光体的球化和碳化物的析出,拉伸断口出现准解理形态,管材的组织和性能发生了轻度劣化,但仍可以继续安全运行。
杨峰于庆波
关键词:12CR1MOV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碳化物
高炉渣转杯法粒化的实验关联式被引量:3
2009年
对高炉渣转杯法粒化过程进行分析,利用量纲分析法得出该过程所涉及到物理量的无量纲准则数。通过实验确定渣粒直径与各准则数之间的关系,得出准则数方程。
窦晨曦于庆波刘军祥胡贤忠
关键词:高炉渣
X70管线钢点蚀行为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对X70管线钢的凹坑进行了SEM观察,并对控轧控冷工艺以及层流冷却水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X70管线钢凹坑是由于点蚀腐蚀所引起,而点蚀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层流冷却水中的氯离子浓度偏高。另外,对X70管线钢的点蚀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于庆波孙莹
关键词:X70管线钢点蚀钝化膜凹坑
空气消耗系数对转炉汽化冷却烟道运行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转炉汽化冷却烟道的安全运行受吹炼时间、空气消耗系数、烟气流速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空气消耗系数与实践生产联系最为紧密。依据转炉汽化冷却烟道的热力计算过程编制了热力计算程序,当空气消耗系数发生变化时,通过热力计算程序研究了炉气的理论燃烧温度、汽化冷却烟道的传热量及排烟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80 t转炉在炉气温度1600℃,初始炉气成分φ(CO)=90%,φ(CO_(2))=10%的情况下,当空气消耗系数从0.08增长至0.30时,炉气的理论燃烧温度提高了286.1℃,烟气中φ(CO)从72.468%下降到41.052%,换热量大幅增加,烟道出口排烟温度提高了139.12℃。
杨森秦勤于庆波
关键词:转炉汽化冷却烟道理论燃烧温度传热量排烟温度
M/A岛对粒状贝氏体钢冲击韧性的影响被引量:28
2012年
钢的成分、冷却速度及终冷温度等因素会影响M/A岛形貌和分布。通过力学性能检验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M/A岛形貌及分布状态对钢的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终冷温度是决定M/A岛颗粒大小的重要工艺;细小的M/A岛对粒状贝氏体钢韧性的降低不明显;粗大的M/A岛能降低粒状贝氏体钢的冲击韧性。
于庆波
关键词:M粒状贝氏体冲击韧性
CO_2吸附强化模拟生物油重整制氢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选用Ce-Ni/Co作催化剂、由醋酸钙煅烧制得的Ca O作重整催化剂、CO2吸附剂,进行模拟生物油吸附强化蒸汽重整制氢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M(S)/M(C)(加入水蒸气的摩尔质量与生物油模化物中碳的摩尔质量之比)条件下,吸附剂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氢气摩尔分数和氢气产率;添加吸附剂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氢气摩尔分数、氢气产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700℃时达到最大;随着M(S)/M(C)的增加,氢气摩尔分数先增大后减小,在M(S)/M(C)=9时氢气摩尔分数达到最大,而氢气产率则在M(S)/M(C)超过9后变化不大;随着M(Ca O)/M(C)(加入的氧化钙的摩尔质量与生物油模化物中碳的摩尔质量之比)的增加,氢气摩尔分数逐渐增大,达到M(Ca O)/M(C)=3后几乎不变,氢气产率则先增大后减小,在M(Ca O)/M(C)=3时达到最大;温度=700℃,M(S)/M(C)=9,M(Ca O)/M(C)=3为模拟生物油重整制氢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氢气摩尔分数、氢气产率分别达到92.2%,84.1%.
于庆波姚鑫吴天威谢华清
关键词:生物油模型化合物蒸汽重整制氢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