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建民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杆菌
  • 3篇大肠杆菌
  • 2篇粘附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因子
  • 1篇血凝
  • 1篇血凝试验
  • 1篇致肾盂肾炎大...
  • 1篇肾炎
  • 1篇肾盂
  • 1篇肾盂肾炎
  • 1篇抗药
  • 1篇抗药性
  • 1篇ELISA
  • 1篇肠杆菌
  • 1篇大肠杆菌耐药...

机构

  • 3篇天津医学院

作者

  • 3篇陈锦英
  • 3篇何建民
  • 3篇苏琦华
  • 2篇任中原

传媒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2篇1994
  • 1篇199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尿源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根据血凝结果将156株尿源大肠杆菌分为三组,MRHA~+组(41株)作为引起肾盂肾炎的具有P菌毛的代表株,MSHA~+组(40株)作为引起下尿道感染的具有Ⅰ型菌毛的代表株,和HA~-组(75株)。比较各组菌株产生溶血素、大肠杆菌素和尿道上皮细胞粘附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MRHA~+组产生溶血素的菌株最多,占29.3%(P<0.01);大肠杆菌素的产生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每个尿道上皮细胞粘附的细菌数,MRHA~+组为70±16,MSHA~+组15±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r<0.001)。提示粘附特性可以作为建立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鉴定方法的依据。
陈锦英苏琦华何建民任中原
关键词:大肠杆菌粘附毒力因子
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鉴定方法的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利用带有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UPEC)P菌毛粘附基因群的克隆株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抗血清,经吸收后仅保留对UPEC粘附基因群的特异性。继而建立了全菌ELISA,用于尿源大肠杆菌的研究,并与血凝试验及菌毛蛋白粗提物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代表UPEC的MRHA+组有26.8%阳性,提示尚有不同血清型的UPEC存在;但与非UPEC菌株(MSHA+和HA-组)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实验证明全菌ELISA方法灵敏、特异、经济、便于推广,可用于UPEC菌株的鉴定,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陈锦英何建民苏琦华
关键词:肾盂肾炎大肠杆菌ELISA
尿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其与粘附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1993年
本文对150株尿源大肠杆菌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对羟氨苄青霉素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超过50%,对头孢氨噻肟、呋喃、喹酮酸、妥布霉素及西梭霉素的耐药率低于30%。多重耐药株耐药谱主要以羟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链霉素及庆大霉素为基础的不同组合,且以质粒介导耐药性为主。150株大肠杆菌血凝试验结果为 MRHA 和 MRHA/MSHA 组占24%,MSHA 组占27.3%。耐药性及粘附性关系的研究表明: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耐药率高于致膀胱炎及尿道炎大肠杆菌(P<0.05)。
苏琦华陈锦英何建民任中原
关键词:大肠杆菌血凝试验抗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