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何彩青

何彩青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东部农业区
  • 4篇农业
  • 4篇农业区
  • 4篇青海省东部农...
  • 4篇季节性
  • 4篇季节性干旱
  • 4篇干旱
  • 4篇干旱成因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1篇冻土
  • 1篇预警
  • 1篇云图
  • 1篇灾害
  • 1篇灾害性
  • 1篇灾害性天气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辐合
  • 1篇中尺度辐合线
  • 1篇生态

机构

  • 11篇青海省气象台
  • 6篇青海省气象科...
  • 1篇青海省防灾减...

作者

  • 11篇何彩青
  • 5篇颜亮东
  • 2篇周秉荣
  • 2篇伏洋
  • 1篇祁栋林
  • 1篇李凤霞
  • 1篇韩有财
  • 1篇石成珍
  • 1篇魏国才
  • 1篇沈晓燕

传媒

  • 5篇青海气象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青海科技
  • 1篇2007年中...
  • 1篇全国卫星应用...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高原牧区雪灾等级预警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本研究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在分析导致雪灾的因素及其预报的基础上,对雪灾进行等级划分,然后计算导致雪灾的各因子的隶属度和权重,最后通过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得出预警雪灾的等级。
颜亮东李凤霞何彩青周秉荣伏洋
关键词:青藏高原层次分析法预警
高原暖区一次强降水特征及预报偏差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2011年3月18日夜间到19日白天,青海省出现了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除海西部分站未出现降水外,其余各地均出现降水,其中玉树和果洛的部分地区出现大雪,18日的24小时预报未能报出北部的降水及南部的大雪,多个台站的温度预报也随之出现较大偏差。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wmf(以下简称EC)、T639、T213各数值预报模式及物理量场,对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对预报失误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降水过程地面没有明显冷空气配合,降水主要出现在暖区里〔1〕;高空上主要是高原存在明显的锋区,北部西北气流中小的扰动在东移中发展并与南部高原槽叠加,地面上有南北中小尺度辐合线也在东移过程中合并,云图的发展演变更加证实了西北气流中小扰动的存在,并在有利条件下发展加深与南支槽合并的事实。研究还表明低空西南急流北抬为暖区强对流发生、发展提供水汽条件;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的上下层配置,使不稳定能量得以聚集等方面的原因是造成这次降水天气过程和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通过这次个例分析为今后此类暖区强降水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何彩青魏国才韩有财
关键词:青藏高原春季中尺度辐合线
阿尼玛卿冰崩堰塞湖垮坝环境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2004年2月阿尼玛卿雪山发生冰崩,冰崩碎屑堵塞雪峰西北方的青龙沟,形成堰塞湖,2005年7月4日冰坝垮坝。本文利用堰塞湖监测点及其附近玛沁、玛多两气象站的资料,从气温、降水、地形、坝体构造、太阳辐射、狭管效应、山谷风等多方面分析了垮坝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垮坝是以气温升高为主导因子、其余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严异德何彩青韩有才
关键词:垮坝环境因素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以乐都县为例被引量:2
2007年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东部农业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土壤—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55.4%,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25.9%,气候性干旱(Z值法)年发生概率为34.1%,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11.4%。3~8月份为年内高发期,以春季发生频率最高;"土壤—作物"干旱明显大于气候性干旱;气候性干旱(Z值法)统计分析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根据气候性干旱(Z值法)发生概率,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该县各发生干旱5a、3a、2a和3a,2000年以后5a中发生干旱2a,表明青海省东部浅山丘陵地区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仍然没有好转,农业生态系统抗逆性能仍在不断退化。
颜亮东何彩青周秉荣伏洋
关键词:季节性干旱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以乐都县为例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东部农业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土壤-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55.4%,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25.9%,气候性干旱(Z值法)年发生概率为34.1%,其中≥中...
颜亮东何彩青周秉荣伏洋
关键词:季节性干旱农业生态抗逆性能
文献传递
影响青海高原地区一次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分析
2007年
2006年3月12~13日青海省大部出现了一次罕见的灾害性天气过程,过程期间先后出现了强降温、暴雪、大风及沙尘暴天气。本文使用数值预报产品及实况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的成因,过程前期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为高压脊,从极涡向西伸出一个东西向横槽不断加深,在东移南下过程发生转竖,其携带的冷空气于12日开始影响青海省东北部地区,造成了上述地区的降温及吹风沙尘天气;同时低纬地区南支槽的建立,使水汽沿西南气流不断输送到高原地区,这两股不同性质的气流在青海省南部汇合,造成了青南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冷空气主力过后,在新疆东北部冷空气再次堆积,同时又有极地冷空气沿东北气流不断对其进行补充,使之形成强冷涡,此冷涡于13日再次影响青海大部地区,造成了青海高原地区第二次强降温、大风天气。
何彩青石成珍韩有才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以乐都县为例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东部农业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 "土壤-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55.4%,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25.9%,气候性干旱(z 值法)年发生概率为34.1%,其中...
颜亮东何彩青周秉荣伏洋
关键词:季节性干旱
文献传递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以乐都县为例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东部农业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土壤-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55.4%,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25.9%,气候性干旱(Z值法)年发生概率为34.1%,其中≥中...
颜亮东何彩青周秉荣伏洋
关键词:季节性干旱
文献传递
2003年海北秋季连阴雨分析
2005年
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9月28日-10月4日,海北部分地区出现了连阴雨天气。本文从地面、高空形势及它们的物理量场进行分析,阐述连阴雨产生和维持机制,从中总结出连阴雨开始及结束的预报指标,以便在预报中参考。
何彩青颜亮东马晓虹
关键词:秋季连阴雨物理量场
三江源地区季节冻土时空格局及影响因子被引量:3
2022年
根据三江源地区21个气象台站的最大冻土深度、气温、降水观测数据和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等方法对1981—1010年三江源地区季节最大冻土深度(MFSD)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季节冻土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40年来三江源地区平均MFSD为136.66cm,空间分布呈现出以玛多站最大中心值(218.85cm),向四周递减的分布特征。(2) 40年平均变率空间分布和旋转正交经验分解第一模态时间系数均表现出三江源地区MFSD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季节冻土层明显减薄,平均MFSD递减率为0.51cm/a。(3)表征热力状况的气候因子中,湿润指数、气温和降水是影响三江源地区季节冻土较为重要的气候因子。(4)三江源地区季节冻土的关键区在东北部,MFSD典型高值年有1983年等4个年份;典型低值年有1988年等7个年份。通过对500hPa位势高度场典型高值年、低值年合成分析,季节冻土典型高(低)值年,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负(正)异常;同时,南亚高压负(正)异常,其范围偏小(大),强度偏弱(强),温度场中心温度更低(高),对应三江源地区应季节冻土更厚(薄);研究结果可为三江源地区开展冻土保育、退化湿地修复、退化草地近自然恢复等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技术研发和示范提供气象支撑,为揭示土壤-大气互相影响的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提供理论依据。
颜玉倩祁栋林沈晓燕曹晓云乔斌何彩青何彩青
关键词:季节冻土气候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