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嘉
- 作品数:15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从主体间性理论看庞德译汉诗的独特审美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在二十世纪诗歌发展史上,庞德所译汉诗有过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了这些译诗内各诗歌主体间的互动、东西文化元素的并存与交织、以及由庞译引发的东西方诗学思想的融汇,指出庞译尽管瑕瑜互现,但体现了东西方诗歌与文化的主体间性关系,因而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
- 何晓嘉王珏
- 关键词:汉诗英译主体间性
- 从主体间性理论看庞德译汉诗的独特审美价值
- 在二十世纪诗歌史上,庞德译汉诗有过重要影响。针对庞译具有很大争议性的现象,学界以"主体间性"概念进行阐发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拟以《华夏集》为主,兼取《赎罪礼》(Lustra)中的两首诗,从其彰显的主体间性出发,探讨庞译汉...
- 何晓嘉
- 文献传递
- 致用与致知的结合——关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文学内容的探讨被引量:13
- 2011年
- 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为出发点,探讨其中融合英语文学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这样的教学实践是致用与致知的结合。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三方面对如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进行了阐述。
- 何晓嘉
- 关键词:英语文学主题式教学读者反应理论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落实:网络学习与课堂组织述评
- 2015年
- 建构主义作为21世纪的主流教育思想,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改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对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国内被付诸实践的情况做了细致梳理,并剖析其问题和不足,展望其未来发展的空间。
- 何晓嘉
-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络教学
- 繁荣背后的思考——从梭罗到怀特的精神传承
- 2011年
- 梭罗和E.B.怀特都是美国著名作家,虽然相隔百年,但强烈的生态主义思想和人文关怀是他们的共同特质。本文通过对梭罗与怀特几种代表作品中核心思想的对比分析,揭示二者之间的契合与传承对现代社会深刻的启示意义:无论是梭罗的哲学深度还是怀特的清新温暖,其中一以贯之的生态主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良知都无时不在诉说一种繁荣背后的思考,以及对这个汲汲于利的时代的奉劝与警示。
- 何晓嘉应琼
- 关键词:梭罗生态主义哲学思考
- 翻译目的论观照下的商标翻译之得失被引量:2
- 2010年
- 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Vermeer和Nord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本文搜集了商标翻译中的成功和失败的实例,以Vermeer提出的翻译三大规则为基础,分析其翻译成功的原因;从Nord提出的翻译失误类型出发,分析其失误的根源,并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分析阐明功能翻译理论对于商标翻译的意义。
- 何晓嘉裘春燕
-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商标翻译
- 过程体裁教学法:走向教学法的平衡
- 在英语写作教学领域,成果教学法曾长期居于垄断地位。在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过程教学法,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成果教学法的不足,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逐渐显露出其弊端。之后,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语言教学领域...
- 何晓嘉
-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
- 文献传递
- “我”与“你”的相遇——庞德、斯奈德所译汉诗的主体间性管窥被引量:2
- 2016年
- 庞德和斯奈德是两个二十世纪最受亚洲影响的美国诗人。本文以马丁·布伯的"我—你"主体间性哲学概念为线索,将他们做了平行比较,认为庞、斯译诗继承了古汉诗的诗歌主题和艺术手法,又反向影响了中国近现代诗歌,故而他们的译诗与中国诗之间存在"我"与"你"的主体间性关系。
- 何晓嘉
- 关键词:主体间性斯奈德
- 主体间性哲学观照下的汉诗文化意象翻译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支撑,透视了汉诗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内涵,并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探讨了文化意象翻译与主体间性之间的关系。此外,文章还通过具体译例分析了主体间性理论对汉诗文化意象翻译的启示及如何突破意象的不可译性。
- 何晓嘉
- 关键词:翻译主体间性理论
- 跨文化意识与公示语翻译被引量:2
- 2008年
- 跨文化意识与公示语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译者若缺乏足够的跨文化意识,就无法使公示语的译文受到目的语受众的认可。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若干公示语的翻译策略。
- 何晓嘉裘春燕
-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公示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