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国萍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围产
  • 2篇围产儿
  • 2篇围产儿死亡
  • 2篇围生儿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产儿
  • 2篇出生缺陷监测
  • 1篇新生儿
  • 1篇引产
  • 1篇婴儿
  • 1篇早期新生儿
  • 1篇治疗性
  • 1篇治疗性引产
  • 1篇人口
  • 1篇人口素质

机构

  • 7篇绍兴市妇幼保...

作者

  • 7篇余国萍

传媒

  • 4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绍兴市农村卫生院接产条件现状分析
2001年
目的 :掌握农村卫生院接产条件现状 ,协助完成基层接产服务定点。方法 :参照《浙江省农村卫生院接产服务基本标准》,采用表格形式 ,对全市 2 2 7个农村接产点逐个进行调查 ,分析农村卫生院接产条件的现状。结果 :一些卫生院房屋不达标 ,2 4.6 7%的卫生院缺少检查设备、急救设备或消毒设备 ,按照基本标准开展全部检验项目的卫生院只占 40 .0 9% ,仅配备 1名医生或助产士的接产卫生院达 32 .6 0 % ,9.2 5 %的接产点由无职称人员全面负责产科工作。结论 :部分农村卫生院不具备现时代应有的基本接产条件 。
余国萍
关键词:农村卫生院分娩
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情况与发病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绍兴市5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在2005-2008年监测到的390例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86.72/万,位于所有出生缺陷的首位,其类型前3位是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产妇年龄≥35岁组比<35岁组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高(P<0.05)。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心脏是对先天性心脏病预防的最好补充,建议对≥35岁的孕妇把胎儿心脏超声作为常规检查内容。
余国萍
关键词:围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
绍兴市省外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以外的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特点,比较与常住人口间的孕期保健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在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以浙江省外人口且在本地居住不到1年为流动人口组,其余为常住人口组,两组进行对照。结果: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48.53‰,常住人口组14.68‰,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围产儿死亡构成中两组死产发生亦有差异(0.01
余国萍
关键词: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产前检查治疗性引产
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妇幼重大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的作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数字技术应用于医院妇幼重大公共卫生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1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方式进行管理,如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与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数字技术进行管理),两组各50例。评价两组管理服务质量(反馈服务流程、服务环节、服务态度),并记录两组孕产妇就诊时间、等候时间,调查两组研究对象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反馈服务流程、服务环节及服务态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就诊时间、等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对管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技术应用于医院妇幼重大公共卫生管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优化管理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孕产妇营造良好的就医体验环境,提高其满意度。
吴宏余国萍
关键词:妇幼公共卫生管理数字技术服务质量
2466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余国萍
关键词:围产儿出生缺陷出生缺陷监测围产儿死亡人口素质
围生儿死亡中胎儿生长受限因素的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在围生儿死亡中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1日~2004年9月30日绍兴市省级围生儿死亡监测资料,根据围生儿出生时体重是否小于第10百分位,将死亡个案分成胎儿生长受限(FGR组135例)和非胎儿生长受限(非FGR组377例),两组比较。结果:FGR组胎死宫内发生率为48.89%(66/135),非FGR组发生率为37.66%(142/377),差异有显著性(P〈0.05);FGR组缺乏客观性死因的占14.07%(19/135),非FGR组占5.84%(22/377),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合并出生缺陷和胎儿性别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GR预防围生儿死亡的重点在宫内阶段,FGR患者的围生儿死亡原因比宫内生长正常的更难发现。
余国萍
关键词:胎儿生长受限围生儿死亡出生体重胎死宫内
早期新生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早期新生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特点.方法 2009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在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活产儿共28 050例,对其中出生7d内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477例活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和类型.按心脏缺陷情况,将患儿分为单发畸形组(240例)、复合畸形组(199例)和多发畸形组(38例),对3组之间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的比例最高(91.6%,437/477).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早产儿高于足月儿[512.23/万(134/2 616)比134.86/万(343/25 434),P<0.01].早产的比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小于胎龄儿的比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于无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10.9%(52/477)比5.9%(1 630/27 573),P<0.01].复合畸形组和多发畸形组小于胎龄儿的比例均高于单发畸形组(P值分别<0.01和0.05).结论 早期新生儿的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最常见;早产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高于足月儿;复合和多发畸形对出生体质量有影响.
余国萍毛梁元陈少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