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海市七个示范区结核病防治体系关键要素分析与评估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估上海市结核病防治体系关键要素的现状,分析大城市加强结核病防治体系的可行政策和措施。方法:以上海市7个结核病防治示范区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系统关键因素框架进行分析。结果:示范区建立了结防领导组织体系,加大了患者减免和补助力度,建立了多层次质量考评机制;实施了整合区域卫生资源、提供综合防治服务的改革;2009年区均配置专兼职结防人员约24名;各级财政专项经费投入96.8万元,其中区级占55.6%;各示范区进一步开发了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均具备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测能力。结论:上海市结核病防治系统在政府治理、服务提供、人力资源、经费投入、信息系统和技术等关键要素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人力配置、经费使用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应加强政策开发,使其更加合理化和具有可持续性。
- 陆慧严非王伟王子文王群杨美霞唐利红杨怀霞郑亦慧侯云肖绍坦洪建军
-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卫生系统
- 2015~2019年上海市杨浦区淋病流行特征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15~2019年上海市杨浦区淋病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杨浦区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5~2019年杨浦区报告的淋病病例,利用excel整理,运用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2015~2019年杨浦区共报告淋病病例1 248例;2017年发病率最高,达32.05/10万;淋病发病男女性别比6.30:1;20~39岁年龄段报告病例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0.59%;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和干部职员为主(共占比84.21%)。结论:杨浦区淋病报告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至顶峰(32.05/10万)后再快速下降的态势,应加大针对重点人群,如家务及待业人群、青壮年和女性人群的性传播疾病宣教干预工作力度,同时应进一步提高辖区医疗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技术,以有效提高女性人群的淋病检出率。
- 毕亚涛侯云叶薇薇
- 关键词:淋病报告发病率
- 上海市杨浦区2008-2017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2008—2017年梅毒流行的特征和趋势,为区域内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08—2017年杨浦区报告的梅毒病例,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2008—2017年杨浦区共报告梅毒病例10835例,梅毒发病率从2008年的50.82/105增长到2017年的95.55/10^(5);隐性梅毒和Ⅲ期梅毒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37:1;男性梅毒病例占比最高的年龄组为50~59岁(28.77%),女性梅毒病例占比最高的年龄组为20~29岁(21.54%);职业以离退人员和无业为主;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梅毒报告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应针对梅毒的发病特征,加强对老年人群的干预力度,为做好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 毕亚涛侯云
-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发病率
- 上海地区四小学高年级学生结核感染率及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小学生潜伏结核感染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儿童潜伏结核感染的因素。方法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和杨浦区四所小学四、五年级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形式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结核感染相关信息,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了解结核感染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小学生结核感染状况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小学生472名,其中有卡介苗接种史者439人,占93.0%,与结核患者既往有过接触的学生10人,占2.1%。472名小学生中16人T—SPOT.TB检测阳性,占3.4%,但无结核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潜伏结核感染者。接种卡介苗者潜伏结核感染率为2.7%,未接种者为12.1%(OR:6.972,95%CI:1.834426.500);有结核接触史者潜伏结核感染率为30.0%,无接触史者为2.8%(OR:16.38,95%CI:3.692~72.700)。结论上海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潜伏结核感染率为3.4%,卡介苗接种对预防上海学龄儿童潜伏结核感染有保护作用,而日常生活中与结核患者接触增加了儿童潜伏结核感染的危险性。
- 林涛胡屹侯云蒋伟利陶韬马慧赵琦徐飚
- 关键词:结核卡介苗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淋巴细胞
- 上海市肺结核病防治示范区I-PPM模式的实施现状与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肺结核病防治示范区I-PPM模式的实施情况,总结上海大城市结核病防治的效果、经验与挑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方法:以上海市7个结核病防治示范区为研究现场,采用现有资料收集、补充问卷的定量调查方法和深入访谈、小组讨论的定性调查方法。结果:各示范区运用结防PPM模式于病例发现、转诊追踪、确诊治疗、督导化疗和健康教育等各个过程。2009年示范区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达到88.3%,自付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约为5%。患者总体满意超过90%,结防人员满意度3.55分。结论:该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监督管理职能,实现了患者在医疗机构的"非中心化"发现、提高了地区结核病诊疗水平,充分发挥了社区督导管理的便利可及性。但在提高人力可持续性和控制医疗费用方面仍需研究有效的机制来提高I-PPM的效果。
- 陆慧严非王伟沈鑫贾环郭足平杨美霞严慧琴杨怀霞郑亦慧侯云李朋洪建军梅建
-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公立医疗机构医防合作
- 2012—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病毒性肝炎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病毒性肝炎网报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上海市杨浦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现波动变化,发病率先降后升再降,年平均发病率为64.43/10万;各型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年平均发病率为43.26/10万。近十年乙型肝炎发病率趋势呈现大幅下降后小幅上升,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呈现低水平散发状态,丙型肝炎发病率近十年有小幅上升,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上海市杨浦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年龄集中在50~<70岁年龄组,男性的年均发病率较高,为82.37/10万,职业以离退人员、家务待业人员为主。结论上海市杨浦区近十年病毒性肝炎的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近年有上升趋势。病毒性肝炎的疾病监测工作尚不能松懈,今后应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以及重点岗位人员的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并通过加强宣教,避免高危行为,预防医源性感染等来控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传播;做好环境卫生等工作来加强戊型肝炎防控。
- 张珍侯云唐惠毕亚涛谭晓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