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学勤

作品数:56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哲学宗教
  • 20篇艺术
  • 10篇文化科学
  • 4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动画
  • 12篇艺术
  • 12篇美学
  • 9篇身体美学
  • 9篇美育
  • 7篇审美
  • 7篇尼采
  • 6篇谱系
  • 5篇儒家
  • 5篇现代美学
  • 4篇动画艺术
  • 4篇心性
  • 4篇中国现代美学
  • 4篇美学思想
  • 4篇教育
  • 4篇静坐
  • 4篇画艺
  • 3篇电影
  • 3篇动画电影
  • 3篇形上学

机构

  • 45篇杭州师范大学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科技学院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55篇冯学勤
  • 3篇杜卫
  • 3篇王晶
  • 1篇徐碧辉
  • 1篇潘立勇
  • 1篇杨向荣
  • 1篇徐佳
  • 1篇郑晓玲
  • 1篇朱璟

传媒

  • 21篇美育学刊
  • 4篇文艺理论研究
  • 3篇文艺研究
  • 3篇文学评论
  • 2篇电影评介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电影艺术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甘肃高师学报
  • 1篇艺术百家
  • 1篇文化研究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艺术教育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曾点传统”“神秘传统”与“主观派”——儒家审美形上学传统及其实践方法
2018年
儒家审美形上学,作为从审美维度阐释儒家形上学的一个现代性命题,发轫于王国维经康德、席勒思想"转而观孔子"之时。不同于王国维等美学家的外向阐释路径,现代新儒家牟宗三、陈来等人,为了维护儒家道德形上学的纯正性,各自对儒学中的"异质传统"加以批评,并分别冠以"曾点传统"和"神秘传统"之名。这恰从儒学体系内部反证儒家审美形上学传统的存在。更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所整理的儒家静坐的"主观派",使儒家审美形上学与儒家修身实践——静坐传统之间异常紧密的关联得以凸显,由此奠定了儒家审美形上学的特殊性质。这三个范围重叠、性质相同的传统,从思想史和方法论两个方面,构成了儒家审美形上学体系的基石。
冯学勤
关键词:美育
论审美能力的理论建构被引量:1
2019年
审美能力是美育理论中极具特色的范畴。以往对审美能力的理论建构大都以分析心理要素的方式进行,但在范畴的架构上存在着些许差别。为推进审美能力的理论建构,采用新的方法与视角是必要的,结构主义方法、心理动力学、审美发展研究、神经美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下审美能力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并未充分利用心理学的方法、观点;同时全盘心理学化,又使审美能力的理论建构无法回应现实问题,丧失其美育的人文内涵与教育内涵。总之,推进审美能力的理论建构是当下美育研究的重点,我们既需要以心理学深化对审美能力的研究,也要能突破心理学范式,以更宽广的眼光看待审美能力。
章浩冯学勤
关键词:审美能力结构主义方法心理动力学审美发展
常见的轻浮——新世纪国产动画电影长片的艺术问题与价值缺憾被引量:4
2012年
新世纪的头一个十年,是中国动画电影长片产量由少到多、技术由粗到细、市场由弱渐强的十年。然而,增值的现状并不能使我们忽视一个基本的事实:缺乏现实指涉和价值支撑,占据整个动漫产业最高端的动画电影长片就只能表现为虚假的繁荣,而所有外表光鲜的动画形象也只表征为常见的轻浮。本文具体通过"缺席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女性性别的刻板印象"、"难以认同的代际身份"和"物种主义批判的可能性"等四个主题,探讨新世纪动画电影长片的价值缺憾及其他相关艺术问题。
冯学勤王晶
关键词:动画电影
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简论被引量:2
2011年
伴随中国现代戏剧事业、戏剧教育事业发展所产生的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与中国现代其他文化艺术形态变革一致,均属于"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发生范式,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现代戏剧教育思想的发生背景、发展轨迹、思想内容和历史特点进行概述。
冯学勤
关键词:戏剧教育社会教育审美教育
“领略”作为美学概念刍议——朱光潜与“领略”一词的词义变迁
2020年
在《谈美》《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等著作中,朱光潜多次使用“领略”一词,并将其与“趣味”“美”“情感”等范畴共同使用,实具特殊的中华美学和思想传统渊源。“领略”作为一个合成词,首见于晋代,表理解、要领之意。宋代以后,该词的使用出现了两种变化:一种是在宋明理学中,“领略”常常被负面性地使用,与“深思”相对,表示粗浅领会或草草理解;另一种是在宋代以来的诗词中,开始产生对自然风光、艺术作品、审美境界进行欣赏的意涵。至民国时期,在传统意涵的基础上,朱光潜将“领略”一词加以美学化阐释,界定为“在生活中寻出趣味”,与欣赏、创造和批评等艺术活动形成内在的逻辑关联,并得到感觉、直觉、知觉等审美心理机制的支撑。
苏妍竹冯学勤
关键词:领略趣味反省
以美正心:中国现代审美功利主义与儒家心性文化传统被引量:9
2012年
"正心"为《大学》八条目之一,是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之三纲领的中心环节,是儒家心性文化传统的主要命题和关键词。儒家正心道术,虽然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具有复杂的差异性内涵,但其基本走向是以德正心、由心主身并达到修齐治平的事功目的。中国现代审美功利主义思想,既是对康德、叔本华、尼采等西方时学的理论取法和话语吸纳,同时也是对儒家心性文化传统及其正心道术的传承和转化。儒家的心性之学,尤其是陆王心学,不仅构成中国现代美学吸纳西方时学的决定性的前理解结构,更是形成独具本土文化特色的现代审美功利主义思想。该思想即"以美正心",通过以情感为基本内核的感性启蒙来正国人之心,也就是改造国民性,从而完成"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事功目的。
杜卫冯学勤
关键词:文化传统
“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梁启超美学思想与儒家静坐养心法的谱系关联
2013年
从学术谱系上看,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发生,迥异于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并非采补自西方近现代美学,而是出自其对清末以来儒家静坐养心法的不断淬沥:从1891年康有为《长兴学记》中的"慎独"与"主静",到1897年《湖南时务学堂学约》中对静养法中"纵其心"途径的标举,再到1899年《惟心》篇中由"纵其心"途径而生的"心境论"或"境界说",进而到1905年《德育鉴》以"主观"或"静观"作为对儒家静坐养心法的发明和"纵其心"途径的方法论提升,梁启超早期的美学思想萌芽不断生发,最终产生了其在20世纪20年代标举的"趣味主义"美学思想的主要内涵。这一谱系关联表明,梁氏高度强调道德与审美之间的连续性,一反康德的区分性传统,从而使其美学思想在中国现代美学家中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冯学勤
关键词:主静静观
中国文艺学美学的时代症候、当代建构与现代传统——重读杜卫《走出审美城》、《美育论》与《审美功利主义》
2013年
重读杜卫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出版的《走出审美城》、《美育论》及《审美功利主义》等著作,不仅对深入理解当前文艺美学界的一些理论热点问题有较大助益,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系统认识中国美学和文论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三本逻辑关联十分紧密的著作,准确诊断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艺美学的理论症候,积极建构了中国当代美育理论,深度挖掘了本土现代美学传统,反映了作者融本土性、实践性、开放性、超前性于一体的理论特色,以及集问题意识、语境意识、透视意识于一身的方法论特征。
冯学勤
关键词:美育理论中国美学美学传统文艺学美学症候
“艺术是生命的表现”——论刘海粟的艺术形上学思想被引量:1
2022年
刘海粟的艺术形上学思想,可以用“艺术是生命的表现”来概括。这一思想是将艺术作为启蒙、救亡的工具与作为现代个体信仰这两种观念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的过程及内在思想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来自一个民族危亡、社会黑暗的年代之中对本国艺术和文化传统的沉痛反思和深切批判,因而产生叛离传统、推陈出新之启蒙使命,又在这种过程中深入触及现代性个体超越性价值空洞问题。“艺术是生命的表现”一语,实乃刘海粟本人化解传统—现代张力、弥合中—西裂痕、寻获个体意义和锚定社会价值的一个最终结论,也是其思想之路与艺术之路相融合的结果。
冯学勤
关键词:艺术本体论
论幼教动画的审美特性与教学功能被引量:3
2014年
幼教动画以学龄前儿童(3—6岁)为目标人群,具有审美与实用的双重特性,是新兴媒介时代中最具潜力的一种感性教育类型。前一特性指幼教动画以幼儿的感性能力为切入点,包含质感、动感、情感三个体验层级以及鉴赏、创造、表演、装饰四个经验领域;后一特性体现为幼教动画的教学功能,这种教学功能以感性形式呈现,在身心培育、知识传播、道德养成、人格形塑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实用性。《米奇妙妙屋》《巧虎乐智小天地》这两个优秀的幼教动画品牌,皆充分反映此二种特性的有机融合,同时又各具突出特色,能够为中国幼教动画的发展提供积极启示意义,从而成为值得我们深入考察的典型案例。
王晶冯学勤
关键词:感性教育审美特性教学功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